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飯砸鍋」成為兩岸民間最大消費共識

【文.衛城】
為了反制中國大陸限制台灣農產品進口,行政院日前要求公營事業認購台灣釋迦等農產品,對此,臉書(Facebook)農藝粉絲專頁「農藝女孩看世界」發文支持,認為農政單位支持台灣農產品沒有不妥,不料被主打台灣本土品牌的「禾餘麥酒」創辦人陳相全酸是「塔綠斑(班)無誤」,引發網友出征品牌臉書喊拒買,Google評價也刷剩一星負評,卻意外湧入大批韓粉與柯粉湧入刷5星好評。
這起長年倚仗消費「台灣價值」而起,卻因政治立場與言論問題,導致「台灣價值」急速貶值而遭市場否定的事件,雖僅限在台灣內部、尤其台派陣營內部成為話題,但放眼兩岸消費比較,類似「不能吃飯砸鍋」的民間期待,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十分具有對稱性。
愛台灣還是消費台灣?
在台灣啤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禾餘麥酒」,長期以來為己形塑鮮明的本土品牌形象。畢業於台灣大學農藝系的創辦人陳相全早先以復育台灣大麥、嘉惠台灣農民為口號創業,成功吸引包含農藝系友與台派群眾在內的熱血支持與推薦,後更順利獲得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天使創業計劃新台幣300 萬元的經費援助。
可以說,「根正苗綠」,或至少左翼愛本土的台派意識形態立場,「禾餘麥酒」一路走來站得穩穩的。直到陳相全近來一句「塔綠班」的反動言論,一路被「台灣價值」吸引、進而支持消費的台派群體才豁然驚覺,原來市場上風風火火多年的「禾餘麥酒」,賣的只是台灣價值情懷,陳相全釀的政治意識型態跟台派預期的味道天差地別。
在陳相全大罵「塔綠班」引發爭議後,網友陸續揭發他曾參加民進黨2019年黨慶「台灣派對」擺攤賣酒,不但拿政府資源,還領到台灣經濟部頒發的獎項,並在獲獎後透過粉專發文,稱榮幸能與更多重視社會議題的企業一同努力,期待大家的消費可以成就更好的台灣。此外,也有網友挖出他在太陽花學運時大罵學運領袖,甚至曾痛罵蔡英文「孬種」,批評留在台灣的人都是「腦袋有洞」。
凡此種種,因企業形象標榜與創辦人個人意識型態的「矛盾」,不意外激起過往持「台灣價值」進場的消費者怒火。諸如《國際橋牌社》導演汪怡昕在臉書發文感慨道,「我一直覺得喝酒是喝情懷,(但)你的情懷餿了!」網紅「四叉貓」給出的意見則十分坦率,認為「禾餘麥酒販售的是在地小農文青愛台灣等設定,現在人設崩壞導致消費者跑光也是很正常的事」,基本解釋了為何禾餘麥酒此回會遭受如此大的反撲。
台灣價值不容吃飯砸鍋
這起因「台灣價值」消費而起的台派茶壺風暴,縱然陳相全為平眾怒,幾度道歉滅火,但禾餘麥酒人設崩塌已成定局,所謂台派的金錢與價值,陳相全日後恐怕再也消費不起。可以想見的是,市面上其他販賣「台灣價值」為生的企業,自當引以為戒,可必要留意起「綠色是不能相罵的顏色」。畢竟台派群體浪漫得很,期待與要求的是一整套的沉浸式消費體驗,豈容得下企業做起吃飯砸鍋的生意?
然而,這套連結價值與消費並且忌諱「吃飯砸鍋」的標準,放諸兩岸,多有雷同。兩岸民間關係針鋒相對、不睦了這麼些年後,終於在拒絕企業「吃飯砸鍋」、不容傷害民間消費情感上,取得了一項難得且積極的共識。
對於台灣社會的警醒是,過往針對如台灣藝人、遠東企業在陸發展,因「台獨」標籤而遭大陸官民以「吃飯砸鍋」批判,彼時台灣社會大行諷刺揶揄,認為政治不應介入市場之說所在多有,對於遭到抵制的個人、企業也多予以同情,或持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心態對待。台灣社會此刻當捫心自問,面對禾餘麥酒的「背叛」,台灣民間消費的心態是否也正在做過去訕笑大陸官方與民間不理性的同一回事?
另一方面,對於大陸民間而言,隔岸觀台派人士「上當」台灣價值原來詐騙一場,進而精神崩壞的同時,也當思考其間資本運作與民間消費的邏輯之間,兩岸兩造又有多大程度的差異?尤其當大陸市場近年因政治問題、因台獨標籤不容「吃飯砸鍋」的抵制事件頻繁發生,是時候細想究竟是什麼在引導消費的本質。
總的來說,兩岸民間因政治意識型態的膨脹,擴及消費行為合成一類具對抗意識的政治消費成為現實,日益緊縮的態勢預料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不會緩解。唯獨這一起起本質相同的事件,兩岸民間慣性地因二元對立的視角侷限了判斷,導致彼此經常訕笑對方的民間不理性、市場不成熟,卻無暇分辨現實的雙方都因政治意識型態的排他性膨脹,到頭的結果實為一丘之貉。是以,兩岸關係除了官方必要智慧處理之外,兩岸的民間關係看來也需要更多的成熟應對。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多維新聞》。
※本文由多維新聞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