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蘋果新品狂發…下周WWDC發表會恐是「史上最長」 首款MR頭戴裝置細節搶先看

再爆第四起性騷案…民進黨工讀生被約泡湯 上司竟冷回:那妳推掉就好

發現有異樣…何孟樺爆民進黨性騷第3案 哽咽發聲:當初是我鼓勵同仁上報

為何台積電大漲、英特爾大跌?面對產業逆風 2大龍頭法說會後兩樣情

圖/財訊
圖/財訊

文/林宏達

根據《財訊》報導,同樣面對庫存壓力及經濟衰退,台積電與英特爾第4季繳出不同成績單,顯示在高性能晶片自製的趨勢下,英特爾的IDM模式,未來將遭遇更大的逆風。

根據《財訊》報導,1月26日,英特爾舉行2022年第4季法說會,會後英特爾股價重挫超過9%,一度跌至每股26.84美元的低點。相對的,台積電1月12日第4季法說會後,ADR價格從80.76美元,上漲至88.63美元,漲幅高達9%。同樣面對全球半導體庫存居高不下及經濟衰退的陰霾,為何兩場法說會表現如此不同?

比較兩家公司的成績單,不難發現,以台積電為首的晶圓代工生態系,和以英特爾為代表的IDM(整合元件製造)模式,在面對產業逆風之際,表現大不相同。

金雞掉漆 英特爾組織重整

第4季,英特爾最重要的終端運算事業部門和資料中心與AI部門,雙雙營收獲利重挫,主要產品為個人電腦處理器的終端運算事業部門,也受到PC庫存上升影響,營收下滑36%,營業利益率更大幅衰退82%。資料中心與AI部門也不能倖免。資料中心過去一直是英特爾的金雞母,全球市占率曾高達95%,但第4季營收減少33%,營業利益率更下滑84%。

根據《財訊》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不得不在法說會上宣布組織重整,並決定不再投資網路交換產品線,只維持現有產品,誓言將在2025年拿回全球頂尖製程王座;由於其他新事業規模都仍小於10億美元,英特爾要將未來押在高速運算市場上。

相對的,台積電第4季雖然在消費性電子、手機和物聯網市場,也交出了營收負成長的成績單,但在高性能運算的營收仍成長10%。如果看台積電2022年全年表現,台積電在高性能運算市場的營收較2021年大幅成長59%;由於高性能運算占台積電2022年整體營收41%,等於台積電和其客戶,在全球高速運算晶片市場上影響力大幅擴張。

展望未來 台積電預示成長

為何英特爾下,台積電上?看看蘋果的狀況就能明白。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2022年9月的報告,2021年第3季蘋果的電腦在全球PC市占僅為8.2%,出貨量為717萬台,但到2022年第3季,蘋果在電腦市場的市占率增為13.5%,出貨量為1006萬台,1年時間出貨量增加4成,而其中所用的處理器都是由蘋果設計,台積電製造的晶片。除了蘋果之外,全球前5大PC品牌,市占都較前1年下滑,這些公司使用的多半是英特爾、超微製造的處理器。…(本文截自財訊678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外媒:美國投資者已向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

英特爾、三星、IBM及愛立信共同研發下一代晶片

英特爾甩賣上一代處理器,最高降價20%

英特爾逆風 CEO帶頭減薪25%

相關新聞

鴻海加碼買地蓋廠、緯創卻把3座工廠全賣掉 脫蘋退出印度 林憲銘其實早有盤算?

根據《財訊》報導,在一片看好印度市場與製造前景之際,2016年即布局印度的緯創卻反向操作,傳聞將退出印度市場;產業人士分析,其背後有兩大關鍵因素。

兩大報老闆力挺、走過藝文策展30載!林宜標3個不得已 逼出時藝拚掛牌野心

根據《財訊》報導,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浸淫台灣藝文商業策展30餘年,見證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如今他挺過疫情逆境,要帶著更多文創品牌走出台灣、走向全亞洲。

半導體會成長7成 台積電揭發展路徑!高性能運算帶頭衝 先進製程投入車用晶片

根據《財訊》報導,今年台積電技術論壇上,揭露了2奈米後的發展路徑圖,特殊製程和先進封裝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未來幾年,半導體新一波大成長即將出現。

一件黃金地段危老案 地主集結抗議的背後 釐清3大關鍵避開重建分配爭議

根據《財訊》報導,被視為台北市東區百億危老大案的「連雲玥恒」,意外傳出地主集結舉牌抗議事件;為避免爭議發生,未來不論是地主或住戶,都應釐清攸關重建分配的3大關鍵。

夏普大虧拖累鴻海 堺工廠成賠錢貨

根據《財訊》報導,去年夏普買回堺工廠引發外界質疑,果不其然,夏普財報虧損達2608億日圓,關鍵就在堺工廠;持股34%的鴻海也受拖累,成為第1季業外認虧達200億元的主因,讓人好奇決策考量究竟為何?

考察團吸均豪、帆宣大咖朝聖?馬國再掀半導體投資潮 從設備熱到封裝

根據《財訊》報導,美中科技戰,讓馬來西亞再次掀起半導體投資熱,今年初第一次開辦的馬來西亞半導體設備考察團,不但名額被搶光,還有多名董事長、總經理親自參加,準備搶進馬國商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