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風暴 尋找限電 通膨危局下的保值股

【文/蔡明翰】
引言:中國近期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導致製造業陸續受到波及,進而衝擊當地企業與台商,中國政府為何要在9月底時突襲限電?背後有什麼樣的原因與考量?對經濟面的影響有多大?
內文:中國近期嚴格執行「能耗雙控」政策,江蘇、廣東與浙江等10多個省分陸續傳出電力短缺,因此製造業皆陸續受到波及,進而衝擊當地企業與台商。「能耗雙控」意思是對能源消耗的「總量」和「強度」皆進行控管,限制高耗能產業煤、電用量。「能耗雙控」並不是近期政策,中國早在2006年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就將能耗強度當指標,每一年都會設定全國總量目標,再分拆給各省、各地區執行,因此,每省和地區能耗標準皆不同。
衝擊將持續減小
最大規模限電已過
2020年9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宣布,力爭於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峰值便不再增長,接著進入逐步下降階段,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亦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去除量相互抵銷。而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推出後首年,且是推進「2030年達碳排高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關鍵年,故中央政府容忍度較小,地方節能減碳的壓力相對較大。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8月發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江蘇、廣東等9個省能耗強度不降反升,浙江、安徽等10個省分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要求,成為各地方政府開啟限電措施的最後一根稻草,近20個省市在9月底時開始進行限電措施,對經濟和產業造成嚴重衝擊,部分地區甚至影響民生用電。
今年以來中國雖疫情控制相對較佳,但經濟表現卻低於預期並持續下修,經濟壓力相當沉重,因此,固然長遠碳中和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但短線節能與經濟成長相互衝突下,預期中央政府對地方在「能耗雙控」未能徹底執行的問題上,將重重舉起,輕輕放下,因此中央政策的限電僅執行至9月底,當然不排除部分能耗不降反升被點名的地區求好心切而延長限電時間,但預期最大規模限電措施已過,衝擊將持續減小。
中國限電除「能耗雙控」的政治因素外,電力供需吃緊也為另一個重要因素,中國近年經濟增速目標仍維持在6%~8%的高成長,但全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目標卻定在1.5%~3.5%之間,經濟高增長但能源消費低成長,需伴隨能效提高才有望達標,而能效提高需要科技創新,短期內不容易實現。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10/8 No.1270】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