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緊縮時代來了 投資配置如何超前部署?

【文/朱岳中】
雖然之前美國聯準會(Fed)抵死不承認會經濟衰退,但美國第1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終究還是出現負1.4%的衰退(此為年化季增率數據,GDP年增率還是有3.6%的成長率),遠比市場原本就低估的1%成長率還糟糕許多。市場最擔心的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真的要來了嗎?
全球停滯性通膨進逼
就經濟學上的定義:停滯性通貨膨脹意指供給面受到衝擊,以致發生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並與通貨膨脹同時存在的現象(在60年代以前學界認為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不可能同時發生)。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屬1970年代因為「以阿戰爭」所引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伊朗政爭所引發的第二次石油危機,造成70年代原物料價格飆漲、失業率驟升,進而引發全球性的停滯性膨脹。
目前美國剛出現1季的經濟負成長,還不能據此論斷就是經濟衰退(一般認為要至少連續2季才算)。然而這次的問題,不但有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供給缺口及其他原物料大漲,還有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供應鏈斷鏈及需求縮減。再加上美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誤判情勢(或故意無視?)及政策失誤,讓這次的問題遠比1970年代時期更加複雜,也可能更加的難解!
美大基建仍遙遙無期
在過去,停滯性膨脹可以說是經濟的「絕症」,沒有任何單一政策可以解決。面對通膨,政府通常藉由緊縮性政策(例如升息、減少公共支出…等)來抑制,但緊縮的結果反而讓經濟衰退愈加嚴重。面對經濟衰退,政府則是要用擴張性政策(例如降息、QE、增加公共建設…等)來刺激經濟,但這樣一來,通膨勢必又要火上加油。
之前拜登政府幾次想推動擴大基礎建設來振興經濟,可是總在國會卡關,好不容易國會通過了,到了預算審查又被再卡一次,加上俄烏戰爭爆發,目前看來「大基建」似乎遙遙無期。
拜登選情恐將受拖累
現在能做的、也是最當務之急的,莫過於趕緊想辦法把40餘年來最嚴重的通膨給壓下來。美國民眾(甚至全世界)都把通膨的帳算在拜登頭上,導致拜登民調創下60幾年來總統任期同期第2低(就只贏過前任的川普總統)的難堪數字。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2/5/6 No.1300】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