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從高基期到低基期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聯合報系資料照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聯合報系資料照

【文/謝金河】

另一個是香港股市,昔日單用港幣算,成交量就超過台股的香港股市,今年成交量不斷萎縮,九月十四日甚至出現單日最低四七九億港元的紀錄,如果拿八月五日日本日經指數大跌四四五一點的交易日來比較,港股當天成交一三五○億港元,台股成交六四二○億台幣,不過九月三十日港股再現二○二一年以來新天量,當天成交五○五八.三八億港元,港股量價齊揚,正在逐漸縮小與台股的差距。

台、港股市馬拉松競賽

今年七月十一日,台股寫下二四四一六.六七的新高,香港恆生指數收在一七八三二.三三,台股加權指數跑贏港股六五八四.三四,這是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台股加權指數首度追過恆生指數後最大的差距,到了九月三十日這一天,恆生指數跑到二一一三三.六八,台股是二二二二四.五四,港台兩地股市差距縮小到一○九○.八六,十月二日台股休市,港股出現超車,這代表台股從七月十一日迄今指數向下修正二千多點,而港股向上彈升了五千多點,看股市,就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競賽。

而這一輪中國的救市,一方面是出手時機選得恰到好處,九月二十四日宣布救市,股市奔馳到九月三十日,正好是國慶長假,下一次開市是十月八日,正好可以給市場一個比較長時間消化漲勢。二是中國股市已經跌了很多年,基期相對低,這些年,美股、印度、日本、台灣加權指數頻頻創歷史新高,但深滬港股市離歷史高點卻很遠。

例如,香港恆生指數最高點在二○一八年的三三四八四.○八,這次最慘跌到一四五九七.三一,國企指數在二○○八年寫下二○六○九.一六後就一直往下修正十六年,去年國企指數最慘跌到四九一九.○三,這十六年來,國企指數跌了七六%,深滬股市高點也不守,滬深三○○指數最高點在二○二一年的五九三○.九一,深綜最高是二○一五年三一五六.九六,深圳A股也是在一五年寫下三三○四.六九,而深圳成分指數近年最高點出現在二○二一年的一六二九三.○九,上證前高點是二○一五年的五一七八.一九一,上海A股也是在一五年創下五四二三.二四八,中國深滬股市的最高點是二○一五年,另一個是二○二一年,如果從二○一五年來算,已跌了九年,從二一年算,也至少跌了三年。

中國跌深股拉出巨大漲幅

在全球股市相繼大漲後,中國股市相對有低基期的優勢,如果以月線來看,上證股市的二十年平均線在二九四七.七,這次只小破二十年線,深圳A股的二十年線在一四五八,這次並沒有跌破,滬深三○○則跌到二十年線三二二六附近,香港股市則離二十年線二一九七○很遠,這次正朝二十年線挺進,如果從乖離的角度來看,中國股市乖離太大,政策在這個地方出手,股市會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因此,政策救市端出大菜很容易收到效果。【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20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先探投資週刊2320期更多精彩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AI PC的後起之秀們

◎特別企劃:中概股反彈 會是死貓跳?

◎國際趨勢:口袋深...自由現金流量的眉角

◎中港直擊:中國躍居全球咖啡店王國

延伸閱讀

颱風假濫放爭議 謝金河喊話中央政府出來面對

山陀兒促成颱風連假還免補班 謝金河諷:台灣很可能跟著中國慶祝國慶

川普選情「股價最先知」 謝金河:看起來不是好兆頭

美國經濟「穩中求上」 為何鮑爾遲遲不降息?謝金河曝關鍵原因:看問題角度影響格局

相關新聞

核電股仍是今年的飆股

AI高速運算用電量大,微軟、亞馬遜等的CSP業者都積極尋找核電廠作為長期供電對象,帶動核電股漲勢。核電供電比重越高者,股價漲幅越大。

產業上游 春江水暖鴨先知

上游導電漿廠感受到景氣春燕飛來,被動元件廠第一季營運有望開紅盤,勤凱、三集瑞…營運創高可期,輔以股價處於低檔區,已具投資吸引力。

ASIC和光通訊是今年AI主流

博通市值一夕間突破一兆美元甚至一度逼近一.二兆美元,Marvell Technology市值也突破一千億美元,凸顯強大的AI需求,推升產業鏈快速成長。

2025川普風格新經濟

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強調要讓美國人更富裕,改革貿易體系,要求製造業回流美國,將美國打造成全球製造中心。凡是對美國不友善的國家,先課以高關稅震懾對手,提升美國國力與軍力。在全球地緣政治上強壓對手,決不會犧牲美國的利益。

鎖定低評價績優成長股

資金排擠效應,導致傳產類股較不受市場青睞,不過好公司終會獲得平反,低基期成長股是主要投資方向。

謝金河:蛇年迎接川普新時代

元月二十日晚上,全球民眾都聚精會神聆聽美國總統川普的就職演說,這位七十八歲的高齡總統,在全場逾半小時的演說中,他完全不看稿,勾勒出美國未來新藍圖。川普全場緊扣美國再偉大,說完所有美國人全場掌聲不斷。而川普的演講內容,我們也可以嗅出未來投資的的蛛絲馬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