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製程供過於求? 市場需求殷切 商機依舊可期

【文/邱創學】
聯電(2303)在法說會上提到,28nm成熟製程在2023年恐有供應過剩的問題,在市場投下震撼彈。半導體未來產能是否過剩一直被認為是數學問題,如全球晶圓廠數量將由2019年的957座增長到2022年的1011座,其中小於8吋的晶圓廠預估增加6座,8吋晶圓廠預估增加18座,12吋晶圓廠預估增加30座。
瑞銀推估從明年開始
這2年全球5大晶圓代工廠的28nm總產能增加估約6成,因此,瑞銀估晶圓代工廠產能的供過於求可能2023年開始,2022年下半年就開始緩解。另外,以賽亞調研估中芯、華力微電子這2家中國晶圓代工廠,未來2年將提升的28nm產能都可能較目前水準提升1倍,所以,瑞銀估2023年~2025年12吋晶圓的28nm、40nm代工將出現8%、10%的供應過剩,因此,成熟製程代工毛利率估將在2022年達到峰值39.1%,在2023年回落至35.2%。
從各廠資本支出也可看出端倪,英特爾2020年180億美元,2022年250億~280億美元,2023年300億美元;台積電(2330)2021年300億美元,2022年約420億美元;聯電2021年18億美元,2022年約30億美元等,似乎明顯各大廠都大幅擴增產能,因此對28nm供過於求產生疑慮。
儘管市場質疑聲不斷,但眼前成熟製程還是很熱絡的,聯電1月、3月都將漲價,台積電、力積電(6770)、世界(5347)也計畫在4月漲價,原因有以下2點。
(1)目前晶圓代工成熟製程需求持續火熱:以韓國為例,韓國8吋晶圓代工2022年全年產能1月已預約額滿,格芯從2020年8月以來就產能滿載,目前產能利用率更超過100%,2023年年底前的產能也已全部出售,格芯也已與AMD簽定長約,從2022年~2025年向格芯採購21億美元價值的產能。
此外,客戶IC族群如瑞昱(2379)等,為了固料搶著與晶圓雙雄簽長約,IC設計公司法說會都是一片搶產能聲。
(2)晶片荒仍嚴重:以2021年12月數字來看採購半導體,從下單到取得交貨的時間已延長至約25.8週再創新高,博通的無線網通晶片約需29週,電源管理IC約需35週之久。
4理由造成需求強勁
其實成熟製程需求強勁是因:(1)先進製程CPU、GPU、AP等主晶片需搭配的成熟製程晶片數量需求,為主晶片的10倍以上,台積電420億美元資本支出有70%~80%用在先進製程,以5G晶片為例,過去3G手機速率8Mps,4G約26Mps,5G約60Mps,所以,5G手機速率明顯變較快。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2/2/11 No.1288】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