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媽見招拆招 財政措施救濟較貨幣政策有效

【文/阮文非】
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漲不停,已令各國開始感受到通膨壓力,但為因應通膨壓力增加而升息的話,又得面對本國貨幣是否因美元走貶而承受升值壓力,導致本國出口競爭力被削弱,這種兩難局面成為各國央行共同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全球焦點所在的聯準會(Fed)也不輕鬆,其持續超寛鬆貨幣政策,已導致房市與股市都過熱的頭痛問題,還得承受國內要求升息對抗通膨的更大壓力。
聯準會的困境最頭痛
簡單說,目前各國央行在評估貨幣政策方向時,已無法單純就客觀經濟環境來判斷,更要考慮到國內外政經與疫情變化等各種因素,導致央媽們的政策只能見招拆招,甚至可能演變成未來由小國開始升息,迫使歐美等主要國家央行改變貨幣政策方向。
儘管近期數據顯示美國通膨率超過市場預期,美國房市熾熱程度讓包括木材與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大漲效應,讓全球愈來愈感受到壓力,但Fed認為這只是暫時性因素,其主席鮑爾仍暗示要到2024年才會升息。讓美元指數從3月底逾93開始走跌,到現在連90也守不住,令許多國際貨幣承受升值壓力而打擊出口競爭力。
這種為確定挽救自己經濟穩健復甦而以鄰為壑的做法,已引起部分國家像中國的不滿而做出反制做法。
中國人行阻升人民幣
像中國人民銀行5月31日就決定,從6月15日開始把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目前5%調升至7%,為人行從2007年以來首次調升該率,其目的就是阻止近期人民幣急速升值而傷害其出口競爭力。
其實包括歐洲、日本與英國等多家主要央行都跟Fed想法一樣,認為目前還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所導致的高失業率,會阻止通膨持續迅速上升的走勢,因此堅持極寬鬆政策直到經濟確定穩健復甦為止,期間就算出現通膨率暫時性超過2%通膨率目標也在所不惜。從近期美國就業數據疲弱而明顯不如外界預期的情況來看,似乎在印證這些央行的看法,但問題是外界看法並非如此。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6/4 No.1252】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