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跨域死角/文史哲學術審查荒謬 學科邊界研究存在偏見

童仲彥假釋期滿!深夜8字宣告復出 網一排力挺:了不起,負責

瘋傳激戰周鶴年!AV天后明日花綺羅沉默2天公開真相 點名爆料者

台灣終成亞洲第一非核家園 卻還有這四大謎團待解?

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但,沒了核電,卻遺留更多能源謎團,等待政府與全民深入了解、共同拆解。圖為核三廠。 張智傑攝
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但,沒了核電,卻遺留更多能源謎團,等待政府與全民深入了解、共同拆解。圖為核三廠。 張智傑攝

【文/郭逸】

2025年5月17日,台灣正式跨入「非核家園」的新里程碑,隨著核三廠2號機進入除役階段,成為亞洲第一個全面廢核的國家。這場能源轉型之路,仍留下一連串未解的謎團:除役後的安全與成本、核廢料最終處置、綠能廢料處理,以及因應電力缺口可能帶來的碳排風險。面對日益複雜的電力供應挑戰與嚴峻的碳排壓力,台灣能否抓住改革契機,同時支撐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2025年5月17日凌晨0時,核三廠2號機按下關機鍵,運轉40年的設備低鳴聲逐漸減弱,儀表板上的發電量曲線逐步下降。

降載幾乎花了一整天,核電終於歸零,悄悄宣告台灣繼德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個、亞洲第一個邁入「非核家園」的國家。

對比這段時間,台灣在核電存續的議題上吵得沸沸揚揚,核三廠的電力走入歷史,顯得安靜許多。但,殘酷的真相是,非核家園並非各種爭端的終點,反而是許多問題的開端。

製圖:李健邦
製圖:李健邦

建廠容易拆廠難,揮別核電關關難過

很少有人知道,一座核電廠完工不到10年,想要一座核電廠完全消失在台灣的土地,卻至少得要25年。

根據台電公司、核能安全委員會釋出的公開說明,光是第一階段的除役過渡期,就為期八年,除了仔細清理廠內設備,同一時間要尋址,興建乾燥貯存設施,才能移出堆疊池子冷卻的燃料棒。

而且建廠容易,拆廠難!下一個階段是拆除反應爐和廠房組建,保守預估就要12年;最後五年則是偵測殘餘輻射與土地復原,達到標準,才是正式告別核電廠。

期間所動用的經費,都是你我的納稅錢。一個核電反應器除役至少花費4000億元,台灣有六座反應器,換算下來要價2.4兆元,這還沒把近年持續的通貨膨脹納入計算,所以經費恐怕更高。

即便台電成立「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管理會」,從1987年開始,每年依照核能淨發電量與每度核能發電分攤率,提列核電廠除役的所需資金,依舊入不敷出。

經費只是第一關,台灣三座進入除役階段的核電廠,後續挑戰多不勝數。

其實,全球採用核電的國家,都得面臨這些關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算前方荊棘滿布,許多重要國際會議或先進國家,竟開始正面看待核電。

製圖:李健邦
製圖:李健邦

化解歧見與謎團,讓能源成為產業後盾

綜觀而言,擁核、反核的論點交集處在「安全」,範圍擴及國家、環境、能源、產業,想要解決這些這些安全問題,都仰賴全民有更專業的深度對話。

一位台電主管比喻,《核管法》修法通過或許是「甜蜜的負擔」,不僅維持核電議題的熱度,更會勾起許多台灣民眾深入了解的興趣,之後才能理性地做出選擇。

全民若要展開對話,得有相當的知識基礎。「核工、地質確實有知識門檻,但要試圖轉化為群眾都能理解的文字,」林敏聰認為,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必須建立公共知識平台,導引討論。

這也是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成立目的。據悉,目前開會四次,有三次論及核電議題。黃品涵說,與會委員發表台灣電力供需的觀察和建議,還沒取得共識的部分就記錄下來,屆時應會成立「能源資訊平台」,上傳所有彙整資訊。

「擁核、反核僅僅雙方意見並陳,無法積極對話,所以要把利弊列出來,成為討論基礎。」林敏聰強調。

曾在屏東恆春進行核電廠存廢田野調查的政治大學創新民主中心執行長林俐君坦言,多數台灣民眾對核電一知半解,「我們曾經調查民眾要不要核電,七成都支持,但對於核電基礎知識的理解,正確率居然不到兩成。」

她以恆春為例,當地人有專屬的生活步調,忙農耕、做觀光,關注核電議題的能量呈現「點狀且斷裂」,沒有地方型組織協助關注,難以凝聚共識。

這也反映出當地社會對核電議題的弱連結,林俐君說,面對核安,在地居民首當其衝,意見卻遭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政治頭人的一言一行。

製圖:李健邦
製圖:李健邦

沒有充足能源,難培養下一個護國神山

台灣這片土地,花了16965天和核電斷聯,卻得再花將近一萬天,才能完全復原。賴政府聲稱邁入能源轉型2.0,但一句「堅持非核家園」難以成為定見,如果無法有效整合各方意見,核電的未解之謎,不只永遠無法解惑,還正在醞釀下一波能源政治攻防。

2025年5月17日,是核三廠2號機停機、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的日子,更是台灣人學習民主對話的契機,如此才能拆解各種核能謎團,並讓能源成為台灣產業的堅強後盾。

近日來台喊出Team Taiwan、籌組AI台灣隊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新倡議的「AI工廠」「AI基礎建設」商機,台灣抓得住嗎?不管非核家園與否,台灣沒有強韌充足的能源,恐難在地緣政治的變局下,培養出下一個如「護國神山」、可與國際勢力抗衡的強力產業。

文章未完

詳細內容請見遠見雜誌2025年6月號:當核三按下關機鍵,實現「非核家園」還有四大殘酷真相?

延伸閱讀:

比公墓還嚇人的鄰避設施,核廢料仍是最難解習題

不要核電反增灰電,爐火燒出空汙、居民悲嘆心涼

綠能廢料反釀回收風暴,光電垃圾能靠AI變黃金?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6月號:揭開非核家園殘酷真相

延伸閱讀

中火2028無煤化 馬文君:中部人拒絕用肺發電

Meta拚AI 簽20年核電合約

被追問是否支持核電 盧秀燕:主張採雞尾酒式

【重磅快評】台電頻頻無預警停電早是常態

相關新聞

貨量都還在!關稅引爆中國出貨崩 長榮、陽明、萬海卻不怕?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之際,全球航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達145%的對等關稅,不僅重創出口,也使雙邊貨運量急遽萎縮,更牽動整體供應鏈的穩定與物流生態的重組。面對需求不穩與運費壓力,台灣的航商都樂觀認為貨還在,運輸需求當然跟著來;此外,航運市場未來會轉變為「區域化」與「短鏈化」,意味著航商得更靈活調配營運策略,才能避免在關稅洪流中沈沒。

週休三日不是夢!雲品酒店實施半年揭意外成果

雲品(2748)旗下的雲品溫泉酒店從去年9月開始試行「週休三日」制度,不但率先成為國內第一個讓員工休三天的觀光業者,更榮獲2025《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傑出方案人才發展組首獎。 週休三日至今施行半年,實行現況如何?《遠見》專訪雲品國際董事長盛治仁,揭意外成果。

AI寫程式/他用AI服務漫畫迷 如何月營收破萬美元?

Google有25%程式碼由AI搞定已經不夠看,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表示內部有三成程式碼都是AI生成,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更預期未來一年至一年半內,大部分程式碼都將交由AI完成。對產品經理蘇謹深來說,不會寫程式沒關係,因為他靠著Claude和ChatGPT,打造出用戶擁戴的AI漫畫翻譯產品。不但單月營收快速破萬美元,現在還繼續成長!他的AI斜槓之路如何吃到真實紅利?

韓國將總統補選!六位候選人 選民卻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因突襲發布戒嚴而遭彈劾下台後,當地將於6月3日舉行總統補選來填補政局空窗。在國內社會深度撕裂、經濟動盪未平、對北韓與中國關係日益緊繃的情勢下,新總統必須在內外挑戰中穩住國本,同時,還得面對與美國總統川普之間日益難以預測的盟友關係,韓國人民的選擇,將為東北亞局勢投下關鍵變數。《遠見》整理這次候選人有哪些,以及這次選舉關鍵的議題。

從危機中看見實力!《遠見》2025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揭曉民意真相

2025年,台灣政局動盪不安。對外,川普重啟關稅政策引爆全球地緣政治戰;對內,立委大罷免風波重挫民心,衝擊施政觀感,也讓《遠見》2025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出現劇烈波動。

台灣終成亞洲第一非核家園 卻還有這四大謎團待解?

2025年5月17日,台灣正式跨入「非核家園」的新里程碑,隨著核三廠2號機進入除役階段,成為亞洲第一個全面廢核的國家。這場能源轉型之路,仍留下一連串未解的謎團:除役後的安全與成本、核廢料最終處置、綠能廢料處理,以及因應電力缺口可能帶來的碳排風險。面對日益複雜的電力供應挑戰與嚴峻的碳排壓力,台灣能否抓住改革契機,同時支撐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