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麗島最新民調/賴蕭配支持度38%回穩「與侯康配拉開差距」柯盈配持續下探

別再只會用微波爐復熱 專家揭隔夜菜為何難吃原因及改善方式

博士越讀越窮!兼4份差養活自己 研究跟人脈經營都陷死水

水荒告急 哪些個股先得利?

【文/周佳蓉】

水庫蓄水率再創新低,三十年來最強的乾旱引爆南台灣缺水危機,是否會衝擊半導體、面板、PCB產業?缺水受惠股又有哪些?

台灣是個擁有許多陡峭地形、河水湍急的島嶼,主要河川發源地以中央山脈為主幹,山多平原少的特性也導致六成以上的雨水直接奔流入海,再加上降雨時間不平均,因此相當依賴颱風、梅雨季挾帶的水氣供應,不過台灣已經連續三年沒有颱風登陸,南台灣更已超過六○○天未降大雨,三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已讓民生、農業、科技業的供水問題在二一年百年大旱之後再度拉響了警報。

高耗水的科技業有…

尤其台灣的晶片產業在國際半導體市場擁有極其關鍵地位,對於台灣經濟產值的貢獻程度更是不在話下,而因為晶圓生產需要大量的水來清洗晶圓,水資源的供需也時刻牽動著國內高耗水產業諸如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以及PCB和面板產業的營運,為保工業供水無虞,一七年水利署就陸續透過「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四大方向擬定相關計畫,諸如開鑿備援水井、引進海水淡化、跨區調度用水、提高清淤動作、減少漏水管道、再生水廠的推動等,用來緩解缺水的壓力,而今年的中南部用水在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及南化水庫等蓄水量持續下探新低之下,政府已陸續宣布實施因應對策,三月一日起嘉義、台南開始減壓或減量供水,高雄也在八日轉為夜間減壓供水,科學園區實施節水十%,非位於科學園區的用水大戶也須共體時艱同樣節水一成,吃緊的水源供需也帶動相關水資源概念股強漲,成為資本市場矚目焦點。

比爾蓋茲說過:「氣候技術投資在未來的回報率,將有可能超越八個或十個特斯拉的潛力。」若想把握台灣缺水帶來的商機,可從創造可用水資源的海水淡化、再生可用廢汙水處理,以及避免儲水或運水過程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地工工程等幾個方向做切入。

全國共有六座海水淡化廠在推動進行中,國統因為在研發製造、生產管材、連工帶料的管道工程都優於同業,是國內海水淡化推動的代表公司,在二○~二二年陸續取得政府標案,包括各地海水淡化廠、苗栗水資源回收中心在內,帶來可觀的經常性收入,以去年來說,海水淡化處理達三五五八千噸、水資源處理達六五五七千噸,水處理量不只創下歷年新高,也帶動工程收入、經常性收入成長,去年每股盈餘與毛利率分別達二.五二元、二九%,分別寫下八年和歷史新高,在手訂單合計在建工案及管材銷售仍達八九億元,營運動能值得看好。

水資源處理相關個股還有聚焦於廢水處理工程、去年簽約金額創下新高的萬年清、在都市下水道/再生水/循環經濟及海水淡化領域,同時擁有許多接案工程的山林水及關係企業力麒、興櫃市場當中的平和環保等,另外還包括防水滲漏的地工合成材料供應商惠光,都是水荒受惠族群。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40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高雄水情嚴峻 陳其邁:海水淡化機組4月底啟動供水

北水處推家戶節水到府服務 馬桶修漏可獲最高500元抵水費

每滴水使用6次 中龍鋼鐵廠節水效益逾投資金額21倍

工程影響台中30萬戶停水47小時 台水:提前2.5小時復水

相關新聞

機車霸主三陽 磨刀霍霍推新款

耕耘電動機車技術多年,三陽終於推出首款PE3增程概念車,主要機車大廠Gogoro、光陽、三陽拚外銷,東協市場為長線發展重地。

Ai Pin橫空出世 概念股曝光

號稱是全球第一款個人AI裝置的Ai Pin強勢問世,引起科技圈矚目,亦可見AI商機逐漸從雲端擴展至邊緣運算,相關邊緣AI概念股正蠢蠢欲動。

年終搶紅包計畫

集團股、大型股年底積極作帳,華新集團、國巨集團都見著墨痕跡,傳產及金融股也悄悄上漲,台股正展現欲小不易的搶錢行情!

謝金河:台股超車港股啟示錄

這幾天,台灣最熱門的新聞是台股加權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交叉!二十八日台股收盤一七三四一.二五,大約領先香港恆生指數二○點左右,尾盤港股小幅拉升又小贏台股十二.八九,台股與港港的拉鋸,這是大家很難想像的一件事,因為過去的三十一年,港股恆生指數一直都在台灣的加權指數之上。

看選情賺行情 政策股表態

藍白合破局,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率增加,市場資金持續聚焦在目前執政黨積極推動的再生能源、重電與儲能、軍工與半導體等產業。

航太股要起飛 你登機了嗎?

疫情過後,各大航空公司正加速新機採購與舊機汰換,隨著兩大飛機製造商產能持續提升,並看好未來二十年客機需求,國內相關零組件業者將受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