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財神爺敲門!萊爾富花20元抱走統一發票千萬特別獎 好運地點曝光

其實「財務自由」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撰文/林茂昌】

最近幾年,身邊有幾位朋友陸續離開職場,去當志工或閒雲野鶴了。他們沒有四處張揚,但我粗略估計,應該老早就超過財務自由的門檻。另外,財經書籍、雜誌或部落格近來也報導了許多理財達人財務自由的故事,他們大方地和讀者分享經驗,並且得到熱烈迴響。似乎,人們越來越重視財務自由,並以此為目標,在年輕時訂定遠程計畫。

財務自由不必刻意為之

但筆者依據個人經驗及幾位朋友的狀況認為,財務自由其實是水到渠成,不是刻意為之的。至少我們幾個沒有人在年輕時就立志要財務自由。重點只有二個:一是生活樸實,養成儲蓄習慣;二是長期投資,享受複利成果。而這個過程,由於需要複利作用,少說也得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想想看,在這二、三十年當中,人生的變化有如滄海桑田,你要如何預估每個月薪水多少、花費多少、存款多少?況且這段期間正是一個人建立事業與家庭的關鍵,隨時可能有重大支出而必須中斷計畫。至於經濟與股市的變動就更可觀了,有時連續好幾年盤跌,有時突然大漲,當然,還有全球大崩盤,請問你如何「計畫」每年的報酬率?

請別誤會我的意思。在試算表上做計畫,推算何時可以財務自由是很勵志的事,我並不反對。重點是,我們必須提醒年輕朋友,試算表僅供參考,未來的變化無人能知。往往努力多年,看起來頗有成果時,就碰上人生逆境:工作生變、股市重挫的雙重打擊。意志薄弱的人也許就此放棄。這還沒提到那些好高騖遠,把目標訂得過高,以致窒礙難行的。

總之,如果你想要透過股票投資達到財務自由,由於時間很長,變數很大,計畫和實際執行必然有很大的落差;但只要持之以恆,堅持儲蓄與長期投資,終有達成的一天。

養成節儉儲蓄與長期投資習慣

因此,與其雄心勃勃制定一個財務自由計畫,不如換個方式,養成節儉儲蓄與長期投資的好習慣。只要你不揮霍,把錢存下來買績優股或是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並長期投資,財務自由只是早晚的事。筆者的親友中,至少有二位老人家很早就每年領取為數可觀的股息,甚至比他們子女的薪水還多許多。他們一生簡樸,每存錢到一定程度就去買「王永慶的股票」,以此為樂。他們可沒有在二十歲時立志要財務自由,完全沒有這個念頭!存錢買好股票單純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樂趣。

美國也有很多這樣的長者。二十多年來,這些長者陸續過世,把遺產捐給醫院、學校、圖書館等。他們的善行被新聞報導出來,投資界才知道,原來世上有這麼一群奇特的投資人。筆者參考網路社群文章,收集了一部分名單放在附表「神秘的百萬富翁」,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或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故事。部分數字會有些許差異,但全部是真實事件。

這些長者大多為社會基層,所得不高。但他們一生節儉,只喜歡買股票,數十年下來,累積了一大筆財富,遠超過財務自由的門檻。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大概就是這樣吧。同時,他們的故事也反映一件事:績優上市公司的長期獲利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搭配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可以帶給投資人豐厚的報酬,甚至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新的意義。所以,財務自由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收入不高,工作沒有前途就不抱任何希望。

明朝奇書《菜根譚》裡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投資人不必急著要在幾歲之前財務自由,只要養成儲蓄與投資的良好習慣,天地是無限寬廣。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1期)謝謝!

延伸閱讀

三星傳估今年晶片獲利比去年腰斬 反映晶片價格續跌

記憶體寒流 南亞科恐陷虧損

《黑暗榮耀》校園霸凌出自真實事件!電棒捲燙手臂、髮夾割胸口...超瞎理由全網震怒

台泥斥資10億買回2萬張庫藏股 區間價23.45元至50.99元

相關新聞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陳韋佑曾是攝影師取景鹿港的小小模特兒,七、八歲的他站在板凳上操偶,氣勢十足。他記得,每次跟大人同台演出,阿公都會給他一疊鈔票,「我一直以為布袋戲是用來賺錢的。」

天生藝師陳冠霖勤學不怠 傳承精湛掌藝

「趙匡胤如果在台北,就要講文言文,去中南部的話,他就會改講白話文。」大夥哈哈笑之後,陳冠霖接著嘆道,「現在的孩子都不講台語了,只能先從操偶教起。」 他從小因想學布袋戲而自行「禁足」多年,學成後,卻看到下一代的台語已不輪轉,連普通台語都不太會講,何況是聽懂傳統布袋戲的文言文?但他對布袋戲的熱情,依然不減。

頂著超級光環 「亦宛然」第四代李奕賢突破自我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是富二代,可以少奮鬥二十年,但大樹底下不一定好乘涼,個中滋味李奕賢最清楚。從阿祖李天祿創立「亦宛然」掌中劇團,傳給阿公李傳燦經營,伯公陳錫煌(從母姓)78歲時另立新團,再到李奕賢,是第四代。

傳統結合創意 陳建霖「雷音劇坊」響徹雲霄

一邊熟練地雕刻布袋戲偶頭,三兩下就看出了輪廓,一邊用流利的台語說:「下次我想要刻自己。」今年27歲的青年藝師陳建霖靦腆笑著,曾有機緣雕刻副總統賴清德的頭像,三天的時間刀出的模樣,入木三分,神情活靈活現。

傳統布袋戲 後生可期

每年黃曆二月初二,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大管家「土地公」的誕辰,也是民俗中的「頭牙」或稱「龍抬頭」的吉日。每到這天,各土地公廟前依例請來布袋戲團前來扮仙祈福。即使台灣早已脫離農村社會,擺下盛大謝神儀典熱鬧一番,依舊是善男信女心中的大事。

西瓜哥哥「轉大人」 李岳不惑之年的新人生

知名兒童律動節目主持人「西瓜哥哥」李岳,2015年開舞蹈教室,2021年離開工作了20年的節目,展開中年的探索之旅。目前40歲的他擁有藝人,舞蹈教室CEO,電視、電台、直播主持人,YouTuber,童書作家等多重身分,為自己的事業添加多筆色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