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眾院歷史性表決 將共和黨「騙子」議員桑托斯趕出國會

地牛翻身!台東6時27分規模4.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退休力大調查/準備太晚、低估花費… 國人退休力連3年不及格

有底氣的好公司!從政策股到被低估的價值股 都可能是主流

【文/黃俊超】

加權指數逼近今年高點,成交量能出現放大跡象,第一季財報全數出爐,個股持續依數據與展望調整,績優股相對容易受到青睞,營運自谷底回神個股也有補漲機會。

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後暗示,接下來將會暫停升息,不過貨幣政策持續處於緊縮循環之中,對照歷史低檔區的失業率,今年底之前降息的可能性不高,不過市場依舊高度預期年底前將啟動降息循環,金融市場在兩者之間拔河,股市位處反彈後的高檔,美元指數與公債殖利率變動也都不大,科技股表現相對強勢。

開發中亞洲經濟回溫

台股狀況也差不多,第一季財報已全數公告,搭配各大廠法說會內容,多數預期谷底在上半年,然而各產業的調整狀況並不同步,落底時間第一季、第二季甚至第三季都有可能,而後則要看總體經濟復甦的模式,V型、U型或是L型,然而大趨勢方向持續前進,大廠紛紛加速AI研發與導入,被稱為是新一代的工業革命。

印度與東協各國成長加速,主要是美中對抗與地緣政治,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期受惠疫後的報復性消費,第一季GDP年增率四.五%優於市場預期,不過工業產值落後於服務業,也低於平均成長率,青年失業率創下史上第二高,出口成長主要集中在開發中國家,如俄羅斯、非洲等,但是包含美國與歐盟增速,都低於整體增速,然而首季汽車出口數量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經濟學人智庫表示,一般預期中國重新開放後進口將超過二○二二年水準,不過事實並非如此,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連續兩季負成長,其中半導體進口下滑十五.三%,此外,四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新出口訂單大幅收縮,房地產市場疲軟、價格放緩、銀行儲蓄增加,信心不足也是無法確定需求延續時間與強度的因素。

全球通膨逐漸隨著主要央行升息而趨緩,國際貨幣基金(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展望,並預測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速僅三%,為一九九○年以來最弱的中期展望。美、歐今年製造業活動相對疲弱,緊縮貨幣政策與多起銀行危機,預估經濟成長率都低於去年,IMF預期恐延至二○二五年才能達成通膨二%的政策目標。

相較之下開發中國家經濟逐漸回溫,尤其亞洲,亞洲開發銀行(ADB)上修開發中亞洲今年經濟成長率估值至四.八%,主因為中國重新開放所帶動。受惠於美國大型銀行與科技股財報優於預期,激勵股市表現,美元指數在一○○附近震盪,匯率趨於平穩,美國公債殖利率也沒有太大變化,大宗商品價格與油價則處於震盪。

廣達、華碩底蘊強勁

台灣第一季經濟呈現負成長,去年同期基期較高且企業投資轉趨謹慎,通膨也壓抑需求影響進出口貿易,不過可以留意到,四月出口與三月外銷訂單雖然都呈現年減,但是絕對金額都較前一個月成長,出口產品以資通產品年增五.四%相對較佳,基本金屬、塑橡膠及其織品與化學品衰退幅度較大,電子零組件雖仍年減,但較三月為佳。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48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資金湧入 投資等級債避險功能發酵

歐元區4月通膨續攀升

五月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持續看好債券與高品質資產

亞洲四國將轉向貨幣寬鬆

相關新聞

機車霸主三陽 磨刀霍霍推新款

耕耘電動機車技術多年,三陽終於推出首款PE3增程概念車,主要機車大廠Gogoro、光陽、三陽拚外銷,東協市場為長線發展重地。

Ai Pin橫空出世 概念股曝光

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個人AI裝置的Ai Pin強勢問世,引起科技圈矚目,亦可見AI商機逐漸從雲端擴展至邊緣運算,相關邊緣AI概念股正蠢蠢欲動。

年終搶紅包計畫

集團股、大型股年底積極作帳,華新集團、國巨集團都見著墨痕跡,傳產及金融股也悄悄上漲,台股正展現欲小不易的搶錢行情!

謝金河:台股超車港股啟示錄

這幾天,台灣最熱門的新聞是台股加權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交叉!二十八日台股收盤一七三四一.二五,大約領先香港恆生指數二○點左右,尾盤港股小幅拉升又小贏台股十二.八九,台股與港港的拉鋸,這是大家很難想像的一件事,因為過去的三十一年,港股恆生指數一直都在台灣的加權指數之上。

看選情賺行情 政策股表態

藍白合破局,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率增加,市場資金持續聚焦在目前執政黨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重電與儲能、軍工與半導體等產業。

航太股要起飛 你登機了嗎?

疫情過後,各大航空公司正加速新機採購與舊機汰換,隨著兩大飛機製造商產能持續提升,並看好未來二十年客機需求,國內相關零組件業者將受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