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民眾黨北市議員林珍羽罹肺腺癌 「我從來不抽菸、沒家族病史」

中職/女神李珠珢正式加盟悍將!第一位全經紀約啦啦隊員

海軍安江艦上士墜海亡 遺體蘇澳港內今早被發現

從校園到社區 共創綠色未來

文.趙正瑋

陽光是大自然的恩賜,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約一千五百至二千小時間,充足日照使我們具備發展太陽能光電的先天條件,也讓臺灣在面對能源轉型與二○五○淨零碳排議題上,能有更多選擇。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太陽能光電成為臺灣再生能源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校園到社區、高速公路休息站到閒置鹽田,公私合力提升太陽能發電容量,探索光電案場的多重附加價值,共創綠色能源新未來。

二○五○年淨零轉型勢在必行,在推動綠色能源過程中,太陽光電案場常被誤以為僅具有發電單一功能。本刊實地走訪北中南不同場域,發現從校園到社區,光電案場不僅僅是發電設施,更具備環境保護、活化土地利用、提升社區參與、創造經濟效益、紮根綠能教育與意識等附加價值,成為多功能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對社會與環境帶來深遠正面影響。

◎臺南鹽田光電案場

光儲合一示範區 兼顧滯洪與生態永續

為了讓綠能效益極大化,台電在四年前啟動臺南鹽田太陽光電案場(後簡稱南鹽光電場),攜手民間新能源企業聯合再生,打造全台最大「光儲合一」示範案場,並於前年六月底完成併網,創下當時國內最大儲能系統,平均每年可發出二億度電,可提供五萬戶家庭一整年用電。

位於臺南七股與將軍區的南鹽光電場,整合二一四公頃閒置鹽灘地,並配合當地滯洪與排水需求,採用混合地面與水面兩種光電板,滯洪量可從原有的一一○萬立方公尺提高至二三○萬立方公尺。除了向天借「光」生產潔淨再生能源外,南鹽光電場配合當地環境條件,除了保留鹽田既有的滯洪池功能,同時導入生態共存理念,設置緩衝綠帶,主動保留超過六十公頃土地,規劃為綠帶與鳥類棲地空間,提供珍稀候鳥友善棲地環境,長期觀察發現有黑面琵鷺等近十種保育類鳥類現蹤,營造生態共融。

此外,考量鄰近濕地屬於環境敏感區,光電案場選址時不僅避開高敏感區域,也恪守建蔽率規範,保留三成空地,並以模組外框色差排列出鹽田與虱目魚等意象,設置步道與觀景平台,營造觀光遊憩氛圍,讓電力開發也能兼顧生態永續。

◎高雄八卦國小光電球場 

看到用到學到 教育與綠能的完美結合

山陀兒颱風來臨前夕,受熱帶氣流影響,天氣瞬息萬變,一會兒萬里無雲,天氣顯得異常悶熱,一會兒烏雲籠罩,下起猛烈急降雨,但絲毫不影響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國小學生與幼兒園孩童們在光電球場的課程進度。

校長吳軒銘表示:「前任莊校長號稱是光電專家,協同正好從事太陽能相關工作的學校家長會長,引進獲得光鐸獎的統益機電工程團隊,讓學校能不用出一毛錢,成功把殘破球場改造為四座光電球場。」以一座基本款風雨球場造價約七五○至八○○萬元估計,八卦國小透過發電所得交換廠商無酬整修球場,直接幫學校省下近三千萬元球場整修費用。

六年級的江同學回憶:「低年級時參加學校直排輪社,當時還沒有光電球場,得在籃球場練習,但籃球場地面凹凸不平,教練必須選擇平緩區域讓我們練習,有時太陽比較早下山,就要摸黑整理球鞋,遇到下雨天只好改去活動中心,但那兒的地板太滑,經常險象環生。」自從有了光電球場後,不僅屋頂有簡易照明,直排輪社可在比較明亮的環境整理裝備,白天也有遮陽功能,親身體驗太陽能發電的多重好處,也讓同學們更認識綠色能源與環保永續的重要性。

吳軒銘透露,光電球場每小時發電容量約五八四.九一千瓦,以平均每天發電六小時估算,約產生三五○九.四六度電,以平均每戶每日用電量約十到二十度電,相當於可供應約一七五至三五一戶家庭用電,目前每年回饋學校一%總電費,一年約三萬多元,若加上校內其他光電板裝置,除了供應校園用電外,可發出超過學校所需的五倍綠電量,轉售或提供給其他單位使用,成為高雄市單一建築體發電量最高的光電球場。

啟用四年多來,這座超大量體的光電球場也為八卦國小帶來一連串的化學變化。

首先,孩子們的笑容變多了,體能也變好了。吳軒銘認為,國小與幼兒園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是天性,過去還沒有光電球場時,孩子們懶得跑去又熱又殘破的籃球場,會在走廊上奔跑,造成推擠碰撞危險。如今有光電球場可供盡情放電,夏天可遮陽,四面八方吹來涼爽的風,孩子們跑跑跳跳發洩過剩體力,偶爾流汗也幫助新陳代謝,上課時更能集中精神。

除此之外,假日也越來越多附近居民會來球場運動,社區之前還租借光電球場舉辦親子跳蚤市場,不必忍受日曬也毋須額外花費搭設棚架,就連高雄市國小校際躲避球賽也都選在八卦國小舉辦,多元活動與賽事,讓更多學童就算不能參賽,也能就近觀摩。吳軒銘強調:「光電球場是一座活生生的綠能教育場域,讓師生們更清楚綠電如何產生與計算,看到、用到也學到,無形中成為最佳永續教材。」

◎淡水忠寮社區

有光就有電 爺奶攜手打造全台最大公民電廠

同樣積極擁抱太陽能光電的還有位於大屯山腳下的新北市淡水區忠寮社區,全區共有十一座電廠,可選擇自用或售電,社區年齡加起來超過千歲的爺爺、奶奶們,還與外部單位淡水文化基金會共同成立「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同心協力打造公民電廠,讓有光之處就能有電。今年合作社邁入成軍第四年,已開始產生盈餘分紅給社員,更躍升全台最大公民電廠,吸引許多社區前來取經。

談起當初的起心動念,忠寮社區前任理事長兼總幹事李鎮榮坦言是為了「錢」。

「一開始還沒想到對環境的貢獻,純粹是希望幫社區找錢,畢竟做社區營造需要錢。」李鎮榮表示,當時政府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政策,社區找來外部廠商估價,礙於總面積小,業者不是興趣缺缺就是開價偏高,平均一kWh造價就要高達十二萬元,「找人來做划不來,我們才想說乾脆自己投入。」

社區三十多位有志之士,遇上台電退休的淡水文化基金會創辦人,二隊人馬一拍即合,進而成立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由合作社外聘專家統一設計規劃、採購,藉此壓低造價成本,李鎮榮透露,循此模式將一kWh造價壓低至五萬元。合作社從原始一百名社員,如今增至二五○人,股本從五百萬元擴充至三千五百萬元,除了自家社區案場,也承攬文化大學、東吳大學光電案場工程,總投資金額高約八千萬元。

忠寮社區現任理事李萬得是最早響應的社區成員之一。李萬得表示,自家是三層樓透天型農舍,「反正屋頂閒著也是閒著,裝太陽能板好處多,頂樓可降溫三至四度,三樓冷氣不用吹整晚,半夜打開窗戶吹電扇就行,發電還能賣錢,每個月可分回一千多元,不無小補啦!」

李鎮榮則是把昔日父親養豬的汙水處理池,改造成魚菜共生示範園區,並捐出古厝作為社區聚會與老人供餐據點,園區裝設的太陽能光電板,同時搭配儲能系統,自給自足滿足日常照明與風扇用電量。

李鎮榮說:「一般家庭每日用電量約三至五kWh ,忠寮社區目前累積三五○kWh ,整個社區約有三五○戶人家,相當於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是採用綠電。」今年起,新北市智慧綠能社區合作社已有盈餘,可提撥分紅給社員,讓這些千歲團員們更大膽做夢,未來三到五年要讓忠寮社區成為一○○%全綠能社區。

「我一直認為,做父母的一定會關心小孩,阿公阿嬤可能會關心兒孫輩,但你可能顧不到曾孫或是更後代子孫,但是推動綠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讓我們能照顧到世世代代子孫。」李鎮榮直言,地球暖化、極端氣候,讓現代人活得越來越痛苦,更應該痛定思痛反思,此時此刻可以為後代子孫多做些什麼,讓危機成為轉機。

◎國道停車場

遮陰兼種綠電 設計美學可更上一層樓

駕駛陳先生近期行經高速公路休息站,發現西螺交流道的停車場,多了可遮陰的太陽能板。「以前除非是生理需求非得上洗手間,否則我不會想到休息站,尤其是夏天,因為有樹蔭的車位少之又少,太陽直接曝曬,即使暫停沒多久,車內溫度高,上車前都要先打開車窗、空調,讓熱風散去。」如今,停車場區增設大面積太陽能板,讓陳先生的使用感受更為加分。

由於臺灣夏季容易有午後雷陣雨,陳先生認為,高速公路休息區的光電棚架,可讓乘客上下車時減少被雨淋成落湯雞的機會,不僅為臺灣增加再生能源總量,也可提供充分遮陰空間,讓駕駛不必加強車內空調運轉,減少汽車燃油耗能與有效改善空氣汙染,「臺灣光電技術先進,或許可選用雙層玻璃或部分可透光太陽能板,讓光電板棚下仍保有部分採光,在設計美學方面更上一層樓。」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

▊圖說:臺南鹽田太全台最大「光儲合一」示範案場,不僅做發電使用外,更維持良好生態營造,提供珍稀候鳥友善棲地環境,打造生態共融。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267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長照3.0後年上路 呂建德:擴大給付癌末病人等3類對象

南投魚池鄉老人超過2成 首家長照機構營運減輕照顧壓力

崩潰!台中婦不分晝夜電鑽、榔頭猛敲 噪音擾鄰6年判賠18萬

誤把郊狼當狗狗!4歲女童好奇靠近遭撲咬 後腦勺重傷送院

相關新聞

2025大驚奇

2025大驚奇

台幣貶破33元的陰謀 抱股過年 進可攻退可守 嚴選低基期高殖利率股

台幣貶破33元的陰謀 抱股過年 進可攻退可守 嚴選低基期高殖利率股

這檔搭上AI伺服器液冷散熱方案 獲鴻海驗證股價整理後續強

這檔搭上AI伺服器液冷散熱方案獲鴻海驗證股價整理後續強

換錢母、求財氣、發大財 黃千綾分享財神廟的各種神蹟

換錢母、求財氣、發大財 黃千綾分享財神廟的各種神蹟

中台瞄準2050淨零排放 再搶攻百億商機

中台瞄準2050淨零排放 再搶攻百億商機

CES展亮點

CES展亮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