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董座奔走融入新創圈 證交所老店跟著動起來 林修銘:留不住好公司 是對我最大的指責

圖/財訊
圖/財訊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2022年8月,林修銘以史上最年輕的黑馬之姿,接掌資本市場兵符;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做各種改革與創新,當然不免引發微詞;但他認為,做對的事,就要扛得住。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一現身,就遞上他為推廣創新板(TIB)所特別印製的新名片。有別於白底黑字細明體的傳統證交所名片,創新板名片色系是黑底白藍字,質感讓人眼前一亮;有英文聯絡資訊、QR Code,卻刻意避去了「董事長」職稱。「這半年來我走訪很多新創企業,感到宣傳創新板也要有創新,就特別設計了這版本,希望更快融入新創圈。」他說。

《財訊》報導指出,去年8月,林修銘以史上最年輕、極少數非財經首長的黑馬之姿,接掌資本市場兵符,一上任就馬不停蹄地出國考察、走訪潛力企業,多次鬆綁企業掛牌規定與投資人資格、對違反內控及重大訊息申報的公司祭出嚴懲等大刀闊斧的措施,讓台灣證交所即使面臨全球熊市、資金緊縮環境,也繳出亮眼的成績。

2022年,證交所掛牌家數達23家(含1家掛創新板),IPO(初次公開發行)籌資金額278億元,均較上年度有雙位數成長;去年年中才開板的創新板,年底前有8家企業申請,截至封關前已有錼創、泓德能源、雲豹能源獲准掛牌。反觀,全球市況都因俄烏戰爭及國際升息而大幅衰退,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統計,去年全球新上市家數與籌資金額都較上年減少近5成。

《肯拚的黑馬》沒有讓一家企業跑到海外

逆風中,為何台灣資本市場熱度未被澆熄?《財訊》分析,證交所上市一部副總經理陳麗卿分析,去年台灣企業的獲利水準再創新高,進而對申請台股上市意願更趨熱絡,台積電旗下采鈺、華碩轉投資力智、友達轉投資瑞鼎等重要企業掛牌,都是帶動台股IPO籌資的主要引擎。

「創新板方面,除了信任科技廠商Gogolook、元宇宙應用方案倚天酷碁、正瀚生技等企業送件審議中,排程上還有電動車廠鴻華先進,以及資安、物聯網、循環經濟等多家廠商即將送件。」陳麗卿透露。

根據《財訊》報導,原本有不少企業有意轉戰美、日、星交易所,認為海外掛牌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但so far在我手上沒有讓一個跑掉,所以今年我很樂觀,目標是主板加創新板全年掛牌23家。」林修銘用他招牌的國台英3聲道堅定地說,的確很多大股東認為國內投資人不會給新經濟公司好的估值,要到海外掛牌,為了與國際競爭,他不僅率團三顧茅廬,還會動用他所有的資源,親自和大股東解釋,「我承諾,我會好好經營這個區塊,只要你們相信我,交易所做得到,就請你們留下來。」…(本文截自財訊678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證交所:防投資詐騙宣導 奏功

上市公司重分類 證交所:盼今年6月實施

「最懂台彩的男人」教你春節彩券這樣買 4招提高中獎率

又一老店熄燈!「台南柳營露水雞」營業倒數,饕客嘆:拜託不要

相關新聞

「如果我是習近平我會擔心!」辜朝明:身邊高官都是自己人 表面平靜但內部發生什麼 外界永遠不知道

根據《財訊》報導,當經濟成長放緩與地緣政治的角力,取代疫情與戰爭成為當前全球投資的關注焦點,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精闢解析中、美、歐、日、台各大經濟體,在混沌世局中的機會與挑戰。

「最會賣票的男人」邱光宗挺進國際杯!本土票務龍頭拓元 不怕和黃牛直球對決

捱過疫情,台灣本土票務龍頭拓元,終於迎來演唱會經濟大爆發;但在市場復甦的同時,也面臨機器人掃票與走出台灣市場的挑戰。

泰山變天!詹家如何一路斷送經營權?龍邦朱國榮入主 立馬面臨3大挑戰

5月底的臨時股東會,大股東龍邦拿下多數董事席次,終結詹家73年的經營權,龍邦擬討回全家、收回股利,成功與否都是50000名股東的風險與權益。

研究自癒藥物 治療巴金森氏症露曙光!華安防落髮拚生技變身醫藥智財新星

華安醫學提出增加細胞能量,促進人體受傷細胞自癒,與傳統殺死病毒的途徑不同,成為國內少數以醫藥智財開發為導向的醫藥IP公司。

金管會堅定把關「壽險業一塊錢已做33元生意」 7大壽險首季虧逾90億 產業苦盼監理寬容

經歷去年防疫險之亂及淨值風暴後,保險業最壞的時候已過了嗎?為什麼還是有業者提出監理寬容的要求?他們在擔心什麼?

鴻海加碼買地蓋廠、緯創卻把3座工廠全賣掉 脫蘋退出印度 林憲銘其實早有盤算?

根據《財訊》報導,在一片看好印度市場與製造前景之際,2016年即布局印度的緯創卻反向操作,傳聞將退出印度市場;產業人士分析,其背後有兩大關鍵因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