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羽球/最受信賴體育名人!戴資穎第4度獲獎喊開心

27歲台男遊泰遭綁至緬甸…跳樓逃脫摔癱 刑事局通報營救

屏東憲兵隊士官長 空軍基地內騎車摔入水溝身亡

倉促解封亂象生 中國經濟復甦前景堪慮

中共突如其來地解除極端清零政策後,沒有迎來民眾「報復性消費」,而是集體陷入搶藥看診恐慌。路透
中共突如其來地解除極端清零政策後,沒有迎來民眾「報復性消費」,而是集體陷入搶藥看診恐慌。路透

【撰文/金雨森】

中共突如其來地解除極端清零政策後,沒有迎來民眾「報復性消費」,而是集體陷入搶藥看診恐慌。中國經濟仍受疫情和政治箝制影響,不僅拖累復甦力道,更令人質疑能否恢復過往榮景。

中共倉促解封 民眾恐慌搶藥

為快速撲熄白紙革命的火種,中國政府突然在2022年12月7日公布鬆綁防疫措施「新十條」,不再提及「堅持動態清零」,也取消臨時封控、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患者的居家隔離等限制。政府臨時政策轉向使得染疫人數、死亡人數增加,甚至發生焚化爐不足、冰櫃全滿的慘狀,中國民眾沒有因為鬆綁而心安,反而陷入嚴重的集體恐慌中。

在中國多個城市,出現大批民眾上醫院、大排長龍看診,以及民眾湧向藥房搶購買防疫藥物、感冒藥、退燒藥、止咳等藥物,導致醫院門診忙得昏天暗地、感冒藥物嚴重缺貨。中國這波搶藥潮也開始波及國外,已發生澳洲華人購買止痛藥「必理痛」並寄給中國的家人朋友,使得「必理痛」銷售一空,也有不少香港人同樣購買大量止痛退燒藥寄回大陸,台灣也爆出「普拿疼」缺貨情事。

「桃」過疫情

在恐慌情緒蔓延、藥物缺貨及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當網路謠傳「水蜜桃罐頭是感冒神藥」時,水蜜桃罐頭立即登上中國網路熱搜關鍵字排行榜,中國各大平台、超市的水蜜桃罐頭轉眼間賣光。即使官媒和廠商跳出來澄清「水蜜桃沒有療效」,要民眾理智,中國網友卻說買水蜜桃只是希望「桃」過疫情,有的還反嗆:「大家都知道沒效,就是圖個吉利。」

除了水蜜桃,也爆發檸檬搶購潮。在2022年12月8日的上海市政府記者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宣導防疫時說:「沒有症狀或有一點鼻塞,用新鮮檸檬泡溫水喝就行了。」此話一出,民眾瘋狂購買,檸檬價格連番上漲。

中國消費需「3至6個月」恢復正常

外界期待中國疫情解封能快速復工、復產,或是出現「報復性消費」提振買氣,提振萎靡的經濟,但中國經濟學家則認為疫情升溫仍給復甦帶來陰影。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說,「一個國家在感染病例快速上升過程中,尤其是在老百姓對感染還有一定恐懼的情況下,對當期經濟的衝擊不能低估。」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伊凡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也認為,中國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與病毒共存,消費可能要在3到6個月後,才能接近正常水準。因此,當疫情持續影響勞動力生產和供應鏈時,中國短期內經濟好轉可能性不高。

解封「新十條」發布後,民航市場復甦相當快速,客運航班量大增67%,「春運」訂票量更爆增近8.5倍,飯店和旅遊平台的瀏覽次數也跟著暴漲。根據中國民航局「安全有序恢復航空運輸市場的工作方案」,今(2023)年1月31日前,將客運航班量恢復數量的目標設置在2019年日均量的88%。

雖然這只限於中國國內交通,尚未擴及國際航班,但中共駐美國大使秦剛去(2022)年12月12日表示,隨中國防疫政策放寬,未來相關措施將進一步鬆綁,國際旅行將更便利,暗示將放寬境外人員往來中國的限制。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中國國航、中國東航、南方航空也對中共開放國際航線抱持信心,有望迅速恢復。

政治體制才是中國經濟的最大挑戰

但恐懼仍纏繞中國民眾心頭,即使宣布鬆綁,誰都怕中共會在未來為了控制人民,再度宣布實施全面管制。民營企業自然無法放心做生意,更不敢將生意做大,引起官方「關切」。外國企業也怕中共政治干擾,美國商會表示,很多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對2023年前景表示無望。有61%在中國的德國企業沒有增加投資的計畫,甚至有10%考慮退出中國市場。外國投資人也不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已連續10個月拋售人民幣計價債券。

解除極端封控只是中國經濟復甦的第一步,還有房市危機、社會高齡化、外資撤離、美國供應鏈脫鉤等問題,等著看習近平如何應處。但真正阻礙中國經濟前行的,追根究柢還是中共黨國經濟體制問題。習近平殺富濟黨的「共同富裕」和控制人民的極端清零政策,已證明中共的本質「假、惡、鬥」,自建黨以來從沒變過。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1期)謝謝!

延伸閱讀

中國解封和美恐再升息拉扯 亞股走勢分歧

陸將解封 台商經營策略要轉變

王毅秦剛破格升官,中國「戰狼外交」將變本加厲

葡萄王去年營收首度突破百億 創新高

相關新聞

投資股票需緩緩致富

認真做股票,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了二種行為謬誤。現在,讓我們來看一個假設性的案例。

傳承台灣「美好年代」掌中戲大師陳錫煌的人生寶典

掌中戲,或稱布袋戲,原是古老社會大戶人家才能欣賞的精緻藝術。台灣至今仍保有這門技藝的關鍵人物,是如今高齡92歲的國寶藝師陳錫煌。面對當今社會風氣的改變,他揚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

蔡介欽首創機能布襯衫 穿商務襯衫也能跑馬拉松

離開熟悉的國際貿易及工廠管理,蔡介欽41歲首次創業,踏入成衣領域才發現沒那麼容易。經歷產學合作,找代工廠,成功把機能布料拿來做商務襯衫,成為業界第一人,過程中克服各種難題,從設計研發、網路行銷到顧客服務,蔡介欽無不是從零開始。

全球化是死了還是將得到新生命?

全球化是過去幾十年描述世界趨勢最重要的用語,但近年來各界對全球化有很多反思和批評,過去領導全球化的美國更採行了不少好像違反全球化的政策,不少人說現在是在反全球化、去全球化、甚至全球化已死。然而全球化的定義其實並不確定,被反、被去、被說是死去的全球化,並不見得是很多人理想中想追求的那個全球化。更精確地講,最近的全球趨勢,比較像是要由沒有世界政府管理而不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全面價格競爭,走向重視公平、安全和環境的局部性合作。兩者都不是最理想的情況,也不一定那一個比較好,但新的趨勢比較可能是未來達成真正理想全球化世界的途徑。

亞洲偶戲文物典藏家 林經甫的斷捨離之道

婦產科名醫林經甫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偶戲文物,卻在2020年一口氣全數捐給台灣博物館,奉行斷捨離人生之道。不僅文物收藏,更成立台原偶戲團、納豆劇團,延續偶戲文化不遺餘力。熱愛藝術、對美學有所堅持的林經甫,如何活出優雅自信人生?

整合AI、大數據 房地產業數位轉型持續進化

隨著科技發展,各領域商業活動逐步數位化,電商已殺成紅海,房地產業則才開始向科技靠攏,繼FinTech(金融科技)之後,PropTech(Property Tech房產科技)成為熱門詞彙,整合AI、大數據、VR等科技,透過精準配對、實境賞屋、智慧門鎖、實價登錄等運用,使得房地產交易更輕鬆、準確、透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