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終於被降雨訊號填滿了」 專家:今愈晚雨勢愈明顯

清晨4時24分花蓮規模3.1地震 最大震度2級

春雷乍響下雨了 吳德榮:未來一周兩波鋒面雨帶移入

回顧世界三年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 美聯社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 美聯社

【撰文/何清漣】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2022年12月,新冠變種Omicron在中國大爆發,預測疫情高峰將持續1至2個月,中國政府的抗疫方針立刻從「壓平感染」的「清零」變成「放開感染快速過峰」,採取躍進式方式集體免疫。疫情流行全球三年,世界各國採取了三類模式抗疫,但最後殊途同歸,基本都走上集體免疫這條道路,只是中國付出的代價最大。考察一下各國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只能說人類很不幸,經受疫情折磨的同時還要經受政治壓制。

各國防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自從COVID-19流行後,世界各國都驚慌失措,嘗試過各種方式。美國民主黨視「病毒是上帝送給左派的禮物」,以防感染為名推行了郵寄選票,為選舉舞弊打開大門。歐美各國輿論先是羡慕「中國封城抗疫」模式,認為非常有效,只是沒法在西方國家實行。各國因地制宜,採取局部封鎖方式,比如義大利封了幾個地方,後來都不了了之。

「大重置」的提倡者、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史瓦布(Klaus Schwab)在疫情傳播高峰的2020年6月3日,以一篇文章〈大重置的時機到了〉(Now is the time for a 'great reset'),宣布各國應該實行疫苗護照,重置公民權利。但各國公民意識到這是限制甚至剝奪公民權利時,都採取各種行動反對。

2021年7月,拜登提出「挨家挨戶」上門接種新冠疫苗的計畫,繼而對聯邦雇員發出強制疫苗令。拜登政府的疫苗計畫遭遇到的反對來自政界、醫療界、社會公眾等各方面,最激烈的來自民主黨內,最後兩位聯邦法官在兩起上訴中,判決疫苗令違憲,拜登的強制疫苗與疫苗護照終於破產。

歐洲各國當中,走得最遠的是法國,2022年1月17日,在參議院的堅持下,法國國民議會給法案文本增加了一個重要內容,16歲以上國民需要疫苗通行證,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放出狠話:不打疫苗將沒有自由出行權利。這種通過疫苗通行證重置公民權利的政府意志,遭遇法國全國抵抗,引發全國大罷工。如果馬克宏不是借緊接著發生的俄烏戰爭順坡下驢,將此議陰乾,還不知如何搭建臺階。

英國在前首相強生當家那段時間,有關「封閉防疫」與「放開形成集體免疫」爭論過兩次,第一輪集體免疫論被罵個臭頭,第二輪爭論之後,實際上也走上美國式放開形成集體免疫能力這條道。

加拿大的抗議最激烈,美加邊境上卡車司機的抗議延續幾十天。儘管政府採取很多過界的手法侵犯公民權利,但疫苗護照也未能成行。

COVID-19為什麼在非洲無所作為

非洲是全球防疫醫療條件最差的區域,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超過三分之二的非洲人接觸過新冠病毒,據《聯合國新聞》(Un News)2022年10月20日報導,非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停滯不前,非洲平均接種率僅為24%,僅有三個國家達到世衛組織要求的接種70%的目標。

醫療防疫條件這麼差的非洲,為什麼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反而相對平靜?不少人分析,非洲各種惡性疾病流行,在非洲公共衛生安全的優先事項裡,新冠甚至不被看作是一種惡性傳染病。比如2022年2月份奈及利亞爆發不明傳染病,不到一週內造成15人死亡、104人感染;2019年非洲因瘧疾導致死亡的人數約38.6萬,每2分鐘就有一名非洲兒童死於瘧疾。霍亂、鼠疫等甲級傳染病在非洲年復一年,殺人不倦。因此,在非洲病毒界裡,新冠連小弟弟都算不上。有人開玩笑說,如果非洲只有新冠爆發,哪怕是比美國嚴重100倍,那也叫「國泰民安」。

也因此,儘管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經常呼籲世界關注非洲新冠大流行,但非洲卻相對安靜,疫苗護照自然也無從提起。

花費浩繁巨大的中國抗疫

就在世界各國出於各種原因先後採取集體免疫這一方式之時,中國模式一度大放異彩,經譚德塞在各種WHO會議上多次揄揚,西方國家甚至一度對中國式抗疫心生嚮往,只恨本國國民不聽話,沒法子讓他們乖乖待在家裡。如果這種做法堅持到2022年冬奧會結束,中國也許是另外一番光景。但中國政府堅持清零,核酸檢測耗資巨大。而且最後因為限制民眾出行,引發強烈民怨,終於導致2022年11月底的白紙運動,至今還有多人被捕關押。

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2022年5月發布的估算統計,以每48小時接受一次檢測的頻率計算,占總人口比例30%的中國大型城市每年的檢測費用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若將這樣的做法推廣到覆蓋全國70%的人口,估計每年耗資可高達2.5兆元人民幣。

因為估算標準(檢測頻率、單次檢測價格等)與高盛不同,中國的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5月經過估算認為,如果所有二線以上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每月總費用上限可達1,212億元,約合一年1.45兆元人民幣。

無論這筆核酸檢測費是一兆還是兩兆的,在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者看來,都是一種錯誤的防疫策略。這個防疫策略已經被白紙運動後,被迫放開後的疫情爆發所證明是錯誤的。

白紙運動之後,全中國陸續放開,疫情爆發緊緊相隨。最開始還有人埋怨不該放開。但一篇根據疫情資料做的回顧分析講清楚了這件事情,這篇文章標題名〈10億人的27天〉。基於資料分析,文章的重要結論是:中國的群體感染實際在2022年11月底就開始了。北京是全國首個進入群體感染的大城市,時間點是11月27日。接下來是重慶、武漢、昆明、成都……截至12月9日,全國已經有2.4億人已經踏上群體感染的道路——筆者注明:從那以後,疫情持續爆發式增長,加上鼓勵陽性者上班,現在應該有超過3億多人感染了。

該文對中國發出預警:「從香港、新加坡、台灣的資料看,Omicron變異株帶來的第一輪感染一般會持續2到4個月左右,從疫情開始到峰值的用時是總持續時間的一半,約為1到2個月……可能將死亡170萬人,一個巨大的數字。可能不少人會有疑問:現在選擇放開,真的合適嗎?答案很簡單,我們(中國)不僅現在就應該放開,而且本應該在一個更早的時間點放開。那個時間點,正是今(2022)年3月。」

其時正是冬奧舉行之後,俄烏戰爭發生之時。西方當時因中國清零抗疫,供應鏈斷裂,正在對中國恢復供應鏈「聲聲喚」。外界無法弄清楚中國高層在想什麼,只知道當時的第一要務是習近平二十大的連任問題,本人當時猜測是:因為清零推行的健康碼與行程碼,可以對社會實施最嚴格的管控,解封可能得等到二十大之後。

中國回歸集體免疫,大重置疫苗護照夢碎

號召世界實行「大重置」的克勞斯‧史瓦布參加了2022年在亞洲舉行的APEC峰會,11月19日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記者田薇的採訪。在採訪中,史瓦布稱中國是「我尊重中國在過去 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是許多國家的榜樣。……中國模式是對其他國家非常有吸引力的模式。」宣布「世界將發生系統性轉變」。史瓦布一向對中國模式青眼有加,〈大重置的時機到了〉一文中,他明確宣示:要加強政府對經濟、資源的控制,通過疫苗證加強社會控制,北京是大重置當中的重要角色——須知,政府控制資源配置與經濟正是中國模式的核心,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成功地實施了健康碼制度。

比較奇幻的是,史瓦布讚揚中國模式不到10多天之後,中國放棄清零,與清零相伴生的健康碼與行程碼這種嚴重限制人身自由的「疫苗護照」也將失去作用。正在新冠疫情中掙扎的中國人總算重新獲得了行動自由這一人生基本權利。

事到如今,結果已經很清楚:大重置想通過疫苗護照對全球人口實行控制是不可能的。如果中國都無法繼續強推健康碼制度,那麼在其他國家更難推行。隨著時間推移,相信這場改變了美國方向的疫情將會有更多黑幕曝光。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1期)謝謝!

延伸閱讀

AUKUS遇波瀾?美重要參議員促拜登 別賣最先進核動力攻擊潛艦給澳洲

拜登華府簽署弔唁簿 向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致哀

日經產大臣籲民主國家重建新秩序 因應專制強權

普亭下令停火36小時!拜登受訪偷酸:我想他正試圖喘口氣

相關新聞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陳韋佑曾是攝影師取景鹿港的小小模特兒,七、八歲的他站在板凳上操偶,氣勢十足。他記得,每次跟大人同台演出,阿公都會給他一疊鈔票,「我一直以為布袋戲是用來賺錢的。」

天生藝師陳冠霖勤學不怠 傳承精湛掌藝

「趙匡胤如果在台北,就要講文言文,去中南部的話,他就會改講白話文。」大夥哈哈笑之後,陳冠霖接著嘆道,「現在的孩子都不講台語了,只能先從操偶教起。」 他從小因想學布袋戲而自行「禁足」多年,學成後,卻看到下一代的台語已不輪轉,連普通台語都不太會講,何況是聽懂傳統布袋戲的文言文?但他對布袋戲的熱情,依然不減。

頂著超級光環 「亦宛然」第四代李奕賢突破自我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是富二代,可以少奮鬥二十年,但大樹底下不一定好乘涼,個中滋味李奕賢最清楚。從阿祖李天祿創立「亦宛然」掌中劇團,傳給阿公李傳燦經營,伯公陳錫煌(從母姓)78歲時另立新團,再到李奕賢,是第四代。

傳統結合創意 陳建霖「雷音劇坊」響徹雲霄

一邊熟練地雕刻布袋戲偶頭,三兩下就看出了輪廓,一邊用流利的台語說:「下次我想要刻自己。」今年27歲的青年藝師陳建霖靦腆笑著,曾有機緣雕刻副總統賴清德的頭像,三天的時間刀出的模樣,入木三分,神情活靈活現。

傳統布袋戲 後生可期

每年黃曆二月初二,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大管家「土地公」的誕辰,也是民俗中的「頭牙」或稱「龍抬頭」的吉日。每到這天,各土地公廟前依例請來布袋戲團前來扮仙祈福。即使台灣早已脫離農村社會,擺下盛大謝神儀典熱鬧一番,依舊是善男信女心中的大事。

西瓜哥哥「轉大人」 李岳不惑之年的新人生

知名兒童律動節目主持人「西瓜哥哥」李岳,2015年開舞蹈教室,2021年離開工作了20年的節目,展開中年的探索之旅。目前40歲的他擁有藝人,舞蹈教室CEO,電視、電台、直播主持人,YouTuber,童書作家等多重身分,為自己的事業添加多筆色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