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冬日遊樂園開幕首日傳意外 男童玩「旋轉戰鬥機」後昏迷送醫

春節連假首日省道大致順暢 明5路段恐湧出遊車潮

獨/竹東黑幫「筍菇」遭鎖定 斜槓背景曝光!竟是知名吃播網紅

從「誤入歧途」到「高瞻遠矚」潤弘健全「預鑄工法」建築之路

▲潤弘精密工程廠區內部的鋼筋加工區,6,000噸客製鋼筋需求僅需15人。葉俊宏攝影
▲潤弘精密工程廠區內部的鋼筋加工區,6,000噸客製鋼筋需求僅需15人。葉俊宏攝影

【撰文/謝平平】

「當年,我們總裁尹衍樑在歐洲看到預鑄工法,就『誤入歧途』了。」潤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潤弘精密工程」總經理莫惟瀚一番話引得眾人大笑。工程背景出身的莫惟瀚,年輕時遠赴沙烏地阿拉伯協助當地工程建設,回台後跨入「預鑄」領域。台灣從排斥預鑄工法,到潤弘贏得先機,與公司團隊解決痛點的能力、卓越的研發文化,密不可分。

台灣多震多雨》預鑄早年成眾矢之的

1970年前後,台灣經濟起飛,建築開始出現超過五樓建築,鷹架也從竹架改為金屬,政府成立「工業化推動小組」,大力推廣房屋工業化政策;民間處處可聞預鑄聲,日本來台投資預鑄板工廠,華僑、包商都亟欲建立預鑄廠,省議員、監委也要求國宅多使用預鑄工法,〈建築師會變魔術 四層樓六天完工〉、〈預鑄式國宅 耐震且施工迅速〉等報導見諸媒體,而政府也放寬營造廠以預鑄工法興建國宅者,工程款可不受《營造業管理規則》限制。

然而,當時引入台灣的歐洲預鑄系統並不適合多震、多雨的台灣。1980年代開始,媒體開始出現批評浪潮,當時大批國宅問題接連不斷,如「基隆安樂」一期、「萬芳國宅」,都發生外牆龜裂、漏水等問題,入住萬芳國宅僅六年的居民要求重建無果,導致預鑄工法成為眾矢之的。1985年,政府宣布不再採用預鑄興建國宅,台灣第一代的預鑄工法遭到「就地正法」。

預鑄工法發展已久,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日本因戰爭摧毀大量住宅,香港湧入難民,住居成為首要民生問題,當地政府開始大量預鑄建屋。台灣為何行不通呢?

莫惟瀚解釋,預鑄工法分為歐洲、日本二種系統,早年引入的預鑄工法為歐洲系統,香港地質堅硬,與歐洲為古老大陸都不需考量地震帶風險。但台灣位於地震帶上,須詳加考慮其應力在建築上的影響,例如結構體需有變形空間,加上當時接縫產生問題,以致小問題不斷,造成預鑄工法形象大跌。

▲「潤弘精密工程」總經理莫惟瀚,年輕時曾赴中東支援當地建設,回台後跨入「預鑄」領域。葉俊宏攝影
▲「潤弘精密工程」總經理莫惟瀚,年輕時曾赴中東支援當地建設,回台後跨入「預鑄」領域。葉俊宏攝影

投注預鑄研發》打開科技客戶大門、躍上國際媒體

1995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宣布與芬蘭Partek公司將在台推行預鑄工法。即使對營建相當有興趣的尹衍樑擁有多項營建專利,並赴芬蘭當地考察多次,但民眾仍敬而遠之。

八年慘賠期間,潤弘精密工程多施作外牆預鑄工程,偶有集團的大賣場與建案。莫惟瀚表示,外牆預鑄是成熟型產品,非結構主體,因此結構技師相對於建築師反而不會提出質疑,加上當時日本有許多成功案例,讓潤弘在還沒有「全預鑄」客戶前,勉強度小月。

業績雖青黃不接,但潤弘投入大量精力在研發上,2000年已取得多項鋼筋新工法發明專利,如「年年發」螺旋箍筋新工法,讓倚賴人工綁紮的鋼筋升級為自動化,省工省料。

此外,機電與管線如何在不同預鑄混凝土中精準結合,也是他們需要克服的難題,因此潤弘極早就積極導入「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至今已可與各系統結合,成為重要資料庫。

▲「藍海」社區為全預鑄工法興建。圖為社區陽台。大隱建設官網
▲「藍海」社區為全預鑄工法興建。圖為社區陽台。大隱建設官網

2003年,「沛鑫半導體」(現為「京鼎」)竹南廠以「百日完工」震撼科技界,潤弘預鑄工法因此案打開了科技業的大門,包括:奇美電子、宏碁、群創、台積電等都成為客戶;高超的隔震設計也讓Discovery「建築奇觀」節目特別前來拍攝台灣預鑄工法的奧祕,成為登上該國際媒體的首家台灣民間工程公司,而今日潤弘每年的營業額早已超越前期投資。

展望未來》預鑄應用在台灣住宅建築仍有難度

為強調獨特性,台灣開發商習慣在低、中、高樓層設計不同坪數、錯落陽台或層層退縮等,「鑄模費用很高,遇到一點小變化,模具就不是同一套。」莫惟瀚以中央聯合辦公大樓為例,南、北棟為二家營造廠分別以預鑄工法興建,雖然外型極為相似,但模具與圖面皆無法共用,「因為二棟大樓基地條件不同,通風、日照的開口位置,二棟就不同。」

再以新北淡水38樓高的「藍海」預鑄大樓為例,地下層到頂樓皆為同一套模具,最大變化僅在陽台,莫惟瀚笑說,「藍海」無法與當代建築大師作品相比,但也是個設計不錯的社區。看似簡單的設計、工法,耗費了潤弘將近十年時間研發,「潤弘預鑄現在是3.0版本,可以蓋出還不錯的住宅。」

「『藍海』用橡膠墊來消除地震巨大能量,但科技廠房面積太大,隔震要直接設計在建築中。」談起住宅與科技廠房隔震設備的不同,莫惟瀚詳細解釋一番。

預鑄住宅大樓是否需要另一組預鑄設計人員?結構技師出身的副總經理曹昌盛表示,潤弘可一條龍作業,但一般客戶在前期建築設計可依照預鑄原則自行設計,潤弘會將設計圖自行「轉譯」為預鑄版,「只有一些材料參數不同。」

若希望打造特殊景觀陽台,如種樹,會產生防水問題,曹昌盛建議,個案設計不同,愈早討論,整合的機會愈高,「我們最怕業主已經設計完成,才說因缺工要改預鑄。」預鑄工法能省時省料,倚靠事前規劃的精準設計,但傳統工法則是先設計,再由營造廠依照技術、經驗完成,二者順序完全相反。

預鑄工法每坪營建成本約比傳統工法高出15%,疫情前後並無太大差異,但省工、省料、省時的確是一大誘因。莫惟瀚表示,現場工地偏向重勞,七萬元都找不到工人。潤弘曾派人到到泰國招募營建勞工,也難以如願,「因為日本、韓國開的價碼比我們還高。」因此全力發展預鑄工法,一直是該公司逆流而上的目標,至今也已看到成果。

那麼,台灣建築適合使用預鑄工法興建嗎?莫惟瀚表示,歐洲、日韓、香港的民間建築多是採用預鑄,外觀看來雖然單調,但符合一般住居需求。台灣住宅則強調新古典、巴洛克樣式,或精緻的建築立面,莫惟瀚以「藍寶堅尼」形容之,預鑄高樓猶如房車,無法與手工打造跑車相提並論,但在人力極度缺乏的環境下,哪種工法更合適呢?答案昭然若揭。

尹衍樑多次告訴團隊,「工程難以止於至善,因為永遠都有新的挑戰。」科技大廠的精密度越來越高,對震動的容忍度就越來越小,新材料如何完美結合預鑄?客戶會產生哪些新需求?都是潤弘每週一次研發會議的議題。

而台灣住宅未來是否會向日、韓看齊?誰也無法給出答案,但就多方條件來比較,預鑄的確是解方之一,雖然對開發商尚屬陌生,但隨著多人投入,擦出的火花就會越多。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60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60期)謝謝!

延伸閱讀

「林口阿姨」無罪確定!修繕環境不是賄選 新北市議員蔡淑君終獲清白

從產品到營運Gogoro踩了哪4個坑? 一個資深投行家的觀察

增資新股上市 掀籌碼大戰

藍海地產吸金5億女董逃5年落網 押4個月法官准30萬交保

相關新聞

財務穩健是鐵律 建商鄭偉毓從失敗中圓夢

採訪攝影當日,鄭偉毓特地換上一身白色硬挺的襯衫,進入工地後,眼睛不忘掃射細節:牆上版模平整度、窗框邊材顏色……拍照完即轉頭交代注意事項。 「嘉麗建設」是台中海線新竄起的在地建商,董事長鄭偉毓正在籌備的四個新案,有一半是當地老牌建商自動上門的合作。成功的背後,是由無數失敗交換而來。

歐美人士訪台首選 飛亞旅行社推客製化深度旅遊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料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9月,來台旅遊人次為554.5萬,比去年同期增加27.1%;出國累計人次則為1,275.3萬,比去年同期增加51.4%。顯見台灣的出境人次遠遠超過入境人次,約為2.3倍。長期經營國際旅客入台旅遊的「飛亞旅行社」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懷紳表示,2024年的入境人次原本預估將超過1,000萬,但前三季的數據明顯有落差,可見台灣旅遊在推廣上有加強的空間。

連鎖加盟起家 拉亞漢堡協助加盟主打團體戰

在台灣隨處可見的早餐店,其實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業態。日本、韓國幾乎沒有早餐店,美國、東南亞、中國也只有為數不多的選擇,只有台灣不僅密度非常高,還有各式各樣的種類,和充滿人情味的熱情氛圍。早餐店成為獨特的街頭風景,伴隨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

川普的關稅不是只有一種用法和效果

即將回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公開說他喜歡關稅,要用關稅做他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也有人稱他為「關稅人」。但大家都害怕他的關稅會落到自己頭上,或者造成全球經濟的不安。而很多人也主張關稅是不好的保護主義,會使物價上漲或造成通貨膨脹及其他經濟問題。但川普卻說他的關稅很好,並未造成通膨,而且可逼某些國家交給美國政府很多稅金,讓美國可以做更多事。

錯誤是投資人的朋友

筆者所研習的二胡班最近舉辦成果發表會。儘管勤於練習,加上老師非常有耐心地鼓勵與教導,我們仍舊頻頻出錯。有的同學因此氣餒,覺得自己實力不夠,而放棄參加演出。對此,我的感觸頗多。也許音樂演奏是一種講求精確的技藝,不容絲毫錯誤,但作為一個股票投資人,錯誤對我來說,不僅稀鬆平常,還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引小黨候選人入殼 中共透過民間公司滲透台灣政黨

台灣知名反共網紅「八炯」(本名溫子渝)與台灣創作歌手「閩南狼PYC」(本名陳柏源),2024年12月6日在八炯的YouTube頻道「攝徒日記Fun TV」,上傳一支《中國統戰紀錄片》上集的影片,揭露中共透過收買網紅、體育教練等各界人士當中共傳聲筒,統戰台灣的傳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