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搶手貨 誰最紅?

【文/吳旻蓁】

儘管通膨與消費壓力以及購物日天數較少,使市場對於今年的購物旺季持保守看待,不過法人仍看好運動鞋、穿戴裝置、電子書閱讀器等買氣上升。

由於美國消費者表現出持續的消費意願,以致十月零售銷售額穩定成長;同時,隨著感恩節、耶誕節等假日購物季的來臨也持續為消費品帶來支撐。雖然在通膨與消費壓力的考驗,以及今年購物日天數較少的情況下,市場目前預期多少可能影響假日季的銷售表現,不過,全美零售聯盟(NRF)預估,今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假期購物季的零售銷售將比去年同期成長二.五至三.五%,金額增至九七九五至九八九○億美元的創新高水準。而今年購物季的銷售成長率雖低於去年同期的三.九%,但符合新冠疫情前的三.七%成長率。

儘管市場對於今年的購物旺季較保守看待,但外資機構仍看好包含亞馬遜、沃爾瑪、好市多將處於有利地位,因其為消費者提供優惠與便利性。另,對於刷卡消費的萬事達卡、Visa以及運輸相關業者等,年底的購物旺季也同樣可望挹注營運動能。

製鞋類股迎Q4旺季

此外,外資亦看好以創新產品吸引消費者的公司,比如運動鞋生產商昂跑和德克斯戶外等;其中,今年因著Hoka運動鞋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德克斯戶外近期就上調年度銷售預測從十%上調至十二%,因其預計在即將到來的假期季將可望對鞋類產品有強勁需求。對此,最大受惠者非製鞋廠來億KY莫屬,前三季稅後純益年增二.三八倍,每股純益十一.二三元。另,法人同樣點名看好寶成、百和、志強KY在愛迪達銷售亦暢旺下,接單動能看增。

而AR/VR近來在市場討論度升溫,其中,Meta先前發表最新款虛擬實境(VR)裝置Quest 3S,以及新一代與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Ray-Ban Meta外,也公布眾所矚目的擴增實境(AR)眼鏡原型Orion,強打元宇宙應用。新一代雷朋智慧眼鏡支援AI功能如翻譯、GPS定位等,沒有傳統的顯示屏,而是採用了透明鏡片,配備了攝像功能和識別系統;由於增加AI功能使眼鏡實用性大幅提升,也帶動銷量的增長,根據統計,Ray-Ban Meta不僅在美國獲得不錯的成績單,在歐洲、中東、非洲(EMEA)國家地區亦取得成功,專家預估今年銷售量將達六○○萬支。

Meta讓元宇宙概念股受惠

至於Orion眼鏡與Ray-Ban Meta不同,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指出,Orion配有顯示屏,主要是透過Micro LED的投影機出來後再透過光波導把畫面呈現出來,能夠直接在用戶的視野中呈現AR影像,預計有望於二六年底至二七年上市,售價可能在一○○○至一五○○美元之間;而以這個價位來看,在每年有望銷售數百萬支的情況下,Orion將有機會成為下一代智能設備中的重要一員。值得留意的是,程正樺表示,台灣有多家公司在Micro LED和光波導技術方面表現出色,台灣廠商在未來Meta的AR眼鏡供應鏈中將可望占據重要位置。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27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臉書分類廣告涉壟斷 歐盟重罰Meta 274億元

外媒:Threads計劃明年1月起在平台置入廣告

鴻海集團人氣熱 AI猛將報到

出爾反爾的Meta?說好的新聞議價,Facebook用什麼理由不再付錢

相關新聞

軸承產業喜迎新品牌訂單

傳聞蘋果首款摺疊iPhone進入量產設計準備中,而轉軸是摺疊產品成本最高的零組件之一,軸承產業喜迎新品牌加入,新日興將是後來居上的轉軸大贏家。

聚焦能填息的穩定高息股

逐漸進入除權息的傳統旺季,指標股為台積電,牽動AI相關股與供應鏈表現,另可留意低基期的績優高息股。

台幣升值潮來襲 揭開匯損與毛利率壓縮的內幕

新台幣升值至29.46元,對多數電子與外銷企業的財報恐有負面影響,不過在蔓延至經濟與消費之前,以內需為主的企業將不受影響,甚至還有正面助益。

謝金河:年線定多空 以色列攻擊伊朗可能是一個大轉折點

世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剛剛經歷了川普對等關稅驚嚇,全球股市紛紛回到對等關稅衝擊前的位置,金融市場正在調養的時刻,六月十三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攻擊,這是七○年代七日戰爭以來空前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這次以色列出動逾二○○架軍機,精準展開轟炸,一共炸死逾二十位伊朗高階將領,同時摧毀伊朗發展核武的濃縮鈾基地,而且擊殺逾十位伊朗發展核武的高階專家,以色列的雷霆行動震驚世界,連跑去加拿大參加G7會議的川普都趕忙返回白宮處理大事。

贏家通吃 5大產業起漲不回頭

國際政治經濟及軍事動盪不斷,中東以伊戰事再起,不過台股近期股價創新高或重返歷史高峰者不少,將是強勢股中的強勢,包括半導體、網通、PCB、設備廠及製鞋類,都是值得注意的標的。

世紀鋼集團營運多箭齊發

世紀風電將於下半年興櫃轉上市,集團營運逐漸開花結果,海內外擴產建立長期的護城河,未來的風險來自於開發商和投資市場的評價看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