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大虧拖累鴻海 堺工廠成賠錢貨

文/楊喻斐、孫蓉萍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夏普買回堺工廠引發外界質疑,果不其然,夏普財報虧損達2608億日圓,關鍵就在堺工廠;持股34%的鴻海也受拖累,成為第1季業外認虧達200億元的主因,讓人好奇決策考量究竟為何?
2022年夏普前會長戴正吳在交棒之後,夏普便終止連續6年獲利的表現。
《財訊》報導指出,5月11日夏普公布2022會計年度(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財報,集團出現淨損失2608億日圓,為史上第3高。更拖累持股34%的大股東鴻海,成為鴻海首季業外虧損高達201億元的主因。
這次出現重大虧損的關鍵,就是去年6月27日成為百分之百持股子公司的堺工廠(SDP),堺工廠提列液晶生產設備資產減損高達1884億日圓,其他包括三重縣工廠等處生產的OLED設備則損失212億日圓,合計減損的損失高達2205億日圓。
當初郭董為買夏普布局 堺工廠營運虧多賺少
堺工廠2009年4月於日本大阪成立,原本是夏普主要的面板供應商,也是全球第1家10代面板廠。2010年全盛時期,營業額達到2400億日圓,營業利益259億日圓,無奈受到中國面板廠大舉擴產以及價格競爭影響,導致堺工廠第2年就陷入虧損,長期以來虧多賺少,營運表現一直未見明顯起色。
根據《財訊》報導,早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積極推動眼球計畫、八屏一網一雲布局,看上了陷入財務危機的夏普。不過當時日方反對聲浪巨大,郭台銘決定繞一圈,先以個人的名義投資,成為堺工廠的大股東,再主導鴻海收購夏普。這一場鴻夏戀喧騰4年之久,終於在2016年拍板定案,創下鴻海有史以來最高的併購價金。
當時收購夏普的總金額達3888億日圓,由鴻海持股26.14%、鴻海開曼子公司FFE持股18.41%、鴻準新加坡子公司FTP持股13%,郭台銘個人持股8.45%,合計持股66%。後來為了達到垂直整合的綜效,夏普也決定同時投資堺工廠,持有約兩成股權。
然而,《財訊》分析,郭台銘對於面板事業的野心不僅如此,2017年決定赴廣州增城設10.5代廠超視堺(SOI)。由郭台銘、堺工廠以及廣州市政府合資而成,並於2017年風光舉行動土典禮,當初還派任群創董事長王志超出馬管理超視堺。
但郭台銘於2019年決定退休參選總統後,夏普馬上對外宣布,郭台銘已出清堺工廠個人持股,被外界解讀是要切割超視堺投資案。
World Praise巧賣堺工廠 夏普買回就大虧
不過,堺工廠股權結構並不透明。最令外界不解的是,原本夏普在2021年2月宣布,將出清持有的堺工廠23.44%股權,當時並未透露買家與價格。沒想到,短短兩週後又改口,說買家反悔取消交易,整個交易不了了之。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去年2月,又在戴正吳的主導下,夏普竟又反過來買回堺工廠近8成股權,讓堺工廠成為夏普的全資子公司。…(本文截自財訊686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