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服務品質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臺灣產物保險秉持著「穩健經營、客戶導向」的經營方針,全面提升客戶體驗滿意度及服務品質,連續三年榮獲卓越保險評比的「最佳服務品質獎」,落實品牌精神深獲客戶肯定。
文‧黃小玲 攝影.孫玉璞
臺灣產物保險為全台歷史最悠久的產物保險公司,秉持著「客戶導向」的經營方針,一直以來皆以提升客戶滿意度為首要目標,許加燐副總經理在訪談中談及該公司提供汽車險專人理賠協助及諮詢服務,透過簡訊通知客戶專屬理賠人員及聯絡方式,隨時回應客戶問題及協助理賠申請;若事故地區屬偏遠或特殊地段,公司同仁無法及時到場協助時,可透過LINE通訊軟體,即時視訊,由理賠人員協助完成現場處理及相關諮詢,事後亦對事故現場處理及賠案處理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並定期將調查意見反饋給相關單位進行檢討與精進,積極提升服務品質,以獲得客戶肯定與信賴。
運用數位平台增加效率
以客戶滿意度為優先
臺灣產物保險提供二十四小時免付費0800客服專線,並採取滾動式管理,依客戶的要求隨時更新資訊和即時回應,以最佳處理流程服務每位進線的客戶。
該公司更利用LINE通訊軟體進行理賠人員遠端勘核作業,提升車輛損害評估效率;更透過「雲端補件服務」,提供客戶快速補件管道,加速理賠處理效率。
理賠服務是客戶滿意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臺灣產物保險非常重視理賠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處理效率,定期舉辦教育訓練和業務宣導,落實公平待客原則、金融消費者保護及金融友善服務,秉持以客戶為導向的經營方針,以同理心的態度解決客戶問題,不斷精進作業流程,致力成為客戶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產險公司。
網路投保讓客戶更安心
在COVID-19疫情肆虐之下,臺灣產物保險適時推出「法定傳染病防疫費用保險」的個人防疫保險商品,反應非常熱烈,整體銷售約四百萬張,成為國人最有力的靠山,對於維護社會的穩定發揮極大的功效。
面對E化時代的來臨,臺灣產物保險規劃建置「電子化商務網路投保平台」,提供二十四小時線上投保服務,保戶可自行上網登錄投保資料並於刷卡付款後,即完成投保作業。在疫情期間,無須透過人員接觸,提供客戶最安心與多元的投保選擇。
許加燐副總進一步說明臺灣產物保險電子商務平台發展的四個方向:
一、網路投保商品多元化,滿足消費者不同面向的保險需求,如汽機車險、旅綜險、住宅瓦斯綜合保險、居家動產綜合保險、門票費用損失保險等可供消費者於網路投保。
二、每日有專人監控投保系統穩定性,嚴格控管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有效降低錯誤率與避免駭客入侵,並且豐富網站數位資訊,提供生活化的文章分享、保險相關知識和險種資訊介紹。消費者可進入「保費免費試算」專區,即時取得保險報價資訊,進而完成投保的便捷服務。
三、積極發展E化服務,提升服務品質與效能,如車險線上報案服務、雲端補件服務、查詢車險保單及下載電子式強制證等功能,日後仍將持續推出有利消費者使用之便捷功能。
四、利用數位科技及社群媒體,提供保戶個人化服務,透過網路數位廣告、LINE官方帳號及FB粉絲團,強化與保戶及消費者間聯繫,維持良好互動關係,提升品牌形象。
多元化險種全面保障
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灣位處地震帶,天然災害威脅頻繁,臺灣產物保險多年來主動配合主管機關推動金融業協助建構完善的社會安全網政策,積極推廣住宅地震保險商品,提高國人居住保障,在公司同仁的努力之下,連續七年獲得金管會年度保險競賽住宅地震保險卓越獎「第一名」,成績斐然。
此外,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臺灣產物保險推動微型保險,將經濟弱勢及特定身分者納入保險的保護傘中,享有基本的人身保險保障,推廣績效亦獲主管機關肯定。許加燐副總表示,未來將規劃增加傷害醫療實支實付保障的進階版,使經濟弱勢及特定身分者能獲得更妥善的照顧;另外,推出「有愛無礙」專案,受理肢障朋友投保,提升對身障者權益的保護,落實金融友善。
為響應節能減碳,臺灣產物保險增加電子保單的比重,透過線上核保系統作業,以減少紙張使用。許加燐副總強調保險就是要善盡社會責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也是臺灣產物保險始終不變的初心。
在法人部分,有專為中小企業規劃的「頭家安心保」專案,承保範圍涵蓋天災人禍、營業中斷損失、甚至擴大承保負責人或員工因疫情確診所致的停業損失補償。為使企業主降低疫情的衝擊,臺灣產物保險特別推出「企業法定傳染病費用綜合保險(中小企業適用)」及「企業門市防疫費用補償保險」,讓企業安心經營外,也提供消費者安全的環境。
臺灣產物保險在地深耕逾七十年,許加燐副總表示該公司秉持「專業、誠信、創新、團隊、關懷、效率」六大核心價值,以「珍惜此刻、守護未來」的企業理念,致力於專業提昇,為客戶做好風險管理,並研發出更多元的差異化保險商品與服務,以滿足社會大眾的投保需求,成為守護客戶財產安全的最佳後盾。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