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眾院歷史性表決 將共和黨「騙子」議員桑托斯趕出國會

地牛翻身!台東6時27分規模4.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車用面板出貨增 雙雄拚翻身

【文/吳禹潼】

面板廠耕耘車用市場有成,並且搶攻其附加價值,進軍車載顯示系統,而車用面板的升級,雙雄積極增加旗下高值化、利基化商品比重。

顯示器產業應用範疇廣泛,包含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電視等消費性電子應用,皆為過去面板廠主要的營運動能來源,惟近幾年來,隨著新技術如火如荼的登場,包括LCD、OLED、Mini/Micro LED等持續發展,同時又搭上當前火熱5G、AI等技術的順風車,整體顯示器產業的價值水漲船高,而應用的場景也進一步擴大,其中,車用領域即為各廠商致力發展的重中之重。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調查,二○二二年全球車用面板的總量已達一.八九億片,且整體成長動能仍在持續中,確實,根據另一家研究機構DCSS報告顯示,汽車面板將在今年繼續成長全球總出貨量(LCD+OLED面板)預計將超過二億片,再加上各大一線車廠發現內裝顯示設計成為當今新車的一大賣點,因此紛紛開始參與顯示器規格的制訂,在數量及規格同步迎來大幅成長的同時,車用面板的產業地位也理所當然地進一步獲得提升。

友達穩坐全球前三大

從實際應用來看,車用面板大致區分為中控台、儀表板、後照鏡、抬頭顯示器以及其他等五大類別,而有別於過去車載面板主要皆為較單純的一片板,現在新車在進行內裝設計時,會將儀表板與中控台連結起來,另外包括:觸控、實體旋鈕、鏡頭等全部也都會一起整合進去,因此,除了顯示器本身面積變大之外,同時可能也需配合內裝達到曲面設計效果。

簡單來說,無論從何種面向分析,車用面板的升級已經是不會改變的發展趨勢,而先前在消費性電子領域被中國補貼政策打趴的國內面板雙雄友達及群創,則是早早就投入布局,希望力拚在車用領域站穩陣腳。

首先,友達布局車載面板十多年,客戶包含歐、美、日、韓、中各國車廠,座艙內儀表、中控台、抬頭顯示器、後視鏡顯示器,產品線完備,去年車載相關業務營收持續放大,占整體營收比重來到近二成水準,全年營收規模約達三○○∼三五○億元,目前穩坐全球前三大車用面板供應商地位,雖然過去幾年多半以供應車用面板為主,不過,現在已經可以提供整合型顯示器產品。其中,在中控系統部分,為車前市場的第一大供應商,所有車內螢幕顯示器市占率也是車前市場排名前三。

根據友達說法,今年車用業務隨著車廠需求穩定揚升,帶動旗下Mini LED背光及FIDM整合性顯示模組產品業務量增加,車用顯示相關業務本季營收可望突破百億元,創下新高,且業績逐季成長態勢也是相當明確,再加上近期面板產業景氣谷底已過,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日前更是透露近期見客戶的頻率比之前高出許多,訂單動能轉強態勢明顯,並且表示下半年絕對會比上半年更好,字字句句都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50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富采換帥 彭双浪任董座

CHIMEI奇美家電獲信譽品牌雙金殊榮 國產液晶顯示器唯一蟬聯15年金獎

全球首款!友達發表支援輝達超低動態模糊技術的電競顯示器

明基佳世達、友達集團轉型 各擁一片天

相關新聞

機車霸主三陽 磨刀霍霍推新款

耕耘電動機車技術多年,三陽終於推出首款PE3增程概念車,主要機車大廠Gogoro、光陽、三陽拚外銷,東協市場為長線發展重地。

Ai Pin橫空出世 概念股曝光

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個人AI裝置的Ai Pin強勢問世,引起科技圈矚目,亦可見AI商機逐漸從雲端擴展至邊緣運算,相關邊緣AI概念股正蠢蠢欲動。

年終搶紅包計畫

集團股、大型股年底積極作帳,華新集團、國巨集團都見著墨痕跡,傳產及金融股也悄悄上漲,台股正展現欲小不易的搶錢行情!

謝金河:台股超車港股啟示錄

這幾天,台灣最熱門的新聞是台股加權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交叉!二十八日台股收盤一七三四一.二五,大約領先香港恆生指數二○點左右,尾盤港股小幅拉升又小贏台股十二.八九,台股與港港的拉鋸,這是大家很難想像的一件事,因為過去的三十一年,港股恆生指數一直都在台灣的加權指數之上。

看選情賺行情 政策股表態

藍白合破局,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率增加,市場資金持續聚焦在目前執政黨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重電與儲能、軍工與半導體等產業。

航太股要起飛 你登機了嗎?

疫情過後,各大航空公司正加速新機採購與舊機汰換,隨著兩大飛機製造商產能持續提升,並看好未來二十年客機需求,國內相關零組件業者將受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