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AI將成驅動科技發展2大趨勢 走進CES看見一場汽車創新大秀

圖/財訊
圖/財訊

文/林宏達

根據《財訊》報導,2023年預期將是經濟衰退的1年,但歷史上,這也會是創新加速推進的時代。最近舉行的CES大展顯示,電動車和AI的發展,將會把科技帶向全新境界。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4G、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驅動全球科技產業再創高峰;到了2022年,全球電子產業卻籠罩在庫存過剩、經濟衰退的陰影下。因此,2023年的CES(美國消費電子展),便成為眾人尋找科技業下一個成長動能的焦點。

《財訊》報導指出,所有項目中,汽車科技絕對是重中之重,本次的CES展中,汽車參展數量之多,已足以讓CES展成為全世界第4大車展。最有意思的項目,應屬BMW發表的i系列Vision Dee概念車,這款車特別之處在於,車內沒有螢幕;但是車外,整台車從車身到擋風玻璃,全都由螢幕打造。

BMW 駕駛座前沒螢幕

現在的電動車內裝,螢幕一個比一個大,但這台BMW概念車,卻是連駕駛座前面都沒有螢幕,那麼,如何顯示駕駛資訊呢?在BMW的設計中,駕駛人只要透過投影在原本中控螢幕附近的虛擬控制介面,利用抬頭顯示技術,所有駕駛資訊就能投影在前擋風玻璃上;甚至,還可延伸到兩側的車窗。而且,當自駕車技術愈來愈成熟,駕駛人自然不需要時刻盯著里程表,只要再揮一揮手,駕駛資訊逐漸淡出,想看影片、照片,都可以投射在擋風玻璃上,甚至把所有車窗都打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財訊》分析,更有趣的是,車窗還可以用來跟外界溝通,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樣子投射在車窗上,跟路人打招呼,甚至隨時改變車燈的樣式,或在車身上打上文字,這台車的外觀由240片元太科技的彩色電子紙組成,能隨時按心情改變外觀。

索尼 結合高通提升自駕力

這次大展中,另一個車用電子的趨勢也逐漸浮現,就是軟體、晶片和造車,要求愈來愈高,未來智慧車的分工模式,一如當年半導體從IDM走向晶圓代工一樣,成為各家廠商要尋找的新商業模式。

這次由索尼(SONY)展出的Afeela品牌原型車就是其中的代表。這1台車,是由索尼和本田合資的Sony Honda Mobility公司所發表,將在本田美國工廠製造;這台原型車同時也是第1款採用高通Snapdragon Ride Flex晶片的車款,採用高通的數位底盤設計,在高通的加持下,這台車運算效率高達800 TOPS,可達到Level 3的自動駕駛能力。

根據《財訊》報導,這台車全車配備45個感測器,所用的CIS感測器則是由索尼設計生產。在手機事業達到瓶頸後,車用事業成為索尼感測器未來的發展重心,因此,索尼不只和台積電在日本熊本合資蓋工廠,生產車用晶片,但同時也會在台積電十五廠、高雄廠生產車用晶片。…(本文截自財訊677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不只特斯拉、比亞迪 Hyundai現代汽車將在印尼投資電動車業

索尼CIS市佔率達51.6% 豪威、格科微分列第三、五名

全球電動車銷量 寫新里程碑

直六賣很好,但純電賣更好!BMW M GmbH 2022年銷量締造50年來新紀錄

相關新聞

德銀信用違約激升 台灣五金控曝險近千億 雷曼陰影籠罩 投資金融股來到轉折點

理論上升息對金融業有利,但3月以來,從美國、瑞士,到德國大行連環爆雷,全球金融類股走勢頻頻下探,市場人士擔憂「雷曼時刻」重現。

動態檢視代理品牌 迎來營運新高峰 三井集團拉一把 滿心挺過轉型陣痛期

代理高爾夫服飾品牌企鵝起家的老字號企業滿心,歷經營運瓶頸,被迫啟動轉型計畫浴火重生,如今終於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營運接連逆風 陳榮華領軍調整腳步再出發 打進BMW原廠供應鏈 正新走出谷底

陳榮華3年前接任正新董座後,積極改善體質已有成效,首度打進BMW正胎市場、研發高毛利新品等,在今年油價、匯率可望持穩下,逐漸走出谷底。

低調贊助HBL10年!品牌知名度大增 創見束崇萬:給孩子們一個運動的舞台

近年來企業界風行運動行銷,創見資訊因長年贊助高中甲級籃球聯賽,也意外搭上熱潮,這讓董事長束崇萬直呼,沒想到現在有這麼多人關注。

庫存將再去化一季 劉湧昌感慨市場解讀太悲觀 三面向重新解讀巨大調整訊號

自行車業受到疫情後的高庫存所擾,業績下滑,市場恐慌;但其實檢視3大面向,不難發現巨大走在調整路上,情況大都在掌握中。

世界棒球經典賽2》豪砸2.6億壓制韓國 悍創張運智:辜仲諒絕對是我的大貴人

根據《財訊》報導,世界棒球經典賽,是由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和世界棒壘球聯盟(WBSC)共同策劃的國際棒球大賽,由於有大量大聯盟職業球員參與,在2011年世界盃棒球賽停辦後,已成為棒球界最高規格的一級賽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