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晃不停!凌晨連4震「最大規模5.4」嘉義阿里山也很搖

究竟有多少投資人操作ETF賺錢了?

【撰文/林茂昌】

這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金融商品當屬「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d Traded Fund,簡稱ETF)了。世界各國的ETF都出現爆炸性成長。不論從淨值、發行檔數、交易金額看,都是如此。根據Statista的統計,全球ETF在2003年有276檔,約2,000億美元的規模,到了2022年計有8,754檔,約10兆美元的規模。台灣的ETF也是百花齊放,首檔0050在2003年發行,規模35億台幣,到2023年已有240檔以上,規模破3兆台幣,受益人人數達640萬,號稱全國每4人即有1人持有ETF。

主動轉被動 不是那麼容易

這當然是投資史上的重大改變:從主動型轉而擁抱被動型投資,而且是在相當短的期間,加速蛻變。但投資人的行為,是否因持有ETF而有所轉換,甚至克服投資上的心理偏誤,從而改善投資報酬率,則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因為行為上的改變非常不容易,而全球這麼多投資人一起改變,更需要時間。主動型投資與被動型投資的行為天差地遠,投資人真能無縫接軌嗎?不無疑問。

首先,許多投資人喜歡把ETF當成股票,進進出出。所以,就算台股平均每年漲15%,也不表示0050投資人每年賺15%。這點在拙文〈股票投資的關鍵能力〉所提的「富達內部報告」已經解釋過了。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年化報酬率高達29%,但投資人進進出出,平均只得到7%。而報酬率最高的客戶竟然是死亡或失聯者,因為他們無法進出。

其次,ETF已經從早期的市值型ETF,以追蹤整體股市為主,發展出主題式、產業型、高股利型等只追蹤市場一小部分股票的ETF。這些ETF理論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非系統性風險,某些主題型ETF的成分股更是彼此高度相關,這樣的設計,和效率投資組合的概念背道而馳。長期而言,投資績效很難打敗大盤。

對德國ETF投資人的實證研究

香港科技大學的布達加雅(Utpal Bhattacharya)教授曾以德國網路券商約8,000名客戶自2005年至2010年的交易資料,分析投資人買進ETF之後,報酬率的變化。結果頗令人震驚:投資人買進ETF之後,投資組合的報酬率並沒有改善。他認為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買到錯誤的ETF,一是買賣時機錯誤。布達加雅教授於是針對每個客戶資料,在第一次買進ETF時,假設性地改為買進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所編製的證券指數)全球市值型ETF,並設定成買進持有(Buy and Hold),中間沒有進出。結果發現,投資人的ETF部位,年化報酬提升了2%。

換句話說,只要買進持有最原始的市值型ETF,不要交易,就可以有很好的績效。而花心思去挑主題型ETF,並且進出操作,反而影響績效。這個研究結果,對於五花八門、交易熱絡的ETF市場,無疑是一個諷刺。大家忙了半天,到底有沒有賺錢啊?

巴菲特與對沖基金的百萬賭注

巴菲特在2008年1月1日和對沖基金界做了一個一百萬美元的賭注,他賭標普500的指數基金10年的績效會勝過5檔對沖基金的組合。到了2017年12月31日,扣除費用,標普500指數基金的報酬率是125.8%,而對沖基金組只有36.3%。差距之大,令人咋舌。證明買進持有指數型基金十年,勝過主動操作的對沖基金。

但如果你以為買進持有10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就錯了。事實上,標普500指數2008年那一年跌了大約40%,很少人能面不改色繼續持有。而在獲利較高的年度,也很少人能忍住誘惑,不獲利了結。買進持有,是一種很不同的投資行為,一般投資人是做不到的。

投資人仍以主動型思維操作ETF

筆者認為,大多數投資人還是以主動操作的舊思維、舊習慣在玩原本是被動投資工具的ETF。由於ETF交易方便,各種主題一應俱全,加上不是個股,投資人不用選股、研究財報,更不用擔心公司被掏空或倒閉,真是太適合波段操作了。

例如:你覺得電動車前景看好,市場就有電動車ETF。人家已經幫你打包好了,你不用研究電動車產業、有哪些公司股票上市、哪一家獲利比較好,也不用擔心買錯股票、不用計算目前股價是否便宜。反正電動車ETF買下去就對了。萬一行情不如預期,很簡單,停損賣掉。

更有甚者,既然主題式ETF是由基金公司構想出來的,與其推出電動車、半導體、人工智慧這類具體產業的主題,不如弄一些抽象而又迎合投資人的形容詞:高成長、高股息、低波動等,再加上槓桿型、反向型ETF可以強化獲利速度,讓投資人幾乎無法拒絕。

市值型ETF買的是市場指數,是一個有效率的投資組合。投資人不用做研究,只要買進市場指數並長期持有,就有難以匹敵的報酬,這是有理論依據的。但跟隨流行,推出各種受歡迎主題的投資組合,則不是這麼一回事。說白一點,不用做功課,買進ETF長期持有就可以發大財,只限於原始的市值型。

如果你認為人工智慧或電動車未來前途無量,千萬不要以為閉著眼睛無腦買進人工智慧或電動車ETF就大功告成了。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請花時間好好研究這個產業以及每一家公司,然後再決定如何投資。這個步驟絕不能省略。

別誤會,我不是說人工智慧、電動車、半導體產業的ETF沒有前景或不看好,而是說,這些主題型ETF本質上與台灣50、標普500或MSCI全球指數基金有很大的不同,投資人應當有所認識。

寫到這裡,不禁感嘆:究竟有多少投資人長期操作ETF賺錢了?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5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51期)謝謝!

延伸閱讀

美債ETF漲聲響起!專家:坐等明年降息賺價差 可挑「這種債」

巴菲特好友查理.蒙格辭世! 專家:「這七句金言」至今對我仍非常受用

孟格與巴菲特的傑作 投資蘋果報酬率高達379%

巴菲特戰友 波克夏副董事長孟格99歲辭世

相關新聞

財務穩健是鐵律 建商鄭偉毓從失敗中圓夢

採訪攝影當日,鄭偉毓特地換上一身白色硬挺的襯衫,進入工地後,眼睛不忘掃射細節:牆上版模平整度、窗框邊材顏色……拍照完即轉頭交代注意事項。 「嘉麗建設」是台中海線新竄起的在地建商,董事長鄭偉毓正在籌備的四個新案,有一半是當地老牌建商自動上門的合作。成功的背後,是由無數失敗交換而來。

歐美人士訪台首選 飛亞旅行社推客製化深度旅遊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資料統計顯示,2024年1月至9月,來台旅遊人次為554.5萬,比去年同期增加27.1%;出國累計人次則為1,275.3萬,比去年同期增加51.4%。顯見台灣的出境人次遠遠超過入境人次,約為2.3倍。長期經營國際旅客入台旅遊的「飛亞旅行社」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懷紳表示,2024年的入境人次原本預估將超過1,000萬,但前三季的數據明顯有落差,可見台灣旅遊在推廣上有加強的空間。

連鎖加盟起家 拉亞漢堡協助加盟主打團體戰

在台灣隨處可見的早餐店,其實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業態。日本、韓國幾乎沒有早餐店,美國、東南亞、中國也只有為數不多的選擇,只有台灣不僅密度非常高,還有各式各樣的種類,和充滿人情味的熱情氛圍。早餐店成為獨特的街頭風景,伴隨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

川普的關稅不是只有一種用法和效果

即將回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公開說他喜歡關稅,要用關稅做他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也有人稱他為「關稅人」。但大家都害怕他的關稅會落到自己頭上,或者造成全球經濟的不安。而很多人也主張關稅是不好的保護主義,會使物價上漲或造成通貨膨脹及其他經濟問題。但川普卻說他的關稅很好,並未造成通膨,而且可逼某些國家交給美國政府很多稅金,讓美國可以做更多事。

錯誤是投資人的朋友

筆者所研習的二胡班最近舉辦成果發表會。儘管勤於練習,加上老師非常有耐心地鼓勵與教導,我們仍舊頻頻出錯。有的同學因此氣餒,覺得自己實力不夠,而放棄參加演出。對此,我的感觸頗多。也許音樂演奏是一種講求精確的技藝,不容絲毫錯誤,但作為一個股票投資人,錯誤對我來說,不僅稀鬆平常,還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引小黨候選人入殼 中共透過民間公司滲透台灣政黨

台灣知名反共網紅「八炯」(本名溫子渝)與台灣創作歌手「閩南狼PYC」(本名陳柏源),2024年12月6日在八炯的YouTube頻道「攝徒日記Fun TV」,上傳一支《中國統戰紀錄片》上集的影片,揭露中共透過收買網紅、體育教練等各界人士當中共傳聲筒,統戰台灣的傳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