快訊

眾量級Andy慘案!國稅局受理檢舉逃漏稅 他曝還有2大問題

大雷雨往南擴大!8縣市慎防劇烈降雨、冰雹強陣風

蔡康永談大S驟逝!錯愕「童話故事沒看到預想發展」

機器人夢工廠 創造嶄新的時代

自動化科技的應用日益增加,在人類與機械間的互動有了新的形態突破,機械人自動化的趨勢隨之而來。未來人類生活中將會出現新的工作夥伴,對於機械人的定義可歸納為:透過程式控制來執行各種多變化的動作設計,完成一連串指定任務。

文.李振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自動化應用技術多元廣泛,在科學與技術革新潮流下,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元與便捷,食、衣、住、行、娛樂,以及教育、通訊、醫療等基本生活條件都深受影響。「文化教育」方面,面對社會文明進展下的推動,自動化科技提升學生對於科學、數學與工程學理的探索興趣。「醫療護理」方面,機械人可以協助醫生們在手術過程中,進行一些複雜精細的工作,尤其是面對護理醫務人員短缺之際,可以協助相關的護理照顧,減輕醫護人員繁忙的工作壓力。

「產業生產線」方面,改由機器人自動化作業,處理一些簡單重複與勞動性高的獨立工序,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無論是組裝、運輸或倉儲物流,自動化科技減輕了勞務人員沉重的工作壓力,改善現有的就業環境與職位性質,在新興科技文明下,不僅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原本的員工也面臨新的培訓教育機會,為全球商業環境帶來新的革命性影響。

認識機器人打造的新世界

自動化科技的應用日益增加,代表傳統製造業可以得到更精準與迅速的工作效率,在人類與機械間的互動有了新的形態突破,機械人自動化的趨勢隨之而來。對於機械人的定義可歸納為:「透過程式控制來執行各種多變化的動作設計,完成一連串指定任務。機械人的外型構造,或許只是一支機械手臂、或許只是一個四處移動的輪胎、或許如同玩偶或寵物般的外型,所有的外貌與形體設計,均依照工作需求而誕生,從事過去由人類經手的一些簡單又重複性的工作。」

當機器人踏入生產線,並陸續取代簡易繁複的勞務工作,將可提高生產效率與降低成本,本需要勞力密集的輕重工業,受惠於自動化技術發展,可望將海外的生產基地移回母國,進而推動本土性經濟成長,近幾年來,海外台商陸續遷廠回國可視為其一。生成式AI人工智慧亦同步趨策了智慧科技發展,賦予機械人「自主抓取」、「物件識別」、「靈巧操作」以及人機互動的「智慧頭腦」,智慧工業化的時代因此誕生。

新冠疫情加速工業自動化

機器人成為人類好幫手

新冠疫情期間,在病毒傳染威脅下,醫護人手短缺而逐漸轉由自動化機器取代,經由機械人向肺炎患者遞送三餐與派藥,不僅保障醫護人員的健康安全,也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機會。在疫情期間需要社交距離的維繫下,機械人不僅可以運送生活物資,又具備有智能儲物箱,確保食品或物件在安全條件下送達與保管,同時在往返路線的程式設定中,機器人自主性搭乘升降機到不同樓層執行任務,也因此減少病毒的傳播媒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項。

疫情期間的公共空間清潔業務量繁重,本就已缺乏的清潔勞力形成一定壓力,因此需要機械人的協助來解決問題,體積纖巧的「地毯清潔機械人」便是最好的幫手,在智能科技下,依照預設的路線在同一空間內重複性做地面清潔,除了保障員工的健康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外,也加速機械人取代人類的時間進程。

機器人帶來的收益性是長遠的

多數製造業在疫情間面臨「防疫」與「生產」並行的雙重挑戰,最大的困難點就是確保工作場所中,每位勞工職員的健康安全,除了沉重的醫療費用,員工生病造成業務進度落後,直接或間接導致營運損失。因此機器人便成為最理想的替代選項,雖然初期的安置費用高,但是後續帶來的收益彌補卻是無可限量。

在機器人運作下:

一、工作場所內的傷害風險減少。

二、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三、填補員工因生病或離職後所留下的空缺。

四、精確地執行工作任務,不會出現任何健康疑慮。

五、生產線進度不會因為員工缺席而延誤。

生產成本是所有行業的最大挑戰,使用一個機器人便可執行雇用數名員工的工作量,解決員工在任務中的重複勞動疲憊,提高精準與勞工效率,幫助人類完成工作項目。在機器人自動化運作下,不僅降低了生產時間,產品規格也更加精準,還可以降低工資、員工福利與勞工保險等人事成本負擔。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擁有許多優勢條件,不會疲勞、不會失誤、不會偷懶,更不需要擔憂職場環境的安全,以及面臨被投訴的風險,創造出更高的利潤價值。

人類優勢機器人無法取代

自動化時代來臨,象徵「動力機械」大規模取代人類的時刻即將到來,傳統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生產技術達成熟階段,應用範圍也將更廣泛,象徵著越來越多勞務在生產線上被取代,因此人們普遍對於機械人可能帶來的就業市場影響感到憂心。

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如同機器人般的精準迅速無誤,然而,現今所有機器人的行為程式卻是經由我們人類所編寫出來的,機器人是依照我們的規劃設計去執行,它們無法針對物件的研發與瑕疵進行細微的調整修正,但是人類卻可以,因為人類是依靠頭腦而不是程式來生活。

雖然在未來時代,可能有許多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職位,人與人之間本就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思維、創意、情感與想法,互相溝通與綿密交錯生活在一起,共同處理一切生活事務以及面對危機突發,這正是萬物之靈的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如何防止工作被機器人取代

未來世界裡,機器人將會在人類生活中併肩互助,在不斷演進變化關係上,做出應對的調整,面對機器人的時代來臨,人類必須努力增加自我能力的基本條件:

一、提升知識學習掌握數據:經由機器人所生成的商業、投資、研發等各項數據,人類必須有學習研讀、分析與調整的知識能力。

二、學習機器原理掌握操作:在人工智慧下,機器人勢必越來越強大,人類必須學習機器運作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工程設計技能,才能掌控所有局勢。

三、善用天性本能擁有優勢:人類擁有創造力、同情心、靈活性,以及在現有條件下,運用到另一種情景的能力,生活中的學習體驗將變得格外重要。

服務型機器人 市場主流趨勢

隨著自動化設備導入市場後,服務型機器人逐漸崛起,尤其是「人工智慧」與「遠端網路技術」的挹注,更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提供各項簡單與重複的任務。服務型機器人具備周遭環境的靈敏度,以及感知、測量或辨識能力,為人類的生活品質與便利性,提供半自動與全自動的服務,進而促使產業轉型與生活智能化。隨著機器人導入市場速度加快,在多元化功能特性下,服務型機器人不僅可以處理物流搬運與保全巡邏等任務,也同時具備提高生產力以及簡化工作流程的特質,驗證了服務的實用性。

目前的服務型機器人以「居家服務性質」為主導地位,其中又以「掃地型機器人」占最大比率,另一方面餐飲與酒店等產業,也逐漸採用機器人,在複雜的人群環境中穿梭提供服務。在世界人口走向高齡化的今日,需要更多的服務型機器人協助老人護理等工作。

服務型機器人,可分為三類型:

一、個人與居家型機器人:主要是協助家務工作事項,如掃地機器人與割草機器人。在未來市場需求下,仍以居家工作性質的機器人為主導方向。

二、專業型機器人:主要是處理工廠或賣場等相關事務,常見於電子商務自動化、醫院自動化等運輸物流。近年來,專業服務型機器人的成長快速,主要集中在飯店、倉儲與工廠等區域,舒緩場區的勞務短缺不足並創造附加價值。

三、休閒娛樂型機器人:以歐美國家為主,無論是遊樂園、主題公園或購物中心,娛樂型機器人展現出來的動態、靈活和速度,促使舞台與演出動感起來,創造出豐富多元的娛樂效果,推動娛樂產業的研發創新。

卓越雜誌2024.4號456期
卓越雜誌2024.4號456期

延伸閱讀

全球林火頻傳 專家:國內燃料管理亟待加強

流浪狗叼人類斷手在大學校園趴趴走!血腥畫面令路人嚇壞尖叫:發生兇殺棄屍案?

貓咪胖瘦只看體重超不準!專家教2招「看這裡、摸這邊」輕鬆判斷主子體態問題

經濟選書/培養未來力 發現問題創商機

相關新聞

擁抱現實主義 美國是否真能再度支配世界

自二○二五年再次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川普推行的新美國主義(America First 2.0)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系列深遠影響。其外交與經濟政策的核心目標在於強化美國的國家利益、削弱多邊主義,並重塑全球經貿與外交格局。然而,這種政策是否是在重塑世界秩序,亦或導致既有體系的崩壞,值得深入探討。

川普上任推動新經濟政策 牽動全球政經發展

川普上任後明確在「美國優先」條件下推動經濟發展,包括要求聯邦部門對於他國的匯率進行監控、以關稅手段挑戰各國、塑造「加密貨幣」成為另一個新興行業、對抗金磚國家BRICS的崛起,以及格陵蘭島、墨西哥灣的礦產資源和巴拿馬運河的經濟利益,一切作為都與各國息息相關。

台灣要如何因應川普政權時代

川普重返白宮,台海關係也深受新政影響而更為敏感微妙、可能友善也可能更為緊張,川普以「美國優先」思維,認為台灣竊取了美國的半導體業務,暗示台灣應該要向美國支付保護費,或購買更多昂貴的軍事裝備,以及增加在美半導體事業投資,迫使台灣必須適度調整。

台灣地方財政與產業發展 從財政劃分法到競爭力提升

在台灣,地方財政結構決定各縣市的發展潛力,影響基礎建設、產業發展與公共服務的品質。其中,政府的財政劃分法規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比例,而統籌分配款則成為許多地方政府仰賴的重要財源。然而,各縣市的財政條件不一,資源分配與運用方式亦有所不同,導致地方發展的落差日益擴大。

美國創業教父史蒂文·霍夫曼將來台 剖析全球創業變革與新創機遇

全球創業生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AI與自動化技術持續顛覆傳統商業模式,而創新思維與市場競爭力成為企業能否生存的關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全球知名創業導師、創業加速器Founder Space創辦人史蒂文‧霍夫曼(Steven Hoffman,暱稱霍夫曼船長Captain Hoff)即將來台,為台灣新創帶來國際級的創業智慧與趨勢解析。

《2025卓越證券評比》揭曉! 國內九家證券商獲得殊榮 展示台灣證券市場優勢與潛力

卓越雜誌為瞭解台灣民眾對國內各證券公司的表現,特別舉辦《2025卓越證券評比》,本次透過專家學者調查,遴選出九家最佳證劵公司,並於3月5日下午假台北寒舍艾美酒店舉行頒獎典禮。本次活動出席貴賓包括台灣證券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及卓越雜誌發行人林定芃等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