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還能買嗎? 低股淨比拉回為介入良機

【文/蔡明翰】
俄烏戰火並未如俄羅斯總統普丁所預期的速戰速決,在北約國家支持下,烏克蘭英勇抵抗俄羅斯入侵,雖俄烏經濟停擺對全球經濟衝擊有限,但戰火引發能源與金屬價格飆漲,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升溫,在系統性風險拉高下,全球股市震盪拉回,資金由高本益比的成長股流出,導致電子股表現相對弱勢,並且資金流向價值型股票,引導外資在台股持續減碼電子族群,並且往非電族群移動。
金融股表現相對強勢
其中,原物料族群雖受惠戰火帶動原物料價格上揚,但物價已位於高位階,預期再大幅上揚的空間受限,並且若後續俄烏達成停火協議,預期原物料族群將出現回落,因此電子與原物料族群呈現翹翹板效應,兩者皆有各自的風險,股價震盪幅度較大,對比而言,金融族群無論戰火延續或停止皆不會大幅拉高風險,相對安全之下吸引資金流入,尤其外資在電子族群大幅提款後,在金融族群買超較為顯著,在資金流優勢之下,金融股表現相對強勢。
歐美疫情逐步趨緩後,經濟復甦帶動物價上揚,後續又因俄烏戰火,導致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到8.5%,創41年新高,聯準會為打壓通膨轉為緊縮格局,3月中首度升息,近期持續釋出將加速升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的動作,在資金轉為緊縮趨勢之下,多數產業皆會受到影響,但其中金融股卻逆勢受惠。
金融族群之中的保險業獲利,主要來自於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高於保險合同預定利率的利差,簡單的說法就是,保險公司收了的保險費進場投資報酬率須高於答應給與保險人的報酬。
但是,保險公司投資大多是以相對穩定的債券為主,在前幾年降息的趨勢之下,債券殖利率下滑,投資收益率低於保險合同預定利率而造成負利差,衝擊公司的獲利與淨值,但轉為升息循環之下,債券殖利率回升,負利差的衝擊也將大幅降低。
金融族群中的銀行業受惠程度更加顯著,因銀行獲利來源主要來自於存款與放貸之間的利率差,雖放款利率永遠高於存款利率,但在不到1%的低利環境之下,存放款的利差受到壓縮,後續若利率拉高之下,銀行的獲利空間將可望放大,加上聯準會升息腳步相對較快,將吸引資金回流美國,美元有望維持強勢,台灣金融業在前2年台幣強勢所造成的匯損將有望反轉,轉為匯兌收益的利多。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2/4/15 No.1297】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