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創共榮首長聯盟 岸田比誰都尷尬

【文.衛城】
由日本石川縣加賀市市長宮元陸等友台地方首長發起的「日台共榮首長聯盟」日前在東京舉行成立大會,在「中國威脅」意識集結的背景下,該會要求日本政府和台灣在政治與安全保障領域進行直接對話,並且制定類似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賦予日台安全保障關係的法源。
地方首長倡「日台命運共同」
日本地方政府在47個都道府縣下,全國有1,741個市町村級的自治體,2020年十月加賀市主辦「第六屆日台交流高峰會」之後,宮元陸與岡山縣美作市長萩原誠司、埼玉縣本圧市長吉田信解、山口縣防府市前市長松浦正人及日本李登輝之友會事務局長柚原正敬等人討論成立日台共榮首長聯盟,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在今年七月底已有八十幾名首長表態參加,參加成立大會的首長達127人。同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對此活動發出賀電,自由民主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事務局長木原稔、台灣駐日代表處副代表李世丙等出席致賀。
宮元在聯盟成立大會前的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有事」的議題備受討論,12月初安倍晉三受邀在台灣智庫的會上發表演講時說「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等同日美同盟有事,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絕對不能誤判」。宮元接續在聯盟成立大會上致詞時稱,台日是特殊的關係,是命運共同體,「託台灣之福,日本的生命線受到保護,有台灣才有今日的日本。台日1972年斷交以來,日本人應捫心自問,日本政府或地方自治體是否對台灣太冷淡,甚至可說是太失禮了」。
台灣錯誤理解「台日友好」意涵
眾所皆知,台日社會基於歷史與長久的社會經濟交流,輔以過去多起天災彼此支援,兩地民眾相互友好的氣氛濃烈,這是台日民間關係的現實,毫無意外表現在歷年相關友好度的調查當中。與此同時,中日關係也囿於歷史問題與區域地緣政治左右,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反感」變相突出了對於台灣人的友善一面,近年來台日政府間,尤其親日情結鮮明的民進黨政府戮力推送「台日友好」暖流,正是基於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進行內外宣傳,台日社會對此的反應也不感到違和,「台日友好」的意識在台灣看來,順風順水,幸福感四溢。
然而,台灣樂觀台日關係蒸蒸日上的同時,實際忽略了一項牢不可破的現實:「台日友好」並非虛構,但發展基本限制在台日民間關係層面,縱然日本政壇存乎不少右翼與反中份子為此起舞狂歡,但台日官方關係實質未達「台日友好」的預告狀態。
在日本民間高度友台的氛圍下,東瀛政壇的友台組織突破傳統的國會範圍,擴及地方自治層級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不論是參眾議員還是地方首長表態友台,反映的其實都是個人與所屬政團在日本國內政治光譜的相對定位,也存在相當程度討好日本選民的意圖。在如此低層次動機的行動之後,台灣高估「由下而上」的逆襲期待,冀望「台日友好」得以在日本民間的支持下,向上竄升改變日本對於中日關係的基本態度,以至於昇華台日官方關係,此意識顯然不夠實際,猶如夸父追「日」。
可以說,在國際權力格局變動,以及中日關係結構複雜的情勢下,台灣過於天真解讀「台日友好」的意涵,無視台日兩地在民間關係與官方關係的發展上存在天險差異,並逕自高估友善的民間關係足以是扭逆日本政府對於地緣政治結果自利判斷的變項,進而在「聯日反中」的道路上駟馬難追。
日本官民精神分裂
台灣在宣傳上高度炒作「台日友好」,對於日本政府而言,實際上也構成了一定的難題。在日本民間輕易友台的氣氛下,日本右翼政客自然喜聞樂見「聯美制中」、「以台制中」,但對於執政的岸田內閣而言,則有必要對此踩下煞車。
岸田文雄在成為日本首相後,中日關係能否走出困局備受各界關注。各界普遍認為,岸田內閣在對華關係上若想有所作為,將面臨很大牽制和困難,近十餘年,日本幾乎在各項外交防衛政策文件都在警示安全環境險峻以及所謂「中國威脅」,咸認中國崛起「改變現狀、挑戰秩序」,有違日本利益。輔以美中關係跌宕,日本做為美國在遠東地區最堅實盟友的人設,必要福禍相依。
然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11月透露,先前曾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電話會談,並且詢及訪中事宜,此項消息釋放了岸田內閣有意修復中日關係的期待,尤其明(2022)年更將迎來中日建交50週年的重大時刻,放任中日關係低潮不理,有違日本切身利益。
就此言之,儘管岸田內閣有意暖化中日關係在理,但岸田的難處並不只限於美國因素,也必須中和並考量來自日本內部民間的意見——相對美國對視中國,朝野與民間基於美中霸權地位的爭奪,美國官民在過去一段時間聚合出了一套「反中」共識;台灣方面也在兩岸關係敵對與民進黨做大並主導輿論的情況下,官民「反中」的主流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時間內不容易減壓。
另一方面,區域的內韓國與東協則呈現另一番卻又一致的風景。韓國政府基於維護與中國關係,不惜臨時取消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的線上演講邀請,韓國民間的中國印象,儘管也有警惕之聲,但遠遠不足以匯聚成「反中」共識,韓國官民對待中韓關係,基本呈現相輔相成、理性發展的態度,也無意就台灣問題做出過多的表態。東協各成員國的立場也基本如同韓國一般,冷眼旁觀美中關係發展,各國官方與民間迄今依舊視中國為經濟發展之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一再呼籲美中冷靜,並多次聲明新加坡不站隊,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日前甚至直接言說「如果中國與台灣開戰,菲律賓將保持中立」,渠等之言莫不一定程度逆了美國之耳、對中國釋放善意,但終歸其立場依歸,不過是各國齊心以滿足本國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的結果。
唯獨日本與眾不同,在美中關係緊張情勢微妙變動的每一刻,日本都面臨著明知當如韓國與東協行動一般才是明哲保身之道,但與美同行卻仿若急駛的列車,片刻帶領日本朝向身不由己的目的地。同時,日本國內的「反中」民情不只難為岸田內閣抵禦美國外在政治壓力的依靠,反而在右翼政客的躁動之下,成為岸田內閣不能不理的內部考量。「日台共榮首長聯盟」倡議立法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以制度化日台安全保障關係的法源,就政治實質層面,這類的組織與倡議難登大殿,任何日本內閣都不可能應允,但這類挾日本民間友台之力的動作,反覆再三,遂將一再提醒日本處理中國關係與對待台灣問題時所罹患的官民精神分裂症候,為岸田內閣改善中日關係帶來負面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多維新聞》。
※本文由多維新聞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