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新藍海 生醫+ICT商圈已成形

【文/徐玉君】

最近幾年,全球科技富豪大舉進軍醫療市場,台灣有很強的電子業、優秀的醫療水平,兩大高智商領域的聰明人匯聚一起,已在智慧醫療領域擦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二○二三年全球景氣將延續二二年下半年疲弱態勢,還面臨地緣政治、金融波動、氣候異常,全球供應鏈的「友岸外包」…等因素影響下,使得經濟趨緩抑或衰退,可以肯定的是,為抑制通膨所進行的升息,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在所有產業鏈中,最不受經濟景氣影響的生技醫療業,成為近來投資市場的避風港,也彰顯了生醫股的投資機會,而疫情所帶動的智慧醫療落地應用,更成為投資趨勢中的趨勢。

全球智慧醫療市場驚人

隨著科技進步,醫療產業數位化應用已成為趨勢,而數位醫療領域又包含醫療AI、遠距醫療與照護、行動醫療、穿戴式裝置、醫療資訊、數位藥房、AI藥物發現等應用;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統計,二○二○年數位醫療市場規模已達一四一八億美元,預估至二七年將達四二六八億美元,二一~二七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十七.四%,而這個成長來源主要為:一、智慧型手機滲透率高,醫療App創新應用推動產業發展;二、遠端患者監測的需求增加,且COVID-19的大流行更刺激遠端醫療應用的發展;三、創投資金投入的金額持續成長;四、無線通訊技術、雲端數據中心的發展下,個人醫療數據量測與收集變得更加容易所致。

且近年來由於科技巨頭的投入與異業合作,加上數據的儲存成本降低,CPU/GPU/ASIC運算能力提升,使得AI市場從一九年的三八九億美元,到二七年將成長到四二九二億美元,一九~二七年CAGR將高達三五%。而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對AI應用在醫療保健市場的報告指出,二○二○年市場規模僅為六七億美元,但預計到二八年市場規模將成長到一二○二億美元,二一~二八年的CAGR年更高達四一.八%。

醫療AI年複合成長率逾四成

工研院分析指出,台灣健康產業預估二○二五年將可達二八一九億台幣,全球智慧健康市場規模在二○二二年可達二二五五億美元。政府全力扶植生醫產業,推動精準醫療、創新科技醫療,力拚二五年生醫產值達兆台幣,工研院根據Stratistics MRC資料指出,一七年全球智慧醫療市場為一八二六億美元,預計到二六年將達到六六五四億美元,CAGR達十五.四%,台灣醫療市場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31-2232合刊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登世界前3智慧醫院 中國附醫獲HIMSS數位健康指標認證

急診、手術室清消都靠它 工研院今與中國附醫簽MOU

工研院與中國附醫簽MOU 打造醫院機器人服務

好羨慕!員工想看五月天 仁寶請來尾牙「跨年」嗨翻

相關新聞

通膨打亂Q2行情

中東地緣政治動盪、原物料上漲、美國經濟數據太好,通膨降不下來,恐延後降息時間;國際股市回檔,選股以低基期、低本益比及高息利為標準,台積電供應鏈、軍工、綠能及受惠台幣貶值外銷股將是重點。

AI內閣與五大信賴產業

準總統賴清德先就兩岸與國防外交議題,發表和平四大支柱政見,而後就壯大台灣科技與經濟,再提出五大信賴產業,政府的政策方向,可視為趨勢性投資重要方向。

謝金河:全世界是大洗盤的時代

全球股市第二季開始進入多空雜陳、變數特多的時刻。這一周,伊朗無人機入侵以色列領空,中東情勢緊張加劇,也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美國各大指數都下挫,十二日道瓊指數下挫四七五.八四,單周下跌九二○.八,跌幅二.三七%;標普五○○單周也跌一.五六%;費半指數也跌一.五四%。相對來看,避險的商品美元指數上漲一.六六%,站上一○六大關。還有黃金、白銀、比特幣一直持續上揚,金價寫下二四三○.三美元新高,白銀也衝上二九.七九美元,比特幣在七萬美元附近徘徊。

震災重建股 不只鋼鐵、水泥

四○三花蓮大地震,使地震概念股如鋼鐵、水泥、電機等躍居短線交投一大熱點;此外,亦有望增加相關半導體設備維修及更新需求。

台北大都更時代 營建股同慶

營建股近期在台北市政府宣布將進入「大都更時代」的利多挹注下,耕耘都更多年的全坤建、聯上發、昇陽、中工、冠德、皇翔等族群,股價強漲。

中國力倡晶片自主 台廠利多

隨著美中科技戰進一步升溫,中國政府展現出發展半導體自主化的決心,在中國晶圓產能持續擴充之下,將有利以中國市場為主的IC設計業者營運表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