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賈伯斯「親簽126元支票」拍賣!落槌價漲9000倍達116萬元

台灣大道傳連環車禍 疑1車撞機車釀4人傷送傷

缺蛋缺電缺工更缺安全感 「缺」字獲選台灣2023代表字

長期投資人需設立投資公司嗎?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撰文/林茂昌】

又到了繳納綜合所得稅的季節。長期投資人,看著逐年增加的稅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是財富累積的必然結果。但股息逐年增加,要繳的稅當然也就增加了。雖說納稅是義務,有所得就要繳稅天經地義,但誠如財政部入口網站的稅務宣導文──「合法節稅是權利」,該如何節稅呢?答案很清楚,就是設立投資公司。對一般人來說,這是技術性很高的事,我們有必要為了少繳一點稅,弄得那麼複雜嗎?所以,憂的是,每次想到設立投資公司,就一個頭二個大。

先聲明,這裡探討的是長期持有的投資方式,不適用短線進出、波段操作者。

設立投資公司如何節稅?

設立投資公司的節稅原理,在《所得稅法》42條規定:「公司投資國內其他營利事業,所獲配之股利,不計入所得課稅。」其立法精神在於:「消除重複課稅,無論轉投資層次之多寡,投資收益僅在營利事業階段課徵一次營利事業所得稅。俟盈餘分配予個人股東時,由個人股東併計綜合所得總額課稅。」意思是說,以投資公司持有國內上市上櫃公司股票,每年所收到的股息免稅!但如果你把投資公司所收到的股利,配發給投資公司的股東(也就是你自己),就要併入你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了。

因此,以節稅為目的的投資公司,大部分都不會分派盈餘給股東,而是把這筆錢再投資,或是以費用方式「處理」掉。總之,由於不分派盈餘給股東,投資公司的帳上就有「未分配盈餘」,依規定必須課5%的未分配盈餘稅。

我們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說明。假設你一年的股息收入200萬元,加上其他種所得,個人綜合所得稅的稅率級距為20%,股息的稅額為40萬(200x20%=40),扣除股利扣除額8萬,應繳32萬元。

若是以投資公司持有這些股票,則200萬元的股息免稅,全數為保留盈餘,扣除法定盈餘公積10%,須課5%的保留盈餘稅9萬元(200x90%x5%=9)。

兩相比較,初步可以省稅23萬元(32–9=23),尚未計算可省下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這就是投資公司節稅的基本原理。

設立投資公司的費用

接下來,我們要考慮設立投資公司的費用。成立投資公司,你可以選擇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這部分有很多細節、處處都是學問,必須請教並委託會計師,請他依照你的規模和投資習性,設計公司架構,這是公司設立當年才有的一次性費用。另外公司設立登記地址的選擇,設立之後的每個月的帳務處理、每年報稅諮詢也需要費用。實際數字多寡視個案而定,但無論如何,以平均每年可省23萬,支付這些費用應該綽綽有餘。

但這只是費用的部分而已,如果可以花點錢請人解決就還好,重點是,一旦成立公司之後,你的思考和行為會逐漸改觀。

當然,你永遠可以把投資公司視為單純的節稅工具,完全不考慮其他發展。按照現行《公司法》,只要一人即可成立有限公司,而股份有限公司若不設置董事會,只需二人(一董一監)即可成立。在這麼簡單的股東結構下,幾乎不需要拉親朋好來當公司的人頭股東,免除掉將來許多可能的糾紛,並維持最基本的運作模式,與自然人狀態所差無幾,只是記帳報稅比較麻煩而已。

然而,投資公司是畢竟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有所謂的「法人格」,終將影響你的想法與決策。就以法人可以永久存在這點來說,你將會考慮企業承傳的問題,接著就是如何布局。另外,由於股息的邊際稅率大幅降低,每年所省下的稅金也就越來越多,使得再投資金額快速增加,在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與滾雪球效應下,規模加速壯大。總有一天,你不得不去思考接受新股東、招募員工、擴增營業處所、乃至於更遙遠的企業定位問題。這些問題,在自然人規模下幾乎不存在。

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一條路是安步當車,以自然人的方式累積財富;另一條路賦予你的投資部位一個「法人格」,從此開啟投資的新樂章。一條路輕鬆自在,但要多繳稅;另一條路可以把稅省下來再投資,淨值加速成長,但日子也更為繁忙。筆者認為這並不是孰優孰劣的問題,而是個人偏好的問題,而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自然人路線,已經有很多的典範,拙文〈財務自由沒有你想的那麼難〉中羅列了許多位隱形富翁。顯然,他們有他們的追求,財富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法人路線,其實也很清楚,許多小型投資公司白手起家的創辦人便是典範。筆者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們頭腦敏銳,積極布局。對他們來說,財務自由固然可貴,享受投資成功的成就感與刺激似乎更重要。

回到主題,「你需要設立投資公司嗎」?這個問題千萬不要侷限在節稅的層次,而是要問,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5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5期)謝謝!

延伸閱讀

搶在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 法人搶買豪邸節稅

綜所稅申報倒數 安新建經分享「房東、貸款族都該知道的聰明節稅法」

安新建經提醒這兩族群應善用「列舉扣除額」 聰明節稅

薪水要繳的稅一毛錢都很難省!他不藏私公開「7個節稅方法」

相關新聞

大稻埕品牌「大春煉皂」 傳承百年的三代故事

「大春煉皂」創始於1923年。第三代李國禎、李國榮兄弟接手後,經過數位化整頓,代工業績成長三倍。為了堅守爺爺「對環境要有責任」的理念,成立「中華民國友善再皂協會」回收香皂,再製後提供給有需要的社福機構,善盡社會責任。

衝突不斷升級 《聖經》預言中的以色列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聖經》預言中說,以色列應上帝之許復國,之後不會再被消滅。自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以來,衝突不斷升級,第六次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以色列將面臨怎樣的命運?

雞蛋一身是寶 蛋寶生技推動「蛋循環經濟」

雞蛋是民生必需品,台灣人愛吃雞蛋,一天的需求量約是12萬箱,相當於2,400萬顆。這麼大量的蛋,所產生的蛋殼數也十分可觀,而為了讓蛋殼可以再利用、進入產業循環,台灣蛋業龍頭「勤億蛋品」科技公司早在十年前便開始著手蛋殼的研發與再利用,並與不同業者合作製作手提袋、馬克杯、襪子、陶器、面膜等各類型產品,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從經濟學的「雙面獨占」看藍白合

經濟學在某些假設下,證明「自由競爭」市場可以得到最有效率的生產均衡,而達到某種意義的最大社會福利,因此多數學者在一般情況多主張採取自由競爭。而經濟學用更符合現實的假設就相當清楚證明,「獨占」和「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常會造成低效率和不公平的結果,也會傷害社會福利,因此學者及大部分人都反對獨占。

究竟有多少投資人操作ETF賺錢了?

這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金融商品當屬「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d Traded Fund,簡稱ETF)了。世界各國的ETF都出現爆炸性成長。不論從淨值、發行檔數、交易金額看,都是如此。根據Statista的統計,全球ETF在2003年有276檔,約2,000億美元的規模,到了2022年計有8,754檔,約10兆美元的規模。台灣的ETF也是百花齊放,首檔0050在2003年發行,規模35億台幣,到2023年已有240檔以上,規模破3兆台幣,受益人人數達640萬,號稱全國每4人即有1人持有ETF。

刀隨心動內心世界盡顯 名家高敬維談技巧之外的世界

雕刻,不同於繪畫的層層疊加,以刀去除多餘部分,因此又稱減法藝術。雕刻的題材多元廣泛,西方以米開朗基羅為代表,東方則以龍門、雲岡石窟為人所熟知,餘多存於廟堂之中。而東、西方對藝術的看法,從「毫芒雕刻」可看出端倪──西方借助放大鏡、顯微鏡;而東方以刀就心,不靠工具就能在1公分見方刻上百字,台灣雕刻名家高敬維還曾刻上千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