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訴情衷 從跨界找回二胡本色
文.蔡武穆
陳依芳從小對二胡感興趣,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所,沉浸在二胡的世界至今三十五年,目前除了公演之外,還成立音樂教室傳授二胡精華。
二胡聲音不間斷 可呈現更多表情
「選擇二胡是老天爺的安排」,國小四年級進入國樂班,五花八門的樂器陳列在眼前,同學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只剩她和另一個還在思考,老師不假思索,「妳二胡,她中阮」,就這樣持續到現在。
「演奏、教學多年,如果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二胡」,堅定的眼神,彷彿二胡就是她一生的伴侶。
她說,二胡二弦一弓,右手拉弓、左手按弦,可以變化出很多音色,從實到虛、由輕到重,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緒,細膩而有張力,非常過癮。
相較於鋼琴或古箏,叮叮咚咚斷點的聲音,二胡的聲音沒有間斷,反而可以做出很多表情,更貼近人的情緒。
剛接觸二胡時,她不會算拍,也不會看譜,完全聽聲音看手勢拉琴,團練時,好幾次放炮被老師瞪眼,最後被老師調到最後一排,降低突來的干擾。
積極參與演出 接觸不同樂種
天生開朗的她並沒有受到打擊,只覺得哪裡不對勁。有一次,校外比賽得了第三名,同學老師另眼相看,媽媽也很驚訝,答應她去上個別教學。
上了第一堂課,老師說她很有天分,與日前判若兩人。媽媽鼓勵她,既然學了琴,規定自己每天練習半小時不能間斷,因而培養出她的音感及耐力。
陳依芳喜歡二胡,不在意考試,別的同學參加比賽,追求名次,她則是參與很多的演出,彈奏各式各樣的曲子,像是流行樂、京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做自己喜歡的事。
她說,準備考試學期只拉一首曲子,好像同一道菜反覆吃,吃久了都會膩,參加演出可接觸不同樂種,準備二、三天就要上台,臨場反應被逼得很快,非常挑戰。
爵士樂即興互動 更能盡情宣洩
雖然喜歡二胡,不在意名次,她坦言,研究所之前的表演大部分都是為別人而練習,直到二十八歲跨界演出,接觸到爵士樂才真正為自己學習。
爵士樂的重點在即興,沒有樂譜,只有和弦,像是對話一樣,台上的演奏者必須根據現場氛圍、情調,與其他的樂手作互動。
例如,鋼琴手彈了大量的三音,喇叭手接著吹出一些東西,有時候吉他手的元素變了,其他的樂手也跟著轉變,大家在台上會心一笑,真正的在交流。
過去彈奏寫好的樂譜,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感及生命歷練去詮釋,但即興不侷限於樂譜,完全可以根據當下的情境,編出不同的樂句跟別人對話,盡情宣洩情感。
情感演繹更勝炫技 體悟跨界是要找回自己
然而,每一項樂器都有自己的語法,陳依芳曾一度迷失,想用二胡拉出鋼琴或小提琴的樂句,最後非常痛苦而放棄。
迷茫之時,她隨便拉出二胡的語法,在場的樂手大聲叫好,她瞬間體悟,「原來走跨界,不是為了要變成別人,而是要找回自己,讓自己更強大」。
此後,她開始思考二胡的特性,應該學什麼樣的曲子來發揮二胡的音色。
她說,以前拉很炫技的曲子,就是沒有考慮二胡的特性,小提琴有四條弦,要比快狠準,小提琴比二胡容易,走過一圈才體悟,二胡就是要拉有感情的曲子,才能顯出二胡的音韻。
小提琴有指板,音色固定,二胡沒有指板容易變音,這是殺傷力,也是非常大的優點,可以呈現出小提琴(或鋼琴)做不出來的滑音和轉音。
「揉、壓、滑、摳就是二胡的語法」,她隨手拉了一段《女人花》,「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時而流轉、時而低吟,說盡對愛情的渴望,纏綿而憂傷。
感情流露在你的手指中,不能讓人聽起來你在拉二胡,而是透過二胡唱歌、講話,說出你心裡的故事。
所有感性投入音樂 角色切換自如
很多學生拉得乾乾淨淨,沒有味道,她說,沒有拉錯,不代表好聽,樂器、技巧、內涵、閱歷結合起來融入在歌曲中才會動人,不然,「二條弦跟四條弦相比,就是個障礙」。
有一次,她赴國外演出台灣民謠《安平追想曲》,會後台下一位觀眾來致意「You touch my heart!」她才體悟,「原來這麼簡單,不用去追求大黃蜂」,二胡要做回原本的自己,才能呈現完美的音色。
演奏過這麼多首歌曲,陳依芳說自己最喜歡《梁祝》,因為它太脫離現實,祝英台被逼著嫁給不喜歡的人,傷心欲絕,逃亡時緊張的情緒,二十分鐘的樂章有不同的節奏,想像力和張力無限大。
現實生活中,她是一個很理智的女生,遇到困難會脫離情緒,解決事情不拖泥帶水,把所有的感性投入在音樂中,可男可女、可老可少,角色切換自如。
陳依芳說話表情生動,富有戲劇性,幾年前,她成立音樂教室,把對音樂的熱情帶給學生,不管是成人或小孩,陪伴他們成長,讓她非常感動。
除了表演、教學之外,她正在籌備第二張專輯,用四重奏帶領三位學生,擴大音樂的視野,並希望慢慢推廣國樂,提升台灣的國樂環境。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257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