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的藝術詠嘆 守護傳承偏鄉工藝

文.戴衣薰 圖.理善藝聚空間
中寮之藝的創辦人小也,是個在山裡長大的孩子,教育研究所畢業後,回到故鄉中寮,在爺爺奶奶留下的瀧林書齋,展開創作與授課的旅程,並與偏鄉學子、地方媽媽以纖維創生共同努力,透過纖維工藝連結山裡的兩個世代,創辦了「中寮之藝」,一個以偏鄉教育與天然纖維工藝為主的平台於是誕生,旨在教育和培養新一代的在地工藝師。同時與在地農民合作,收購果園中的廢棄構樹,減少農藥使用,建立淺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園區,希望利用園區內的構樹進行永續利用,不僅能保護野生動物的棲地,也能創造在地的微型纖維工藝產業。
這次展覽名為「海境」,取意於今日之山,昔日之海。藉由重組林中廢枝,合以構樹的樹皮纖維,再現遠古沉於海中之山景之境。中寮位於南投的正中心,是一個永遠望不到海、聽不到岸潮的農村,中寮之藝在林裡尋材,藉由構樹纖維與每每強風吹拂後所遺留的殘枝,拼湊出一件件在山裡幻想中的海境。「結構為枝,膚為皮,形似鯤似雲,上至雲瀑,下達溪谷,縱山川飛逝,萬丈雲埋。」從似鯤似雲的幻境轉化為深海中滋養萬物的鯨落,與躍出水面與風競逐的飛烏,這是小也返鄉三年間與學生們不斷在自我生命查探中幻想中的意境,透過手作顯現出來的實物。在這片汪洋中,有鯨、有魚、有水母,有流線般的生生不息,也有著來自偏鄉孩子們眼中的溫暖與堅毅。
展覽開幕茶會當天,來賓紛沓而至,中寮之藝夥伴們特地準備新鮮構樹葉子,現場煮起了構樹茶冰鎮後給大家享用,讓現場來賓更了解構樹原來的模樣,亦能品嘗由新鮮構樹所烹煮,有強身健體之效的構樹茶。視覺上透過第一件由樹皮成形的作品組件《石鏡》(來自於水母的台語發音),道出創作的起源;藉由作品《鯨落》述說鯨魚逝去後,其身體能夠滋養許多萬物,猶如神話中殞落的神祇,其遺留的神力將賦予大地養分,形成另一種生命的循環與綻放。透過山林素材展現海洋生物,再現遠古沉於海中之山景之境,呼應展名「海境」;作品《飛烏》、《潮汐》比鄰而生,重現飛魚之姿,似從中寮的龍鳳瀑布躍出,喚起觀者對大自然與生命韌性的讚歎。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打造出一件件樹皮吊燈以及立燈系列作品《巖》、《拾光》,每件作品製作過程需時一個月,件件都是獨一無二,讓大家看見工藝之美落實於生活產品之中,同時鼓勵大家以消費力購買支持,展售所得將回饋給中寮鄉漳平溪文化藝術協會,讓這份美與精神得以延續。
圖說:中寮之藝創作者與創辦人小也(右三),與理善藝聚空間執行長戴衣薰(右二)及作品《鯨落》合影。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251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