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 儲能需求有增無減 供應鏈股受惠長線趨勢明確

【文/許博傑】
由於俄羅斯長久以來是歐洲天然氣、石油等便宜天然能源的供應者,在俄烏戰爭開打後全球開始給與制裁的背景下,導致歐洲開始研究在不依賴俄羅斯的前提,必須尋找新能源,由於決定匆促,短期來看,此一趨勢或許無解,但歐洲乃至於全球長期對綠能(風、太陽、氫等)、儲能等需求有增無減。
全球政府持續推動減碳以及零碳排,許多國家都喊出在2050年要達成此一目標,在這些新能源需求大增的趨勢下,各次產業長線成長趨勢明確。
因此,本篇專題將就綠能、儲能趨勢來做探討,哪些供應鏈將在此一大趨勢下受惠?未來波段,甚至長線操作的策略又為何?
加速新能源替代速度
德國總理蕭茲近期表示,由於俄國入侵烏克蘭,德國決定能源供應必須更加的自主,也必須為此接受較高的能源成本,從蕭茲政府的規畫看,德國認為延長核電廠的運轉時間是無濟於事,而退出燃煤發電的時間將取決於德國再生能源的進展速度。
德國剩餘的核電廠在俄烏戰事爆發前即規畫於今年底全數停止運轉,所以戰事爆發後各界也相對關心核電廠的除役時間是否延後,既然蕭茲已經明確表達不再延長核電供應時間,那就代表未來德國將強化與美國甚至中東能源議題的合作,並且也將加速開發適合國家的新能源。
再生能源發電極大化
台灣近期也頻傳停電事件,讓政府對於未來的能源規畫必須重新審視,根據最新進度來看,國發會將公布2050年的淨零碳排路徑圖,未來台灣能源政策將是以再生能源發電極大化做為淨零關鍵策略,我國電力供給將以再生能源為主,零碳化火力發電(以氫能取代天然氣),並逐步去煤(燃煤僅安全備用機組),根據國發會的內部規畫,台灣在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保守規畫至少會達到50%~60%,若再搭配各項配套滾動檢討後,最終再生能源達整體能源供應的7成以上。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2/4/1 No.1295】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