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轟聯準會誤判 小心停滯性通膨恐籠罩全球

【文/阮文非】
歐、美、英等主要央行鴿式退場,都強調目前通膨壓力上升只是暫時性現象,就連我們的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認為目前物價上漲屬短期現象。即使聯準會等央行開始減少買債規模,全球市場的資金仍然氾濫,金融行情沒有降溫跡象。但從全球經濟到金融市場等表現卻出現詭異現象,過去許多小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在看歐、美尤其聯準會的決議才會有所行動,但現在卻因為不堪通膨壓力不斷增加而率先升息。
美國正著手處理通膨
不少專家認為目前沒有通膨問題,但如果這其實是歐、美央行判斷失準呢?本來通膨並非壞事,適度通膨可帶動經濟健康成長。不過,已有部分重量級專家認為聯準會誤判情勢。但筆者認為有一個比通膨更嚴重的問題可能正籠罩全球,那就是停滯性通膨!從中、美、歐、日乃至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經濟數據來看,均出現通膨率上升而經濟成長率放緩或下降。踏入2022年後,目前我們股市漲、消費增的小確辛,有可能隨著資金寬鬆環境結束而到底。
最近歐美政治人物與央行決議高層,對通膨壓力攀升的態度與處理方法,只給人覺得他們精神分裂的感覺,各種跡象均已顯示全球通膨問題正愈來愈嚴重,即使是歐、美、英央行也都承認這一點,只是他們以「暫時性」來解釋。但光就美國10月通膨率上升至6.2%,創逾30年新高,並連續5個月升幅超過5%且沒有降溫跡象,鮑爾口中的暫時性到底有多暫時,外界是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連他的老闆拜登都已感受到壓力。
因為他的民意支持度2個月內下跌3個百分點至41%,創上任以來新低,主要是美國人不滿意他處理經濟的表現。專家認為,主要跟物價持續上漲而影響到生活品質有關。
這讓拜登承認目前有通膨問題的同時,還趕快推出各種措施來解決目前萬物皆漲的問題,就連中、美關係有待改善之前,財長葉倫就透露美國正在考慮降低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部分關稅率!
外界一直認為川普執政時對中國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後,增加的稅金成本可能轉嫁至美國消費者身上而增加通膨壓力。在中、美貿易與科技戰未結束前就考慮降低關稅,正好側面了解美國有多急於解決通膨問題,但在全球供應鏈瓶頸未解之前,降關稅率做法只能解讀為,美國政府現在是能做多少算多少。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11/19 No.1276】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