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賺董監改選行情 42檔黑馬有看頭 擇機搭轎

【文/楊璧如】
近期靶材大廠,同時也是台積電(2330)供應鏈之一的光洋科(1785)董座雙胞案鬧得沸沸揚揚的,公司派與台鋼盟兩造各自支持的獨立董事,市場派與公司派原訂在12月24日、27日分別召開股臨會,提前進行董監改選,但12月8日商業法院以看不出改選急迫性為由,裁定2場股臨會均不得召開。台南地院12月13日則發出強制執行命令,要求公司派遵守商業法院裁定。由於公司董監任期2022年6月27日屆滿,股東得於表定時間5月18日進行全面改選董事、獨立董事,因此短期爭議將難落幕。
除了光洋科面臨經營權爭奪戰外,2021年還有東元(1504)、泰山(1218)、漢唐(2404)等公司,因董監改選問題鬧上檯面,股價也因股權爭奪而有一波漲幅,預期未來在董監改選前仍將有類似爭議持續上演。
為何會有董監改選?為什麼許多公司董監改選年度或是前一年股價常有一段漲幅?這些應該都是許多讀者想要知道答案的問題。
每隔3年須董監改選
根據公司法規定,上市櫃公司每隔3年須改選董事與監察人,目前上市櫃公司約有1700多家,每年約有500多家會進行董監改選。在持股比率與控制權方面,持有51%以上股權就對公司有絕對控制權,34%以上股權則有安全控制權(董事會享有1票否決權),而持有10%有臨時會議權(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因此從持股比率來看,若董監事本身持股成數不高,或是意見分裂,又或者是不再獲大股東支持,則恐無緣參與公司經營決策。
另外,公司法也規定董監改選前2個月為最後過戶日,而6月是大多數公司召開股東會的旺季,因此,反推4月大部分公司就會停止過戶行為,以確定具投票權的股東名冊。換句話說,若要行使股東權利,則須在股東會召開前停止過戶日持有股權,所以,持股明顯不足的董監事們,為捍衛股權,會在事前陸續回補股票。而覬覦公司且有意加入股權爭奪戰的有心人士,則會在最後過戶日前一段時間就開始盤算布局,布局時間通常拉長至1~2季,約1~3月間,有的甚至會在前一年年底就悄悄布局。
在董監改選前,有哪些公司較有機會被外界人士覬覦並著手介入吸納股權,這應該是許多投資人最好奇的。就如同前文所述,當公司內部對經營方向發生歧見時,最容易發生經營權的爭奪戰,包括泰山、東元都是內部出現頗深的意見不合所導致。
除了對營運的歧見外,董監持股偏低、董監質押股過高、股本不大,以及公司本身或轉投資具有價值等,也是容易引發股權戰爭的重要因素。若公司董監持股比重不高,對手可輕易買進股票,拉高持股比率,並以股權優勢逼宮,如日月光成功吃下經營階層持股成數僅個位數的矽品,就是一個例子。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12/30 No.1282】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