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都更時代 營建股同慶

【文/吳旻蓁】

在四○三大地震後,台灣住宅結構安全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北市將進入「大都更時代」,使市場聚焦於營造、建材股;且都更之外,房地產市場這一兩年也明顯回暖,財報多有好表現;再者,營建股亦具有長期穩定的殖利率,均為類股表現強勢原因。

大都更利多助攻短線上漲

內資法人指出,台灣位處太平洋地震頻繁地帶,然而根據內政部資料,全台屋齡超過三十年的房屋約有五○○萬戶,高達半數,而五十年以上老屋有一一一萬戶,其中台北市十四.五萬戶,新北市十二.五萬戶,高雄市十三.五萬戶。儘管危老重建條例及都更條例均具容積時程獎勵,且在一九年底都更三法通過後已核准四千多件都更案,但近期地震事件引發市場希望危老及都更條例再修法獎勵舊屋重建。而根據實價預售資料顯示,近期預售屋件數一年為八到十萬件,全年舊屋重建言在商機約為每年預售屋數量的十倍。

目前國內耕耘都更多年的營建公司包括全坤建、聯上發、昇陽、中工、冠德、皇翔等。其中,全坤建近年深耕雙北都更危老,已累積不少經驗,目前公司手上仍有多案持續推動中,包括北市中正區衡陽街合建案「全坤衡峰」、重慶南路都更案、大安區嘉興街台電都更案、大安路危老合建案、北投區熱海溫泉飯店都更案等。而展望今年成長動能,包括總銷十一億元之新建案「全坤家宜」將完工交屋,而明年則有總銷十二億元的「全坤X101」挹注。

聯上發預售案量體最大的是新店央北「聯上澐朗」,全案總銷金額高達一三○億元,餘屋部分新北三案「聯上聯」、「聯上匯翠」、「聯上涵翠」以及桃園「聯上世界」皆已完銷或僅剩下店面,台北都更豪宅案「聯上天母」則有十八億元可售;另,去年聯上發與中纖簽訂北市萬華西園路合建案,將於今年送件都更或危老。

不過,雖說都更題材帶動相關營建股股價上漲,但須留意的是,法人認為,儘管政策釋出大都更利多,然都更牽涉到的住戶眾多,每個人對於居住的要求條件不同,很難全部滿足,可能導致都更窒礙難行,因此視都更為短線題材。而營建類股今年以來走出的強勢多頭格局,可以說與基本面及高股息ETF更有關聯性,因近兩年房地產進入一波完工交屋入帳期,推升營建股獲利大幅增長,加上不少個股擁有五%以上的高殖利率,因此不僅吸引存股族青睞,亦是高息ETF鎖定的目標之一。【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96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先探投資週刊2296期更多精彩文章延伸閱讀

◎封面故事:軍工產業需求大爆發

◎特別企劃:通膨怪獸又來 聯準會降息更難

◎焦點議題:記憶體報價漲勢銳不可擋

◎國際趨勢:全球原物料行情啟動

◎中港直擊:中國造船業異軍突起霸天下

延伸閱讀

股市充沛資金帶動搶房?預售屋成交組數增、議價空間縮

影/北部地區大雷雨 蔣萬安:北市相關局處已完成整備

北市清晨大雨16件積淹水! 貓纜暫停營運待維修

暴雨襲北市上班上課民眾全濕透 網求蔣萬安「輕輕耳語」放1日暴雨假

相關新聞

急單+豁免 Q2台股萬七就是低點

川普政策朝令夕改,市場動盪不安,從無差別對等關稅到突然延後90天,暫時替市場帶來喘息空間與急單潮。但這場「關稅攻防戰」尚未落幕,不僅考驗供應鏈韌性,也牽動台灣出口命脈。未來90天,是世界經濟秩序的緩衝期,抑或另一波風暴前兆?

謝金河:選好股才是避險王道 川普的關稅像玩積木遊戲

從四月三日川普祭出對等關稅重拳到今天,全球股市一直在淒風苦雨的跌勢下,台股在清明春假結束後,四月七日重新交易,市場全面跌停,加權指數大跌二○六五.八七,跌幅九.七%,櫃買指數大跌二三點,這一天,大家只能看著荷包縮水,到了八日,台股跌幅縮小,但仍下挫七七二.四,九日又跌一○六五.一九,加權指數最慘跌到一七三九○.七六。

反彈題材上線 選股避開關稅戰 穩中求勝

股市最怕不確定因素,川普反覆無常,即使做再多讓步也無用,今年有大機率景氣會衰退,投資上不能追高,慎選與關稅無關的股票,例如台積電廠務工程供應鏈。

聯發科幹掉高通 穩當霸主

隨著美中關稅戰愈演愈烈,中國對美國晶片加徵關稅,蘋果、高通等企業將受影響,聯發科則因中國去美化趨勢而受益,市占率有望提升。

智慧顯示器展 指標廠露臉

本次Touch Taiwan 2025系列展主要聚焦在電子紙、MicroLED及面板級封裝技術,由元太、錼創等指標性大廠領軍,展現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堅強實力。

資服股有望順風前行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各國實施對等關稅之際,終端產品難逃衝擊,而資安、軟體等業者因為不受關稅影響,可望成為資金轉向的重要目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