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儀的流傳 人心的陪伴 淺談道士

雷成壇供奉諸多神佛,庇佑信眾,延續道統。
雷成壇供奉諸多神佛,庇佑信眾,延續道統。

【圖/文.台灣光華雜誌】

除了匯聚各宗族參與的水燈頭遊行,主普壇的普度儀式更是重頭戲。每年,普度法會席開四大桌,擺滿豐盛祭品,成為中元祭中最具象徵性的環節之一。2019年,基隆塔正式啟用,串聯山海城,使前往主普壇的動線更加便利,也讓外國遊客得以一窺這場莊嚴而神祕的儀式。

道士作為道教儀式的主持者,是一門傳承千年的傳統職業。
道士作為道教儀式的主持者,是一門傳承千年的傳統職業。

很會讀書的「道士」

主普壇的普度儀式由基隆「雷成壇」主持,該壇道士屬於「紅頭道士」,法事時頭綁紅巾,主要執行「度生」的吉慶法事,如建醮、謝平安等儀式;盛行於台南、高雄地區的黑頭道士則不僅能主持「度生」,也能「度死」(喪葬禮儀、超渡、做功德),涵蓋範圍較廣。

不論派別,道士皆為人與神之間的橋梁。雷成壇第六代傳人李銘峻解釋,在傳統社會中,他們不僅擁有比一般百姓更豐富的知識,還需精通抄書、誦經,甚至觀星測象,堪稱舊時代的知識分子。

也因此,即使到了現在,道士的養成也並不容易,以最基礎的科儀來說,每一項儀式除了需要以台語誦讀經典、詩詞外,還有體能訓練與身段表現等等,「身段又分為文、武,文的部分是誦經,武的則是淨壇、謝壇等較具儀式性的動作,這其實和傳統戲曲演員的訓練方式有些相似。」

回憶學習的過程,李銘峻坦言,自己並不擅長背書,因此往往需要花費兩到三倍的時間記誦,甚至透過錄音帶不斷播放,加強記憶,「其實到現在,每天都還在學習新的東西,因為道士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他分享,今年春節前,雷成壇受邀至新北一座廟宇主持一連四天的祈福儀式,從早上九點持續到晚上五點,每場儀式約兩小時,對體力來說是一大挑戰,短暫的休息時間也要不斷複習每個科儀所需的文武內容。

而平日,他除了科儀服務,雷成壇也會在道壇迎接來自各地的信眾,為他們解讀八字、紫微斗數,或進行收魂、補運、解籤等儀式,項目五花八門。李銘峻認為,道士也可說是民俗信仰的律師,「律師熟知法律、撰寫書狀的方式,幫助民眾透過法律爭取權益;我們熟悉民俗經典與科儀流程,能協助信眾書寫所需文件,和神明傳達所期望的願望,或舉行科儀時所企求達成的目的。」

雷成壇道長李銘峻與父親李戊己(中)、爺爺李騰龍,共同守護這項傳承六代的家業。
雷成壇道長李銘峻與父親李戊己(中)、爺爺李騰龍,共同守護這項傳承六代的家業。

神秘,卻也不神秘

作為一名道士,他的生活對多數人而言充滿神祕感。13歲那年,他決定傳承家族道壇,從此成長歷程與同齡人截然不同,為法事請假成了日常,甚至曾為了鑽研科儀而停學一年。「其實我也曾經迷惘過。」李銘峻坦言,面對外界的疑問,他一度對自己的職業感到不確定,甚至考慮是否要發展副業。

然而,每當收到信眾的感激,他便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求學時期,曾有一位老師對他的職業不甚理解,直到某日,這位老師的孩子因不明原因持續發燒,求醫無果,最終到雷成壇求助。經過收魂儀式後,病因迅速找出,老師也因此對他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或許,每一場看似簡單、枯燥的儀式,都可能成為某個人獲得心靈平靜的契機。

而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道士的工作,他近年來陸續開始經營雷成壇的社群平台,如LINE與Facebook,希望能讓更多人能找到與他們接觸的管道;至於不確定自身困擾能否透過民俗儀式解決的民眾,他則鼓勵:「就當作是來聊天。」

李銘峻強調,並非每一次洽談就要收費,許多時候信眾只是需要有人傾聽,就像老一輩習慣在榕樹下聊天一樣,來到雷成壇,也可以和他、他的父親或爺爺談天,「有時候聊一聊,會發現問題迎刃而解,甚至不用透過宗教力量便能解決。」或許道士的角色不單單是主持科儀、傳遞信仰,而是一種陪伴。

民眾透過求籤尋求神明指引,化解煩惱,讓心靈得到撫慰與希望。 (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民眾透過求籤尋求神明指引,化解煩惱,讓心靈得到撫慰與希望。 (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延伸閱讀

西裝褲穿太緊「不雅觀」? 前央視女主持人1句話駁:人心髒看什麼都髒

彰化花壇送肉粽被偷拍上直播 主持科儀道長氣炸將提告

送肉粽開直播…民俗專家警告小心被「煞到」及吃官司

彰化花壇今晚9點送肉粽 村長:避開路線勿恐慌

相關新聞

台灣街廟的機智生活 無奇不有 無所不在

在台灣街頭,什麼事物會特別吸引你的目光?是三兩步就會遇見的便利商店?還是舉目可見的手搖飲店?告訴你一個另類的切入點,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的寺廟超過1萬2千多座,這數字與便利商店不相上下,這些為數眾多,大隱於市的廟,多數沒有顯目的招牌,但有一抹標誌的紅色(廟多以紅色為主色),在城市中庇護各角落的信眾。

科儀的流傳 人心的陪伴 淺談道士

除了匯聚各宗族參與的水燈頭遊行,主普壇的普度儀式更是重頭戲。每年,普度法會席開四大桌,擺滿豐盛祭品,成為中元祭中最具象徵性的環節之一。2019年,基隆塔正式啟用,串聯山海城,使前往主普壇的動線更加便利,也讓外國遊客得以一窺這場莊嚴而神祕的儀式。

讓信仰跨越門檻 淺談執事人員、效勞生

踏入莊嚴典雅的朱紅大門,城市的喧囂彷彿瞬間消逝。這裡是台北最熱鬧的廟宇之一──行天宮。每天到此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雙手合十祭拜、祈福,求籤解惑更是許多人來此的重要目的。

台式心靈雞湯 籤詩裡的吉光片羽

2024年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賽前,台灣社會瀰漫著一股既緊張又期待的心情。忐忑不安的網友向「東港鎮海宮線上靈籤」網站尋求神明的看法,抽中一支帶有「苦盡甘來」意涵的籤詩,並上網分享,大大鼓舞了球迷士氣。後來台灣隊果真奪冠,為台灣的求籤風俗更添一抹神奇色彩。究竟,萬事皆求的台灣人都向神明求些什麼?籤詩又是如何為民眾帶來智慧與安慰?

巧遇 台灣的「祂」們 台灣有應公信仰歷史、發展與意涵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有應公」(意指:若非年少時曾經魯莽,路旁又怎會有供奉無主孤魂的有應公廟)這句台灣俗諺是許多長輩對子女謹慎行事的叮嚀,也是描繪先民懷抱發家致富的夢想,毅然飄洋過海來台的最佳寫照。這份堅毅,透過文字被後人銘記,而無法保存的軀體則長眠於這片土地,並形塑出台灣獨特的民間信仰——有應公文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