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閃!40歲李佳穎被求婚 見小9歲男友捧1.3克拉鑽戒下跪噴淚

處理性騷案反問被害人「為何不跳車」 許嘉恬遭民進黨停職

從PC配角到AI霸主 輝達整合3利器讓英特爾稱臣

傳統布袋戲 後生可期

▲「雷音劇坊」自行創編的《鯽仔魚娶親》,榮獲了2022年第16屆金掌獎「評審團特別獎」。雷音劇坊提供
▲「雷音劇坊」自行創編的《鯽仔魚娶親》,榮獲了2022年第16屆金掌獎「評審團特別獎」。雷音劇坊提供

【撰文/陳平】

每年黃曆二月初二,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大管家「土地公」的誕辰,也是民俗中的「頭牙」或稱「龍抬頭」的吉日。每到這天,各土地公廟前依例請來布袋戲團前來扮仙祈福。即使台灣早已脫離農村社會,擺下盛大謝神儀典熱鬧一番,依舊是善男信女心中的大事。

▲黃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各土地公廟前依例請來布袋戲團前來扮仙祈福。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黃曆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各土地公廟前依例請來布袋戲團前來扮仙祈福。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一口說出千古事」

此時只聞台上鑼鼓喧天,戲偶飛天鑽地,好不熱鬧!然而,在社會環境丕變與人才凋零的今日,傳統布袋戲團前場演師加上後場樂師現場演出的畫面已不多見,時下布袋戲演出的音效、口白多半都是事先預錄,只留台上二位操偶師支撐大局。雖然對神明的心意依舊,台下卻少了扶老攜幼的觀眾以及小販湊熱鬧的人聲鼎沸,徒留神明獨納信眾與廟方的一片誠意。

布袋戲的式微,宮廟戲台前不再有熙熙攘攘的觀眾是現實寫照。然而,這個最能代表台灣傳統文化的藝術表演,卻在近年來重新走入大眾視野,有逐漸翻轉向上的趨勢。除了民間學者專家的提倡外,政府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自2009年起,開始逐年登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及重要傳統工藝」,並開展對該項藝能或技藝傳習教學的資助,各類「藝生」由此而生。

其中,「傳統布袋戲」門類,最廣為人知的,當屬當年還客串侯孝賢電影如《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等的李天祿大師。李天祿之子、現年已92高壽的陳錫煌老先生,目前則是台灣唯一獲得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布袋戲類保存者」與「古典布袋戲偶衣飾盔帽道具製作技術保存者」兩項國家肯定頭銜的全方位藝師,主要由他帶領年輕一代,重拾傳統布袋戲的輝煌。

此外,雲林縣政府也於2007年開始,在素有「布袋戲故鄉」的虎尾鎮,舉辦有布袋戲界奧斯卡獎之稱的「金掌獎」活動,以鼓勵布袋戲表演藝術。2022年,成軍甫兩年的「雷音劇坊」自行創編的《鯽仔魚娶親》,榮獲了第16屆金掌獎「評審團特別獎」。令人驚訝的是,雷音劇坊的主演群――陳建霖、李奕賢、陳冠霖、陳韋佑等四人,都是老藝師陳錫煌的藝生或學生,不僅個個年輕,更是都可獨當一面的一時之選。

「十指弄成百萬兵」

其中,27歲的雷音劇坊團長陳建霖,2021年即榮獲第15屆「金掌獎」、第3屆「青年金掌獎」雙入圍;28歲的李奕賢是國寶藝師李天祿曾孫、「亦宛然」第四代傳人,另於2022年榮獲第4屆「青年金掌獎」最佳團隊獎;27歲的陳冠霖目前是「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接班主演藝師;38歲的陳韋佑則是彰化「彰藝園掌中劇團」第四代團長,並曾於2020年榮獲第2屆「青年金掌獎」最佳主演獎。

他們四人皆鍾情於傳統布袋戲,目前也都分別在中、小學,甚至大學社團教學,以傳承傳統布袋戲為己任。從這些優秀的年輕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台灣傳統布袋戲的新希望。在現今科技業掛帥的台灣,他們為什麼會投注心力在這個貌似夕陽的產業?這四位年輕傳統布袋戲藝師的心路歷程,值得我們品味。


布袋戲小百科

根據維基百科介紹,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中國大陸,後在台灣蓬勃發展的地方戲劇,與宗教信仰、天地神人關係、經濟時令、文化價值的傳承與維繫既定社會階層的穩定性緊密關聯。

布袋戲的歷史相當久遠,中國古籍《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朝宮廷宴會的禮單上就有掌中木偶戲。

18世紀時,根據演出場所的不同,布袋戲分為室外演出的「野台戲」與在劇院演出的「內台戲」。其中,野台戲是戲班應邀請到各地演出,後來漸漸變成以迎神、謝神、祝壽為目的的表演,布景較為簡單,演出人員也較少。

台灣布袋戲早年多從大陸漳州、泉州流傳過來,由於保留了一百多年沒被破壞的社會架構及傳統語言(河洛語),提供了布袋戲良好的研究與展演環境。在台灣,因布偶大小,大致可分為傳統布袋戲、金光布袋戲、霹靂布袋戲。傳統的布袋戲偶尺寸較小,不到三十公分高,金光戲戲偶高約三十公分,電視霹靂布袋戲偶則大到七、八十公分。

1750年代,大量漢族閩南移民進入台灣,布袋戲也隨之傳入,其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被稱作古冊戲,口白較則文雅多詩詞,講求動作的細緻性,伴奏音樂以南管音樂、北管音樂為主。

1920年代,以武俠戲為主的布袋戲逐漸在民間發展,與先前傳統布袋戲主要的不同,在於劇情上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如《七俠五義》、《小五義》等。因表現手法重視各種奇特劍招與武功的展現,故稱為劍俠戲。

戰後的1950年代,金光布袋戲開始在中南部各地的野台戲中開始發展。除了在劇情上仍延續劍俠戲時期的武俠內容外,也開始新創劇情及主角。1960年代初期,電影戲院演出布袋戲相當普遍,但野台金光布袋戲仍是鄉村地區的重要娛樂之一。

1970年,黃俊雄主演的內台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於台灣無線電視台演出,口白、劇情俱佳,曾締造全台灣97%的超高電視收視率。1980年代中期,黃俊雄之子黃文擇與黃強華在接續了父親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以後,開創了聲名大噪的霹靂布袋戲。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2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2期)謝謝!

延伸閱讀

來雲林布袋戲館包場!觀賞藝師操偶、重溫童年廟口追劇回憶

好壯觀!68棚布袋戲大拚場 為芬園福德宮土地公祝壽

海科館「嬉偶戲」表演 大小朋友布袋戲戲迷重溫舊夢

掌中劇資深藝師朱振源75歲辭世 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

相關新聞

投資股票需緩緩致富

認真做股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了二種行為謬誤。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假設性的案例。

傳承台灣「美好年代」掌中戲大師陳錫煌的人生寶典

掌中戲,或稱布袋戲,原是古老社會大戶人家才能欣賞的精緻藝術。台灣至今仍保有這門技藝的關鍵人物,是如今高齡92歲的國寶藝師陳錫煌。面對當今社會風氣的改變,他揚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

蔡介欽首創機能布襯衫 穿商務襯衫也能跑馬拉松

離開熟悉的國際貿易及工廠管理,蔡介欽41歲首次創業,踏入成衣領域才發現沒那麼容易。經歷產學合作,找代工廠,成功把機能布料拿來做商務襯衫,成為業界第一人,過程中克服各種難題,從設計研發、網路行銷到顧客服務,蔡介欽無不是從零開始。

全球化是死了還是將得到新生命?

全球化是過去幾十年描述世界趨勢最重要的用語,但近年來各界對全球化有很多反思和批評,過去領導全球化的美國更採行了不少好像違反全球化的政策,不少人說現在是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甚至全球化已死。然而全球化的定義其實並不確定,被反、被去、被說是死去的全球化,並不見得是很多人理想中想追求的那個全球化。更精確地講,最近的全球趨勢,比較像是要由沒有世界政府管理而不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全面價格競爭,走向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局部性合作。兩者都不是最理想的情況,也不一定那一個比較好,但新的趨勢比較可能是未來達成真正理想全球化世界的途徑。

亞洲偶戲文物典藏家 林經甫的斷捨離之道

婦產科名醫林經甫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偶戲文物,卻在2020年一口氣全數捐給台灣博物館,奉行斷捨離人生之道。不僅文物收藏,更成立台原偶戲團、納豆劇團,延續偶戲文化不遺餘力。熱愛藝術、對美學有所堅持的林經甫,如何活出優雅自信人生?

整合AI、大數據 房地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化

隨著科技發展,各領域商業活動逐步數位化,電商已殺成紅海,房地產業則才開始向科技靠攏,繼FinTech(金融科技)之後,PropTech(Property Tech房產科技)成為熱門詞彙,整合AI、大數據、VR等科技,透過精準配對、實境賞屋、智慧門鎖、實價登錄等運用,使得房地產交易更輕鬆、準確、透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