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明高溫上看36度!周三起轉雨 一路下到周日

國軍削減將領破功 蔡政府、賴政府將官人數愈來愈多

GTC 2025來了!

【文/莊家源】

在今年的GTC大會上,市場預期輝達除了展示GB300、CPO交換器之外,隨著AI技術不斷進步,與推理運算模型興起,將推動高效能GPU的需求持續成長。

今年度的輝達(Nvidia)GTC大會(GTC 2025)重返美國加州聖荷西,來自全球數千名開發人員、科技企業領袖將齊聚一堂,且參加的廠商攤位數量較去年倍增,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將在台灣時間三月十九日凌晨一點發表主題演講,市場預期將展示目前AI的最新技術與應用,包括AI伺服器GB300、CPO交換器、AI代理(AI Agent)、數位孿生技術(Digital Twins)、AI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與下一代伺服器平台Rubin等。

今年二月底,GPU大廠輝達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單季營收達三九三.三億美元、季增十二.一%、年增七七.九%,其中受到GB200伺服器在去年底開始量產後,已實現一一○億美元營收,帶動資料中心業務營收達三五五.八億美元、季增十五.六%、年增九三.三%,優於市場預期。

輝達財報、財測優於預期

在下一季財測展望方面,輝達預估今年第一季營收將達四三○億美元,季增約十%,主要由資料中心和GPU業務成長帶動,但受到Blackwell平台在產能拉升初期,成本較高而影響毛利率表現,輝達釋出第一季毛利率約落在七一%的正負二.五%之間,隨著後續Blackwell產能全面提升,毛利率表現將獲得改善。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二月底的財報會議當中,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目前全球AI科技發展正進入一個AI推理的新時代,AI推理所帶來的潛在需求將遠超當前的大語言模型(LLM),可能需要比現有算力高出數百倍,甚至數千倍」,此外,黃仁勳也更進一步指出目前Blackwell系列晶片的供應鏈問題已完全解決,新款晶片Blackwell Ultra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布。

推理運算成AI發展新方向

隨著OpenAI的O系列、DeepSeek的R1和Google的Gemini 2.0 Flash Thinking等推理模型興起,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推動這類推理模型的擴展法則,輝達財務長Colette Kress在二月底的財報會議中指出,推理需求正在加速成長,特別是在AI測試階段的擴展,以及長思考推理AI(Long-thinking Reasoning AI) 的興起,這類AI模型需要分析大量資訊並進行多步驟邏輯推理,才能產生更準確的結果。根據MarketsandMarkets研究數據顯示,今年全球AI推理市場規模預估為一○六一.五億美元,到了二○三○年將達二五四九.八億美元,二○二五~三○年間複合年成長率為十九.二%。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43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提早卡位輝達 GTC機器人也發動了 這3檔飆漲停領軍

黃仁勳下周揭曉供應鏈名單?PCB 族群在線等

黃仁勳又要來了 訪供應鏈談新品訂單

NVIDIA黃仁勳與逾20位專家 將在GTC 2025揭曉AI未來

相關新聞

急單+豁免 Q2台股萬七就是低點

川普政策朝令夕改,市場動盪不安,從無差別對等關稅到突然延後90天,暫時替市場帶來喘息空間與急單潮。但這場「關稅攻防戰」尚未落幕,不僅考驗供應鏈韌性,也牽動台灣出口命脈。未來90天,是世界經濟秩序的緩衝期,抑或另一波風暴前兆?

謝金河:選好股才是避險王道 川普的關稅像玩積木遊戲

從四月三日川普祭出對等關稅重拳到今天,全球股市一直在淒風苦雨的跌勢下,台股在清明春假結束後,四月七日重新交易,市場全面跌停,加權指數大跌二○六五.八七,跌幅九.七%,櫃買指數大跌二三點,這一天,大家只能看著荷包縮水,到了八日,台股跌幅縮小,但仍下挫七七二.四,九日又跌一○六五.一九,加權指數最慘跌到一七三九○.七六。

反彈題材上線 選股避開關稅戰 穩中求勝

股市最怕不確定因素,川普反覆無常,即使做再多讓步也無用,今年有大機率景氣會衰退,投資上不能追高,慎選與關稅無關的股票,例如台積電廠務工程供應鏈。

聯發科幹掉高通 穩當霸主

隨著美中關稅戰愈演愈烈,中國對美國晶片加徵關稅,蘋果、高通等企業將受影響,聯發科則因中國去美化趨勢而受益,市占率有望提升。

智慧顯示器展 指標廠露臉

本次Touch Taiwan 2025系列展主要聚焦在電子紙、MicroLED及面板級封裝技術,由元太、錼創等指標性大廠領軍,展現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堅強實力。

資服股有望順風前行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之際,終端產品難逃衝擊,而資安、軟體等業者因為不受關稅影響,可望成為資金轉向的重要目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