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錦賽Live/日投嘉陽宗一郎賞中華7K 六局0:0兩隊仍僵局

謝金河:春江水暖 股市最先知

謝金河。本報資料照片
謝金河。本報資料照片

【文/謝金河】

五月三日,美國Fed正式升息一碼,基本放款利率上升到五∼五.二五%,當天美國道瓊指數收盤跌二七○.二九,收在三三四一四.二四。不過,五月五日美國公布非農就業二五.三萬人,比市場預期高,失業率三.四%,創了五十三年新低,代表景氣仍硬朗,道瓊又大漲五四六.六四,收在三三六七四.三八。

三個重要的時間點

回頭把美國升息的歷程檢視一下,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俄烏開戰,這一天道瓊指數下跌四六四.八五,收在三三一三一.七六,到了三月十六日,因為通膨加劇,Fed正式升息一碼,利率從○.二五∼○.五%起跳,當天道瓊指數大漲五一八.九六,收在三四○六五.一。我選了三個時間點,一個是俄烏開戰日,一個是三月十六日首度升息這一天,一個是升息到最高點的五月三日,大家會發現道瓊指數都在三三○○○∼三四○○○點之間,剛剛開始升息及升息五%之後的道瓊指數,市場好像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如果再檢視各產業,Nasdaq、費半指數差別就大了,Nasdaq從一六二一二跌到一○○八八,SOX從四○六八.一五跌到二○八九.八二,最慘跌幅達四八.六%,這代表升息對科技股帶來巨大影響!道瓊則包含金融、能源及工業股,正負相抵後,指數似乎仍在原地踏步。這次五月五日非農就業報告出來後的股市強力反彈,主要是蘋果公布財報、淨利二四二億美元,iPhone仍成長一.五%,在市場預期衰退中,印度市場的表現救了Apple,而Apple股價也寫下一七四.三美元新高紀錄。

Apple在這次升息風暴之前,股價最高來到一八二.九四美元,市值突破三兆美元,最慘跌到一二四.一七美元,市值剩二兆美元,這次到一七四.三美元,市值來到二.七六一兆美元,上一季營收九四八.四億美元,EPS一.五二美元,毛利率四四.三%,核心業務除iPhone、App服務成長外,其他都衰退,在市場銷售方面,美洲地區跌七.一%,大中華衰退二.九%,日本跌七%,但歐洲成長二.八%,亞太(日本、大中華外)成長十五.三%,庫克對印度、巴西、墨西哥市場充滿希望,在業績發表日,Apple宣布執行九○○億美元庫藏股,又加發四%股利,促成股價強力上漲。

馬士基釋出的警訊

這一波Apple從一二四.一七美元拉升到一七四.三美元,股價已經強力彈升四○.三七%;微軟在OpenAI加持下,也從二一三.四三拉升到三一一.九七美元,彈幅達四六.一七%。美國前兩大市值企業帶動奔馳,加上Nvidia從一○八.一三美元狂奔到二九二美元,市值拉升到七二○○億美元左右,這是帶動美國股市的三大支柱,AI興起的新科技,加上蘋果平台服務,在升息到頂峰之後,美國股市再度引領全球風騷。

那麼比對一下,去年三月十六日展開的第一次升息,全球面對的是升息的恐懼,市場上沒有人知道升幾碼?隨著利率狂升,十年債券殖利率一度觸頂跑到四.二七九%,金融機構出現龐大虧損,矽谷銀行破產,這是主要原因,科技股狂跌,也是因為眾多科技巨擘沒有股息配,要不然就是殖利率太低,於是在升息聲音響起後,這些低息利科技股首當其衝。

那麼在五月三日美國升息一碼後,利率從○∼○.二五%拉升到五∼五.二五%,這代表過去這十五個月利率拉升五%,全球利率一下子暴升五%,對世界會帶來什麼衝擊?這才是大家必須思考的重點,Apple、微軟交財報,業績依然亮眼,但是全球前兩大貨櫃航商的馬士基宣布第一季淨利二二.八億美元,去年同期是六七.八億美元,馬士基預告今年稅前、息前、折舊前利益(EBITDA)會在八○∼一一○億美元之間,但是第一季是最佳的獲利,接下來一季會不如一季。

馬士基貨櫃代表的是出口運量,過去這一周,除了馬士基公布財報受矚目外,長榮一度跌破一五○元,成為警示股,原因是借券放空太高,這可以看出市場極度看壞的心態下,長榮去年EPS還有一五七.九一元,股價跌破一五○元,本益比一倍以下,而每股淨值二六○.九二元,股價淨值比○.五七,現在的總市值三二○六億元,單是現金就有三九一八.六億元,加上金融資產,準現金部位高達四三四八億元,但是市場照樣不埋單,首季營收衰退六○.九%,營收大幅下滑,大家害怕長榮獲利保不住,甚至轉盈為虧。馬士基再澆一盆冷水,告訴大家一季會比一季差,這等於預告今年景氣不會好。既然是這樣,五月三日的Fed升息到五∼五.二五%,等於是向市場宣告美國升息到頂,未來不會再升息,但是會不會降息?還不明朗,那麼升息觸頂,對股市投資人就是一個十分明朗的訊號。接下來,金融市場會出現幾個狀況,一是美元可能走弱,去年九月美元指數拉升到一一四.七七八,這是金融市場壓力最大的一刻,那時日圓到一五一.九四,台幣到三三.二五,韓元到一四七六,這時候股、債市壓力最大。

金融市場將出現的狀況

Fed升息觸頂,美元指數可能回到一○○以下,市場焦點跑到黃金,金價從去年九月最低一六一四.四六爬升到二○六一.八八美元,短線彈升二七.七%,連白銀都從十七.五四漲到二六.一二美元,黃金、白銀會漲,一部分反應的是地緣政治的風險,這是避險資金尋找新樂土。

而股、債市也會在升息觸頂下重新調整,對照去年升息啟動,股市急跌、公債殖利率大升,去年上市公司佳績頻傳,股價卻猛烈下跌,現在股價大跌一段後,基本面的頹勢才彰顯出來。例如,最近欣興驚傳強制員工休假,去年ABF基板景氣強滾滾,欣興最高漲到二六一元,南電到六三一元,景碩漲到二五七.五元,後來跌到八七元,去年最好的時候,景碩EPS十五.四一元、欣興二○元、南電三○元,都是歷史空前佳績,但今年第一季南電EPS三.六元,欣興二.六九元,景碩小賺八○一萬元,ABF基板三雄股價最高在二一年底,去年獲利交出空前佳績,股價已經狠狠跌了一年,最近欣興強制員工休假,股價反而站上年線,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接下來企業調整庫存,獲利數字不會太好看,但股價經過七、八成大跌,慢慢產生抗跌力,很可能是一個比較長的谷底型態。

台灣四家晶圓代工公司去年大賺一.一四兆,今年業績會噩兆頻傳,但股價已重重摔落在地上,像力積電從九○元跌到二六元,去年第二季淨利七○.二億元,EPS一.七五元,但去年第四季業績直下,淨利十九.一九億元,EPS○.四八元,今年第一季只有一.八六七億元,EPS○.○五元,不過去年九月跌到二六元,現在業績連續兩季往下,股價盤旋在三○元上下,以盤代跌。

軍工產業化後的下一步

大多數過去景氣很好的電子股,現在進入打底的狀態,從景氣面來看,需求降溫,企業的庫存調整需要時間,這一段時間股價盤旋打底,不容易有大作為,市場資金會往成長股流竄。今年軍工股、資安產業、新能源產業不斷躍出,原因是政策加持,營收、獲利逐季成長,像駐龍以每股一四○元上市,卻腰斬跌到六七元左右,這次卻大漲到一八五元,毛利率四五%以上,營收成長、獲利空間會加大。

上周軍規電腦的神基去年第四季毛利率二八%,這比PC、NB廠毛利率高很多。豐達科、華孚大漲,神基的軍用平板被中科院作為無人機巡戈飛彈的控制主機,軍工色彩也愈來愈鮮明,這次美國軍工企業來台考察,有在野黨立委說他們來賣武器,其實賣武器只需派sales來就好,這次陣容堅強,這是軍工產業化後重要一步,美國軍工企業跟台灣會有更多合作空間。漢翔股價漲一倍,市值增加到五○○億元以上之後,可以結合駐龍、寶一、晟田、精剛、jpp-KY等航太組件廠,形成一個完整供應鏈,這次全訊大漲,也可以看出台灣飛彈自製比率會升高,甚至可以採委外生產,全訊的營收正開始向上翻轉,四月營收破億元,是一個好的開始。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47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庫克印度行背後的盤算… 謝金河曝蘋果供應鏈劇變:台商當心!

核電廠要放我家附近不跟你拚才怪!謝金河:郭董若不小心會誤入叢林

洪士琪引領逛老農場 道出新光集團創業故事!走過60年歲月 謝金河見美景:宛如走進桃花源

經營之神也賣光台積電 謝金河:千金難買早知道

相關新聞

台股哪檔航太股訂單爆發?

全球航太產業復甦帶動下,加上交機數量優於預期,波音股價獲法人大力按讚,台廠深耕航太領域多年,哪家公司訂單開始爆發?

三檔資安股防駭大作戰

近年網路攻擊、資安事件層出不窮,駭客對製造業的攻擊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台灣又身為全球製造業中的要角,對於網路資安的維護將更為積極。

台股超港效應

台灣加權指數黃金交叉香港恆生指數,除了權值股所屬產業前景差異之外,也顯示經濟消長變化及國際資金的流向。台股近期進入高檔整理,盤面依舊持穩類股輪動格局,個股依題材、籌碼面各自表述。

資金從中國跑到日本了!明年大選影響台股命運

全球股市共同走過光輝的十一月,從日線看,美國各大指數都是大漲的走勢,道瓊大漲二八九八.○二,漲幅達八.七七%,這一個月,道瓊把今年的跌幅都收復回來,而且還站上三萬六千點,這是美股多頭的時代。其他如標普也大漲八.六二%,Nasdaq大漲十.七%,逼近歷史高點。有了Nvidia帶領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在十一月大漲十五.八四%,今年拉出四七.六三%漲幅,堪稱出類拔萃。

行家必看!8檔超人氣IC股

高效能AI晶片由賣方主導市場價格,Nvidia毛利率成長率高於營收成長率,ARM從手機IP到伺服器用IP效能表現優異;USB高速傳輸的祥碩、混合式和電源管理IC的精拓科、AI晶片威盛、伺服器遠端管理IC的信驊都因為AI而受惠;消費電子IC設計的義隆、來頡得利於智慧型手機景氣觸底回升,營運步入佳境。

機車霸主三陽 磨刀霍霍推新款

耕耘電動機車技術多年,三陽終於推出首款PE3增程概念車,主要機車大廠Gogoro、光陽、三陽拚外銷,東協市場為長線發展重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