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路透:義大利已致函中國大陸 表明退出「一帶一路」倡議

撞球名將楊清順肺癌離世 醫示警:年輕患者要釐清「2問題」

刷臉就行!萬事達卡與NEC推人臉辨識結帳 明年起亞洲5國試點

航運報價兩樣情 散裝優於貨櫃

【文/黃俊超】

縱然近期航運報價兩樣情,貨櫃往下而散裝上揚,不過整體航運類股近日出現轉強跡象,股價續航力仍有待觀察。

貨櫃航運報價觀察指標之一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九月十六日最新報價顯示,繼前一周跌破千點關卡後,跌幅再度擴大至五.○六%、收九四八.六八點,四大遠洋航線全面下滑,其中美東線下跌達十一.一二%、報二五五○美元,美西線跌七.三%、降至一八八八美元(四○英尺集裝箱,FEU),歐洲線與地中海線(二○英尺集裝箱,TEU)分別下跌七.八%與四.六%。

由英國倫敦海運諮詢機構德魯裡(Drewry)編製的世界貨櫃運價指數,九月十四日公布數據則顯示下跌七.一%,每四○英尺集裝箱平均運價下跌至一五六一.三美元、連四周下滑,相較於二○二一年九月高峰的一○三七七美元跌幅達八五%,較去年同期則下跌六八.四%,相較於十年平均的二六八○美元低約四二%,然高於一九年平均的一四二○美元約十%。

貨櫃報價續跌

今年終端需求不旺、運價持續走跌,原先市場還有所期待的中國十一長假前小旺季,並未見到明顯的拉貨動能,顯示終端需求依舊偏弱勢,接下來逐漸進入淡季,供需失衡可能更為顯著。不過據了解,除了長約之外,由於疫情期間各大航商獲利滿缽滿盆,因此心態上相對能夠接受減班、減艙,但是報價再往下走將不符合成本效益。

根據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二○二三年供給成長八.二%,需求成長一.四%,二四年供給成長為九%,需求成長為二.二%,截至九月十日,全球貨櫃船共六六九六艘、總運力二七七.四五萬TEU,前三大為地中海、馬士基與達飛,占比共達四六.七二%,長榮居第六、陽明第九,萬海則位居第十一。

貨櫃航運大者恆大與聯盟制度效益明顯,全球前三大運力占四六.七二%,前十則占八三.八七%,尤其前七大運力都超過一六○萬TEU,顯示如果沒有加入聯盟,若市況不佳恐僅能夾縫中求生存。目前三聯盟分別是2M聯盟、OCEAN(海洋聯盟)及THE Alliance,然傳出前兩大航商地中海與馬士基可能於二○二五年拆夥,屆時或許又有另一番新的局面。

長榮隸屬海洋聯盟,遠東至北美線的競爭力強大,在美國還擁有專屬碼頭,達飛在歐洲市場布局完整,東方海外則專精於亞洲近洋,三家航商互補性強;陽明則是第三大聯盟THE Alliance成員之一,聯盟約將六五~七○%船隊部署在東西向航線上。透過聯盟制度,航線服務綿密且有助成本控管,然若非聯盟成員而單打獨鬥,經營成本壓力龐大,尤其現階段供給大於需求更為辛苦。

長榮擁高配息能力

貨櫃航運基本面現階段並沒有好消息,且還須留意是否出現價格破壞者,而根據媒體報導,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指出,從Alphaliner公布數據來看,今年下半年貨櫃船交船數占全年逾六成,代表下半年將會增加超過一五○萬TEU運力,又以第四季增加最多,明年新增運力則將從今年的二五○萬TEU,提高到二九○萬TEU、增幅約九%,因此,雖然明年全球景氣有好轉的機會,帶動貨量增加,但是貨櫃航商不一定能因此而得利。

美國商務日報報導,至年底美國西岸運力將增加二五%、東岸三五%,貨代業並不看好未來三~四年市況,不過謝志堅認為,二○二五年預估運力僅增長四.八%,船舶過剩壓力可望逐年改善。運力過剩主要透過減艙、閒置船舶與減速航行三方面改善,然固定成本難有太大改變,而國際海事組織(IMO)於七月設定更嚴格的減碳目標,二○三○年減排二○%,二○五○年前後實現淨零排放,或能有效加速汰換老舊船舶。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66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就市論勢/民生類股 波段操作

期貨商論壇/航運期 題材加持

利比亞世紀洪水:近乎滅城的德納背後,是異常氣候加「人禍」釀災

外資轉買加碼189億元 布局航運、金融股

相關新聞

機車霸主三陽 磨刀霍霍推新款

耕耘電動機車技術多年,三陽終於推出首款PE3增程概念車,主要機車大廠Gogoro、光陽、三陽拚外銷,東協市場為長線發展重地。

Ai Pin橫空出世 概念股曝光

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個人AI裝置的Ai Pin強勢問世,引起科技圈矚目,亦可見AI商機逐漸從雲端擴展至邊緣運算,相關邊緣AI概念股正蠢蠢欲動。

年終搶紅包計畫

集團股、大型股年底積極作帳,華新集團、國巨集團都見著墨痕跡,傳產及金融股也悄悄上漲,台股正展現欲小不易的搶錢行情!

謝金河:台股超車港股啟示錄

這幾天,台灣最熱門的新聞是台股加權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交叉!二十八日台股收盤一七三四一.二五,大約領先香港恆生指數二○點左右,尾盤港股小幅拉升又小贏台股十二.八九,台股與港港的拉鋸,這是大家很難想像的一件事,因為過去的三十一年,港股恆生指數一直都在台灣的加權指數之上。

看選情賺行情 政策股表態

藍白合破局,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率增加,市場資金持續聚焦在目前執政黨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重電與儲能、軍工與半導體等產業。

航太股要起飛 你登機了嗎?

疫情過後,各大航空公司正加速新機採購與舊機汰換,隨著兩大飛機製造商產能持續提升,並看好未來二十年客機需求,國內相關零組件業者將受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