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錦賽Live/裁判誤判曾仁和未投滿5局下場 對日戰仍0:0僵局

新課綱刪17選文 台大醫科女神指這篇「第一垃圾」:老師都掰不出註釋

近七年 台股五、六月漲多跌少

【文‧陳春霖】

撇開非經濟因素 520行情值得期待

理周投研部指出,蔡英文自2016年當選總統,歷任七次520就職演說,對應台股大盤走勢,五月初至六月底加權指數表現有五次上漲、兩次下跌,其中,2017年漲幅最高達600點,而下跌原因,一是2018年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另一則是疫情爆發所致,因此若撇開非經濟因素,520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當然只就大盤論不盡完善,政策做多僅需在權值股上著墨即可,不過,權值股點火仍帶動買氣是不爭的事實,若就職演說更能深入闡述財經政策,那麼火上加油下,類股或個股不動也難。

今年520是蔡英文總統最後一次就職演說,之前除其宣示政策包括成立碳權交易所,預計九月設立達減碳目的;另外,台灣版的晶片法案,100億設備投資與60億研發費用扣抵稅額等也在五月通過,其次,就是兩岸關係緊張軍工產業鏈崛起等,代表國家經濟櫥窗的股市也給予正面回應,相關類股或個股都已大漲一波。

許多投資人也許早已上車等待獲利了結,也有些投資人仍在觀望,因為相關類股不管基本面好壞都在漲,尤其520前後進場的時機點如何拿捏,都是現階段最需探討的課題。

政策三大指標產業 哪些個股還有機會

首先從政策類股的產業面談起,所謂520行情除權值股外,就是在政策上多所著墨的產業,包括軍工、新能源以及生技號稱政策三指標,當然生技應是許多投資人耳熟能詳的產業,軍工與新能源或許對一般投資人較陌生。

軍工就是俗稱的軍火生意,在台廠方面有直接受惠的硬體艦機火砲供應鏈廠等,事實上,間接部分範圍非常大,且台廠科技產業鏈從半導體、IC設計到強固PC或行動裝置等都可看到,只是占營收比不高或甚至出貨到軍工產業鏈裡自身並不知道的都有許多廠商,所以目前資本市場中的軍工概念股大都以硬體廠為主,殊不知,部分科技廠也應是此波軍工行情受惠者,個股股價也悄然上漲。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185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MSCI台灣成分股增創意、緯創2檔 小型指數增9檔

台股氣虛 金融、觀光撐盤

台股中小型基金 正點

高息ETF 攻守兼備

相關新聞

OpenAI大鬧劇

11/27加權指數跌破五、十日均線,收了一根大長黑K,收盤價17137點,距離近期波段17421高點已達284點、-1.63%跌幅,領跌的族群是AI概念股,例如散熱模組的雙鴻跌-5.53%、奇鋐跌-7.6%,機殼的營邦跌-6.09%,伺服器代工的廣達跌-3.44%、緯創跌-3.44%,ASIC的世芯-KY跌-3.28%,CCL的台光電跌-5.69%。

十大建設一條街 台版表參道買氣激增

經貿段6、8地號熱烈招商中/圖取自經發局

年底衝刺股攻略 集團作帳股.題材轉機股.低檔轉強股

2023年剩下一個多月時間,總統大選各黨候選人也已就定位,大盤指數站上萬七,根據近10年數據推估12月上漲機率高達8成,因為年底不管是法人、集團或主力都需要績效表現,加上今年第三季財報整體獲利9,100億元,優於市場預期,是法人與集團拉升股價的最好題材,不過,12月15日外資就要休年假了,下半月是本土派法人與主力掌舵盤面,因此理周投研部認為,大盤指數欲小不易以高檔區間震盪為主,個股則以低基期具題材或轉機者會是年底衝刺股。

27歲買下夢想宅 冰蹦拉:想要的生活自己創造

「二十七歲買下人生第一間房」,這個決定對冰蹦拉來說不是為了追尋社會認可、被掛上「人生勝利組」頭銜,又或者給邁入三十歲的自己一個交代,那個初衷很簡單,是想給自己與母親一個安定的家。

大臺北水源40展示會 一同見證淨水點滴

臺北水源特定區設立邁入第40年,為了感謝歷年先進胼手胝足、披荊斬棘,造就後世賴以為生的水源地,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特於今年舉辦「大臺北水源40山靚水淨」系列活動。繼水源40前輩回娘家茶會以及成果研討會之後,將再舉辦「臺北水源特定區40周年展示會」,以策展的方式,邀請各界一同回顧臺北水源特定區過去40年的保育成果。

外資回補來真的?

聯準會明年最快三月降息的預期,已經讓美元指數從107.35高點拉回到103.65低點,拉回幅度-3.44%,美元指數回跌,走貶了超過一季的亞幣開始止貶回升,日圓從151.9085元低點開始回升,11/20盤中升破149元,見到148.898元高點,六十日均線的位置,累積升值+1.98%。人民幣更猛,從7.3682元低點,已經升破半年線,11/20亞洲盤時間一度見到7.1852元,累積升值+6.56%。台幣從32.507元開始升值,11/20盤中見到31.642元高點,累積升值+2.6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