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技教育 探索下水道世界

【文‧林怡妏】
台灣自來水「物美價廉」,平均水價每度12.23元,與鄰近的新加坡,每度37.35元,日本每度30.79元相比,差距甚遠,使得許多台灣人對於用水消耗無感,遑論節省水資源。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深耕水利領域多年的程培嘉語帶殷切,他深知台灣水資源所面臨的挑戰,儘管近年水利署積極推動「水價合理化」,但過程絕非一蹴可及,得花上許多時日,因此除了下水道與污水廠本身的建設之外,台北市衛工處決定從環境教育著手,「為台灣多省一滴水。」
VR探索下水道世界
即將在114年啟用營運的民生水資源中心規劃「上水、中水、下水資源循環教育園區」,中心內建置環境教育館,透過VR虛擬實境,以生動、活潑的科技化方式,帶民眾一窺下水道世界與污水處理廠內部實景,了解逾50年的台北市污水下水道歷史。
污水下水道埋藏於地底,過去鮮為大眾所留意,如今,衛工處揭開下水道的神秘面紗,讓市民能更貼近這個無聲運作的龐大系統,了解乾淨水源得來不易。
另外,衛工處還推動污水小尖兵校園深耕領航計畫,與鄰近迪化、內湖污水處理廠的四所學校合作,透過校園深耕及戶外學習體驗,將環境教育推廣到校園。同時,衛工處也與教育局合作,於校園內設置回收水使用設施,提供校方教學、補助生態池、澆灌、清洗地面使用,將環境永續之理念實踐在生活教育中。
公共工程與水回收
除了環境教育的落實,台北市政府也要求所屬機關在進行街道清洗、路面降溫、公園綠地澆灌時,優先取用回收水,同時,藉由修訂公共工程契約範本,要求工程施作廠商於迪化、內湖污水處理廠周遭範圍內,進行工地清潔灑水、車輛沖洗及公園路樹澆灌時,須使用回收水,並搭配車輛辨識E化系統,以便查詢統計。
程培嘉表示,在回收水推廣的成效上,去年總計使用量達到422萬2794頓,相當於省下了1689座奧運標準泳池的自來水用量,比110年增加約66%。
水資源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將環境意識深植於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或許,除了立竿見影的規範,環境教育更能有效使大眾與所處的環境、水源產生連結,自然而然地珍視我們所擁有的水資源。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187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