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航運股怎麼看? 將進行第5波上漲格局

【文/楊 帆】
貨櫃航運股股價跌到讓不少投資人懷疑人生,然需求大增是推升貨櫃航運需求大好的主因,缺船、缺櫃、缺人則加重運價上漲,因此,市場認為本波貨櫃航運景氣可達2021年第3季甚至年底。
近期貨櫃航運股股價領先大幅下跌,跌到讓投資人懷疑人生,歸咎原因,短線漲太多、籌碼零亂、近期運價指數小跌(以往在農曆年前後都是回跌)。
本波景氣持續到年底
陽明(2609)、長榮(2603)、萬海(2615)股價在20元~40元整數關卡前落底出現第1隻腳,但股價反彈後碰到美股修正、台股農曆年前賣壓、陽明股東申報賣出,回測第2隻腳。
因股價已經先大幅修正、長榮ECB轉換賣壓近尾聲、高獲利支撐,或許回測第2隻腳的第4波修正完畢,或將進行第5波上漲格局。
貨櫃船供給並沒有大增:一、從貨櫃航運缺船來說,缺船缺到已有航運公司以多用途船來支援遠洋線,顯示市場真的已經擠不出貨櫃船舶的運力。二、從貨櫃船訂單處在新低來說,因慘澹10年使得船公司倒閉及整併,近幾年新船訂單新低,表示未來新船供給量少;即使立刻下造船訂單,前置期也會超過1年,最快僅能2022年拿到。
三、根據2023年IMO二氧化碳減排規定,新船改用環保能源及環保引擎,但相關細節仍未清楚制定,航商不敢貿然耗費巨資打造大量新船。四、貨櫃卡關,使得目前市場缺櫃量有50萬個貨櫃,以國內3家航商花錢買櫃來看,如果不是看好長線需求,又何必承擔未來風險呢?
上述4個原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碼頭卸貨工人以及船員缺工嚴重,缺船、缺櫃、缺人成為貨櫃航運運輸瓶頸;因最近2年沒有新船加入,短期內供給相對穩定,2021年有新船加入的長榮、陽明、萬海將成為這波貨櫃航運缺貨的大贏家。
需求持續暢旺到今年年底:一、2020年上半年沒運的貨,集中在下半年回補,但上半年3~4成沒運的貨都擠到下半年來,貨櫃航運自然供不應求,目前各項產品的缺貨或景氣大好,都是如此,至少這波補貨潮可看到2021年第2季;尤其汽車產業缺晶片無法出貨,至少需等第2季晶片稍微紓解才會開始交車,將會延長對貨櫃航運業的需求。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商業周刊》2021/2/5 No.1235】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