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昔當老公面舌吻王大陸 「我的少女時代」導演證實已離婚

國道1號嚴重車禍!轎車撞倒整排護欄 1人OHCA 4人傷

考卷拿出來!新北便當店鼓勵學生念好書 考滿分便當免費吃

「最壞情況是在股價下行時辦籌資」國泰金下猛藥自救 三大外資潑冷水

文/洪綾襄

受「股匯債罕見全面性動盪」重擊,國泰金啟動金融資產重分類、史上最大規模增資以自救。但增資勢必稀釋獲利,3大外資對此發出看壞報告,讓股價跌破10年線。

根據《財訊》報導,重要子公司國泰人壽成立滿60年,總資產高達11..58兆元、客戶數超過1400萬人,員工人數達5.7萬人,台灣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國泰金控,近來卻連番受到外在環境劇烈變動的大挑戰,甚至影響到多年累積下來的穩健形象。

《財訊》報導指出,受美國聯準會今年急遽升息、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回檔,以及防疫保單的理賠衝擊下,業界模範生、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淨值卻是腰斬再腰斬,從去年底的7421億元,9月底直直摜穿2000億元大關,自結淨值資產比跌破3%監理紅線,僅剩2.64%。

產險與人壽 子公司受重傷

不顧外界對其清償能力與財會依據的強力抨擊,國泰人壽以「股債匯罕見的全面性動盪」為由,跟在南山人壽之後,以10月1日為基準日,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一舉讓淨值較9月底增加2426億元,拉升淨值比至5.78%。

《財訊》分析,不僅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10月20日,國泰金再加碼啟動史上最大現金增資案,籌資規模達450億元,用來挹注國泰產險與國泰人壽等兩大受傷最重的子公司。

招招財務操作,都是國泰金力圖自救,但增資勢必稀釋獲利,資本市場也立即做出反應。21日,3大法人聯手大賣國泰金,單日淨賣超2.15萬張,外資就賣出19000張,當日國泰金盤中一度重挫近4%,最低下探36.25元,創兩年半來新低。累計半年來外資持有國泰金張數大砍56萬張,整體持股水位降了4個百分點。

《財訊》報導指出,國泰金的股價大幅修正,近來有不少投資達人對此看法樂觀,認為以國泰金從2014年以後,配息穩定在2~2.5元推估,若以35~36.55元進場布局,殖利率可達5.5%,是時候抄底國泰金。

利空尚未出盡 下看30元

不過,根據《財訊》報導,3大外資卻是同步發出看壞報告,大砍國泰金目標價。其中,以花旗看得最差,直接將國泰金目標價下修至30元,評等維持「賣出」,主要認為此次現增將使每股盈餘造成5~10%的稀釋。摩根大通(J.P. Morgan)也不手軟,將目標價砍至31.5元,預期國泰金股價將低於壽險同業,評等維持賣出。…(本文截自財訊671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10/25【早晨財經速解讀】英金融時報:台積電赴美設廠將失敗 ADR盤中暴跌6% 國泰金市值跌出前10 中概股ADR慘遭拋售

10/24【早晨財經速解讀】0056成分股擴增50檔 國泰金現增股價重跌 資產重分類成無底洞?美股大反彈 年底有望反攻?

小摩看空4金控都是「資產重分類」惹禍? 金管會3大回應

支付、壽險、證券、銀行、投信各有亮點!金融服務再進化 贏家密碼大公開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