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星粉超疑惑「iPhone 15為何熱賣?」 蘋果果粉秒點1關鍵就懂了

氣象署發布季長期天氣展望 秋冬偏暖機率大

嘉市清晨火警 1婦人遭火噬送醫命危

Micro LED大餅 國際A咖抱團

【文/林麗雪】

蘋果、谷歌先後登高投入,Micro LED應用將百花齊放,但產業結構已和傳統LCD製造不同,抱團打團體戰勢在必行,台廠產業鏈聚落完整,有望先馳得點。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各行業跨國的技術合作及設備安裝都因為疫情而停滯,但長年發展進程緩慢的Micro LED,在過去兩年的疫情期間,反而隨著國際大廠擴大研發及融資金額的大量投入,發展強度遽增,不僅全球Micro LED新創公司快速崛起,包括谷歌、蘋果等國際大廠頻頻併購及擬出新產品路徑,全球化合物半導體廠包括ams Osram及台廠富采亦陸續宣布Micro LED落地建廠動作,Micro LED產業已因全球重量級大廠紛紛抱團投入,成為未來幾年不容忽視的明星產業。

今年三月,媒體披露,蘋果提交專利,傳出未來Apple Watch或將採用整合光學感測器的Micro LED螢幕後,全球網路搜尋巨擘Google亦宣布以十億美元收購Micro LED初創企業Raxium,目標將鎖定AR頭顯設備開發。

設計及製造端全面動起來

兩家科技大廠登高號召之後,全球創投資金亦開始動起來。加拿大Micro LED技術開發商VueREAL,在四月宣布超額完成一四四○萬美元的B輪融資;五月份法國3D結構GaN LED技術開發商Aledia,亦宣布完成三千萬美元設備融資,將加速擴建Micro LED工廠;而更早之前,國內Micro LED新創廠商錼創就取得三星、晶電、光寶等大股東資金奧援,並在二月已申請台灣新創板上市,預計第三季掛牌。

同時間,今年二月由英國劍橋大學分拆出來的Micro LED微顯示技術公司Porotech,宣布獲得二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加速大規模生產擴產後;Porotech在四月底的Touch Taiwan展出全球首款InGaN基紅光 Micro LED顯示器,並與富采旗下的晶電合作;五月英國化合物半體大廠IQE再宣布和Porotech合作,宣布進入Micro LED市場。

研發設計端如火如荼展開,另方面,生產製造端也沒閒著,上半年大廠陸續宣布加入新廠建置行列。繼富采於三月底宣布將於竹南興建Micro LED六吋專用晶圓廠外;淡出傳統LED生產、並將產線轉向車用許久的ams OSRAM,也在四月宣布,預計大手筆投資高達八億歐元擴充Micro LED產能。

台廠聚集打團體戰

從新創設計公司到生產製造端都動起來,Micro LED即將進入百花齊放時代,全球權威市調機構Yole Developpement最新研究即指出,Micro LED不管在設計端或製造端都是巨大的工程,加上成本高昂,導致過去幾年發展受限,但這兩年拜更多資金、研發資源及應用場景逐漸展現之賜,商業化製造可行下,發展已全面加速。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97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蘋果開發者大會 6月7日登場

PChome 24h購物「節能新生活」空調大賞限時下殺61折起

T1聯盟/戶外架LED大螢幕 海神主場邀神隊友助陣

防到站誤差!桃園公車站牌升級 LED跑馬燈將逐步汰換

相關新聞

從阿湯哥、王心凌看投資契機

股神的公司波克夏大舉投資派拉蒙,而Netflix股價今年來卻慘遭血洗,在流失訂閱戶與股價暴跌的雙重壓力下,或許IP布局才是串流媒體的新出路。

因大升息再度陷恐慌殺盤? 謝金河:蹲低了 股價就有抵抗力

美國公布五月CPI八.六%,PPI十.八%,震驚了全球金融市場,原本正在進行的反彈立即反轉向下,因為市場預期接下來聯準會FOMC的議息大會可能一次升三碼,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陷入恐慌殺盤中。

藍牙晶片廠達發 上市倒數計時

國內藍牙晶片龍頭達發即將從興櫃市場畢業轉上市,承銷價以四六○元掛牌,這家橫跨無線與有線晶片設計能力的公司,勢必在市場上會受到高度關注。

人氣ETF 越跌越多人買

儘管台股震盪,但ETF人氣不減,呈現越跌越買景況,尤其又以具有穩定配息、易漲抗跌的高股息相關商品最為吸金。

CPO+矽光 新族群光速起飛

拜生成式AI大量運算需求之賜,發展數十年的矽光子技術,終於熬出頭!英特爾、博通、思科之外,包括輝達、台積電、日月光也看好投入,隨著800G交換器明年加速導入,矽光光收發器供應鏈及CPO正迎來黃金投資期。

謝金河:台灣回流資金威力不可小覷

中秋節腳步又近了,接下來將是兩個連續長假,台股交易量也驟降到二○○○億上下,這是一個標準的盤整走勢,對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渡小月的日子,經歷了第一季軍工股的奔馳,第二季廣達、技嘉、緯創引領的AI狂潮,往下台股正在尋找下一輪新方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