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藍委秀AI影片問真假 陳建仁答錯怒轟「設圈套」:你就是詐騙者

投信大買台股279億元再創新高 這兩檔ETF成份股最開心

冷吱吱!4縣市低溫特報明恐跌破10度 凍到「這日」才回暖

金融股來到投資轉折點?德銀信用違約激升!台灣「5家金控」曝險近千億

【文/洪綾襄】

烽火連三月。根據《財訊》報導,儘管本月美歐財政部緊急處理了矽谷銀行(SVB)與瑞信(CS)風暴,卻沒想到因瑞士央行為救瑞信,強行註銷瑞信AT1債券,反而拖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永續美元債(Perpetual USD,又稱可可債)評價急跌,連帶導致德銀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飆破200點、股價暴跌。

金融巨擘連環爆,市場眾說紛紜,一說是避險基金的有心誘空,引發市場不理性的拋售,但也不免擔心,會不會是下一個「雷曼時刻」的重現?

大到不能倒 德銀8年重整

《財訊》報導指出,相較於瑞信主要客戶為產油國家及私人銀行富豪,德銀不只是德國第一大銀行、更是全世界最大外匯交易銀行。雖曾因不當銷售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引發次貸風暴,又因洗錢、資助恐怖分子、重罰等負面訊息衝擊而虧損連連,但至今仍是全球銀行與法人機構的主要外匯交易對手,其主要股東有基金公司東方匯理(Amudi)、領航(Vanguard)、挪威退休基金、高盛、美銀集團等。

台灣光前5家金控就持有德銀逾千億元台幣的債券,一旦德銀真的發生信用違約,牽連性難以想像。

也因此,《財訊》分析,德銀發動數波重整。2016年,德銀市值一度不及台灣國泰金控,2020年時德銀股價再跌至谷底,股價最低時僅5美元,至今分析師也還是給予德銀「劣於大盤」的評價,但這家德國銀行營運面上可能已經走出陰霾。

利率風險 重新評價金融股

受惠於歐洲升息與撙節成本,德銀去年獲利創15年新高,主因為從2019年所實施大規模的重整計畫,包括裁汰據點、裁員數千人、轉為聚焦歐洲市場。德銀在2020年轉虧為盈,2022年營收攀升至272億歐元,全年淨利達50億歐元,較上年大增159%。

《財訊》也發現,重整期間,歐洲央行也不斷要求德銀去槓桿、強化資本水準,以降低融資風險。今年初德銀執行長索英(Christian Sewing)表示,「德銀已不需要ECB提醒控制風險。」因為根據2022年底,德銀財報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3.33%,流動性覆蓋率為142%,淨穩定資金比率則為119%。

分析師認為,從這些數字來看,應該沒有理由擔心德銀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再加上為了因應市場動盪與激升的CDS,德銀本週也贖回了部分次順位債券。3月27日,德銀5年期CDS 暫未再拉高。 …(本文截自財訊682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瑞銀併瑞信 老將回鍋掌舵

「講了一句話」點燃瑞信風暴 沙國銀行董事長辭職

瑞士財長:如果當時袖手旁觀 瑞信多一天都挺不過去

下一顆未爆彈?德銀股價重挫15% 美股期指同受累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