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凶手找到了?高雄台鐵加油工命案 嫌犯墜樓送醫搶救中

晚餐煮粥竟成「劇毒料理」!非洲一家15人離奇亡 當局曝原因

MLB/77歲傳奇球星讚大谷是「偉大資產」 最頂尖又很帥

金融股來到投資轉折點?德銀信用違約激升!台灣「5家金控」曝險近千億

【文/洪綾襄】

烽火連三月。根據《財訊》報導,儘管本月美歐財政部緊急處理了矽谷銀行(SVB)與瑞信(CS)風暴,卻沒想到因瑞士央行為救瑞信,強行註銷瑞信AT1債券,反而拖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永續美元債(Perpetual USD,又稱可可債)評價急跌,連帶導致德銀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飆破200點、股價暴跌。

金融巨擘連環爆,市場眾說紛紜,一說是避險基金的有心誘空,引發市場不理性的拋售,但也不免擔心,會不會是下一個「雷曼時刻」的重現?

大到不能倒 德銀8年重整

《財訊》報導指出,相較於瑞信主要客戶為產油國家及私人銀行富豪,德銀不只是德國第一大銀行、更是全世界最大外匯交易銀行。雖曾因不當銷售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引發次貸風暴,又因洗錢、資助恐怖分子、重罰等負面訊息衝擊而虧損連連,但至今仍是全球銀行與法人機構的主要外匯交易對手,其主要股東有基金公司東方匯理(Amudi)、領航(Vanguard)、挪威退休基金、高盛、美銀集團等。

台灣光前5家金控就持有德銀逾千億元台幣的債券,一旦德銀真的發生信用違約,牽連性難以想像。

也因此,《財訊》分析,德銀發動數波重整。2016年,德銀市值一度不及台灣國泰金控,2020年時德銀股價再跌至谷底,股價最低時僅5美元,至今分析師也還是給予德銀「劣於大盤」的評價,但這家德國銀行營運面上可能已經走出陰霾。

利率風險 重新評價金融股

受惠於歐洲升息與撙節成本,德銀去年獲利創15年新高,主因為從2019年所實施大規模的重整計畫,包括裁汰據點、裁員數千人、轉為聚焦歐洲市場。德銀在2020年轉虧為盈,2022年營收攀升至272億歐元,全年淨利達50億歐元,較上年大增159%。

《財訊》也發現,重整期間,歐洲央行也不斷要求德銀去槓桿、強化資本水準,以降低融資風險。今年初德銀執行長索英(Christian Sewing)表示,「德銀已不需要ECB提醒控制風險。」因為根據2022年底,德銀財報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3.33%,流動性覆蓋率為142%,淨穩定資金比率則為119%。

分析師認為,從這些數字來看,應該沒有理由擔心德銀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再加上為了因應市場動盪與激升的CDS,德銀本週也贖回了部分次順位債券。3月27日,德銀5年期CDS 暫未再拉高。 …(本文截自財訊682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瑞銀併瑞信 老將回鍋掌舵

「講了一句話」點燃瑞信風暴 沙國銀行董事長辭職

瑞士財長:如果當時袖手旁觀 瑞信多一天都挺不過去

下一顆未爆彈?德銀股價重挫15% 美股期指同受累

相關新聞

鴻海加碼買地蓋廠、緯創卻把3座工廠全賣掉 脫蘋退出印度 林憲銘其實早有盤算?

根據《財訊》報導,在一片看好印度市場與製造前景之際,2016年即布局印度的緯創卻反向操作,傳聞將退出印度市場;產業人士分析,其背後有兩大關鍵因素。

兩大報老闆力挺、走過藝文策展30載!林宜標3個不得已 逼出時藝拚掛牌野心

根據《財訊》報導,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浸淫台灣藝文商業策展30餘年,見證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如今他挺過疫情逆境,要帶著更多文創品牌走出台灣、走向全亞洲。

半導體會成長7成 台積電揭發展路徑!高性能運算帶頭衝 先進製程投入車用晶片

根據《財訊》報導,今年台積電技術論壇上,揭露了2奈米後的發展路徑圖,特殊製程和先進封裝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未來幾年,半導體新一波大成長即將出現。

一件黃金地段危老案 地主集結抗議的背後 釐清3大關鍵避開重建分配爭議

根據《財訊》報導,被視為台北市東區百億危老大案的「連雲玥恒」,意外傳出地主集結舉牌抗議事件;為避免爭議發生,未來不論是地主或住戶,都應釐清攸關重建分配的3大關鍵。

夏普大虧拖累鴻海 堺工廠成賠錢貨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夏普買回堺工廠引發外界質疑,果不其然,夏普財報虧損達2608億日圓,關鍵就在堺工廠;持股34%的鴻海也受拖累,成為第1季業外認虧達200億元的主因,讓人好奇決策考量究竟為何?

考察團吸均豪、帆宣大咖朝聖?馬國再掀半導體投資潮 從設備熱到封裝

根據《財訊》報導,美中科技戰,讓馬來西亞再次掀起半導體投資熱,今年初第一次開辦的馬來西亞半導體設備考察團,不但名額被搶光,還有多名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參加,準備搶進馬國商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