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丹娜絲釀高雄農損超過3千萬 首波「災害現金救助」出爐

41歲男一年吃4000種冰淇淋「每天吃也不厭倦」揭健檢結果和體重變化

陳柏霖「婚」頭了!愛情長跑13年「娶庭瑄預算無上限」

先進IC測試的結構性質變

【文/林麗雪】

AI/HPC晶片測試針腳數倍數增長,加上高壓、高電壓、高溫與更大的封裝尺寸,讓後段測試技術提升,台系供應鏈享地利之便,迎接市占與價格雙升行情。

不管是GB200或下半年將量產的GB300,複雜度大為提高的AI及HPC晶片正進入快速出貨期,為確保每顆晶片的良率,半導體後段測試的要求標準愈來愈高,測試產業的TAM(整體潛在市場)也正隨著AI需求而快速擴張。外資高盛指出,半導體測試產業正隨著晶片往更先進製程節點邁進而出現全面性的結構轉變,未來幾年營運成長可期。國內後段測試設備供應商包括鴻勁、致茂、探針卡廠旺矽及測試Socket廠穎崴,正享有地緣優勢,市占率擴張可期,成為這股結構趨勢轉變下的最大受益者。

AI晶片非先進測試不可

高盛指出,半導體晶片正變得更聰明、運作速度更快、晶片的設計製造也變得更複雜,但沒有先進測試,即便是最強大的AI晶片也會失敗。而隨著AI/HPC晶片採用更複雜的設計、且追求更高效能,為了確保晶片的產出及良率,測試需求的標準也大幅提高,包括接點更多、速度更快及測試公差更嚴格等,這些愈加嚴苛的測試標準,是半導體晶片測試的新挑戰,也是拉動測試產業出現結構性趨勢成長的關鍵。

尤其是對AI/HPC晶片來說,由於採用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晶片成本大幅提升,因此高品質的晶圓與晶片級測試變得極為重要,這也推動市場對更細間距與更高針腳數的探針卡(Probe Card)與測試Socket需求。

而在半導體測試環節中,針腳數(Pin)是決定探針卡(Probe Card)及測試Socket定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針腳數愈高,測試單價就愈貴。據統計,目前AI/HPC用的測試Socket平均需要五○○○~七○○○個針腳,而PC僅約需要一○○○~二○○○個,智慧手機則約一○○○~一五○○個;至於探針卡(Probe Card),AI/HPC平均約需二萬~四萬個針腳,而消費性晶片如DDIC或PMIC僅需一○○○~二○○○個,TDDI則約三○○○~四○○○個,顯見AI及HPC晶片需要測試的電氣訊號數量直線飛漲。

再者,測試針腳數量增加與晶片的複雜度提升,也帶來了新的測試挑戰,包括高壓力、高電壓、高溫與更大的封裝尺寸,對供應鏈都是新的技術考驗。以高壓力來說,單一針腳對晶圓施加約五克的壓力,隨著針腳數增加至二萬個,可能會產生高達一○○公斤的接觸力,在測試時對晶圓表面產生更大的壓力下,可能導致晶圓損傷,因此,探針卡的機械設計也必須跟著升級,並平均分散壓力到晶圓表面,且針腳也必須設計為超低壓力,才能符合需求。

測試介面價格將翻漲一倍

此外,AI/HPC晶片需要處理龐大的運算工作,功率需要高達二千瓦以上,以及承受較高的電壓,在測試中,探針卡必須具備高電流承載能力,才能安全的傳導大量電流而不過熱或燒毀,若不足,將導致測試結果不穩定、停機時間增加並造成成本增加。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55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輝達形容AI需求「大爆發」 透露全球正在打造100座AI工廠

博通推新品 台積電助攻

九暘衝刺乙太網晶片

川普又贏?晶圓代工大廠格芯將斥資160億美元 提高美國晶片產量

相關新聞

韓國斗山集團 擦亮金字老招牌

擁有將近一三○年歷史的斗山集團,子公司在核電、氫能與發電設備拓展到海外,加上本身在電子材料的競爭力被看好,造就上半年股價表現凌厲。

AI教父指引下一個明星族群

隨著AI與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成為下一個爆發性終端產品,新代、達明、盟英等台廠積極布局關鍵零組件,搶攻全球智慧製造商機。

AI神器BBU噴發 體積小、反應快、壽命長

當AI伺服器一機搭載上百顆GPU、功耗飆破數萬瓦,穩定供電便成為運算效能能否持續的關鍵一環。在此趨勢下,體積小、反應快、壽命長、可直接裝在伺服器內部的BBU,逐漸取代傳統UPS,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

謝金河:等待軍工股表態 台股在台幣升值中調整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二○二五年一定是我們生命中十分精彩的一年,而帶給這個世界巨大變化的源頭是川普,這兩天川普仍然威力四射,他再次怒轟Fed主席鮑爾降息太慢,再次稱呼他為Mr. Too Late,鮑爾也回擊說,如果不是對等關稅,美國老早就降息了!這也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關稅D-Day 豁免延長or加稅決戰?

進入關稅深水區,川普七月九日將公布各國新關稅,中、英兩國與美達成初步協議,台灣究竟是多少,市場屏息以待,若低於15%,將有利台股補漲;一旦超過20%,除AI、台積電大聯盟、高毛利率及內需外,高稅率對各公司的獲利影響恐會更大。

詳解無人機產業霸主:大疆

無人機大戰早在十年前結束,這也是多年來各國政府無法限制大疆的主因,壓倒性技術、成本優勢、專利護城河,不是光靠去中化就能打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