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BLACKPINK高雄嗑鍋畫面曝光 包場要價36萬元

小野柳發現男屍倒臥礁岩下 身旁疑有「不明女性衣物」

太太回復國民黨籍 鍾東錦:現在我是國民黨的親友

台灣觀葉雨林植物熱 新世代玩出園藝新契機

黃仕傑在溫室中養殖的鹿角蕨。(黃仕傑提供)
黃仕傑在溫室中養殖的鹿角蕨。(黃仕傑提供)

【文/楊淑閔 (中央社記者)】

過去種花養草,除了專家、業者外,一般都是中老年人怡情養性的生活嗜好。然而如今,特別是COVID-19疫情爆發後的兩、三年,多的是年輕人在家懸吊起宛若藝術品的鹿角蕨,或在社群媒體上傳自己跟偌大龜背芋合照的趣味照片,為疫情下必須宅在家的日子平添趣味。

雨林植物神祕迷人 台灣跟進國外熱潮

最早開始風靡熱帶雨林植物的,其實是歐洲人。人性容易被反差所吸引,農委會林試所組長董景生說,生活在溫、寒帶的歐洲人,有很長的年假,可能有一個月時間前往東南亞度假,也會帶回當地的文物、植物,放置在透光玻璃展示,炫耀去過神祕的熱帶國家。

收藏家兼作家、節目主持人黃仕傑舉例,最有名的是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歐洲人為了打造能栽培熱帶植物的環境,甚至埋地下管線跑熱水,加溫到像熱帶環境,才有辦法栽培這些植物。台灣過去則是先興起玩蘭花,直到20年前,他在建國花市開始看到天南星科植物、多肉等植物在販售,而現今的這波觀葉熱潮的崛起約在五年前,泰國網紅、藝人上傳自己跟美麗的觀葉植物合照,台灣的跟進與泰國差不多時間。

在臉書開設「觀葉植物迷交流站」社團的植子(詹淯松)則說,泰國有很多觀葉植物,但他認為主要還是美洲、美國主導,像是來自中南美洲的蔓綠絨。

疫情下植物價格飆漲 網路社群狂吸26萬同好

跑遍全世界各大熱帶雨林,擅長拍攝、記錄有趣與好玩植物的黃仕傑,在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突然不能出國了。他看到網路上討論起泰國原本一棵3,000泰銖的觀葉植物,突然變成3萬、5萬泰銖。而台灣則在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開始的5月到9月間衝到最高峰,一些熱門觀葉植物的網路競標價格飆升10倍,一片葉子跳升到新台幣7,000、8,000元,甚至上萬元,他自己也瘋狂跟進了一些。

這股熱潮除了投資空間吸引人,也培養出許多人對植物的熱情。植子說,對比買家電用一、兩週後熱情會削弱,養觀葉植物的CP值很高,一片葉子可以長大到一公尺,非常有感覺,栽植得好生長很快,每次互動都會感覺被需要,給人的快樂是很雋永的。都市裡的植物太少,而植物就是大自然的代表。

疫情期間,植子2020年3月成立的「觀葉植物迷交流站」截至今年10月初已吸引了26萬多名成員,成為全台灣最大植物社群,等於是1%的台灣人口,而且社團內幾乎都是新世代。植子說,他之所以開設這個社群,因為世代語言、認知不同,對新世代來說,觀葉植物是想要來玩、來療癒放鬆的,不是要談植物學、人生什麼的,在這裡年輕人可以聚在一起闖,做久了,未來也會做文化性的規畫。

綠葉變主角 新世代形塑產業新貌

這股高峰讓綠葉一夕間變身主角。林試所也感受到了,董景生說,連台北植物園裡原本不引人注意的觀葉植物也被挖走。

有人搶就有市場,可能走向產業化。植子說,他也做推廣、投入育種,「育種是人為創造,才有文化可言,只是收藏文化太淺,只是比錢多」。投入育種的他也小有成績,有一個交配室,育成了「知心蔓綠絨」,已賣出1,000多棵給國內的園藝業者,約新台幣100萬、200萬元產值,業者會養大再零售。

他認為,台灣園藝圈文化是很有潛力的,但是很少人做這件事,欠缺精緻。如今新世代翻轉了園藝產業的消費族群,也轉攻網路交易,且衍生性的文創產品很精緻,革新了傳統園藝產業的經營面貌。

黃仕傑說,他「入坑」後租了溫室扦插、組培繁殖,並上網開課教授怎麼栽種、怎麼競標。他曾看過相關文創商品,一片砧板要價新台幣2,300元,他也將開發自己品牌的文創商品。

他提到7月底在台北花博爭豔館舉辦的「水美園當代植栽/昆蟲展」,提袋率甚高,而去年台南的「艸植感」市集活動,第一天營業額就達近千萬元,並有攤位賣了兩棵鹿角蕨就快60萬元。

觀察這波觀葉植物熱潮,黃仕傑說,「我很樂見,因為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意、人民的活力」。

隨著疫情趨緩,國際商旅逐步恢復,植子期望觀葉植物繼續走下去。黃仕傑則預測,隨著疫情結束,「退坑」潮會出現。但他認為台灣組培技術、外銷能力優異,年底到2023年有可能進入量產的新階段,價格會回穩,甚至更低,從一棵幾萬元回到幾千、幾百元,但不會太低,也可能有新品種被育成可攻外銷,至於文創產品則深具市場潛力。(完)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延伸閱讀

EV6榮奪10月電動車銷售冠軍 Kia全車系10月領牌631台

泰國觀光遠勝台灣100倍?內行人指出:這點思維是最大差異

Taiwan Suzuki擔任第4屆走鐘獎官方合作夥伴!一展新世代馭電陣容

外傳新世代Ferrari法拉利馬王旗艦超跑將於2024發表!

相關新聞

台灣的世界級文化遺產 細說百年花磚前世今生

徐嘉彬團隊成功研發復刻花磚工藝技術,把台灣花磚文化推向國際。他們認為,文化不只是保存,而是創造希望跟著時代往前邁進。

舌尖上的俄烏戰爭 一碗羅宋湯主權各自表述

俄烏早在2019年就發生過「羅宋湯大戰」,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入,將烏克蘭的羅宋湯烹調文化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讓基輔當局樂不可支。

電纜地下化成效不彰 日本坐實電線桿大國

日本過去10年以極緩慢的速度在推動電纜地下化的同時,每年還以約7萬支的速度增建電線桿,「電線桿大國」稱號當之無愧。

俄烏戰爭衝擊地緣政治 瑞典警戒將擴大徵兵

因應近鄰俄羅斯的威脅升高,瑞典在2017年啟動不分男女的徵兵制;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申請入北約遭卡關,徵召比例將繼續上升。

以色列男女皆兵 全民備戰躋身軍事強國

以色列男女都需服兵役,除了備戰,它更是年輕人成長與身分認同的重要社會和教育儀式,也為日後的職業奠定基礎。

取消文化動輒出征 喜劇演員有話要說

排山倒海的網路聲浪、動輒出征的取消文化,反而是現今喜劇演員在構思笑話時,最需要考慮的因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