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衣老黃、蘇媽之後 台灣還埋藏多少人才奇蹟?

圖/超微董事長暨CEO蘇姿丰來台,唯一平面媒體專訪就給了《遠見雜誌》。張智傑攝
圖/超微董事長暨CEO蘇姿丰來台,唯一平面媒體專訪就給了《遠見雜誌》。張智傑攝

【文/李建興】

破表的飆溫、暴戾的陣雨,讓入暑後的台灣顯得猝不及防、浮動焦燥,但真正讓今夏全島熱火朝天、心旌搖曳的,更是幾道來襲的旋風。

首先,5月底,人稱皮衣老黃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風雲般地抵台,以氣吞山河之姿,掀起一股Jensen Huang熱潮。不到兩個月,和老黃有遠親關係,外號蘇媽的超微執行長蘇姿丰,也以不讓鬚眉的態勢,同樣磅礡來台,為整個動輒籠罩在40度高溫的島嶼,再添沸騰。

其實,這起夏季旋風,真正令世人細思極恐的則是,原來全球十大IC設計廠,除了四家台商外,另有三家美商分別由黃仁勳、蘇姿丰以及賽靈思(現已被AMD併購)的彭文迪等三位台籍CEO掌舵。

一時間,台灣到底還埋藏多少人才奇蹟?這些民間高手到底如何養成?成了全球最想揭開的神祕魔匣。

確實,台灣的人才,為台灣締造了經濟奇蹟、奠定了護國神山,但更有許多養成脈絡,值得你我推敲。

1970年代,以農業、勞力密集型工業製品出口維生的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的雙重打擊。國難當頭,時任閣揆的蔣經國苦思產業轉型良方,1974年2月7日,由經濟部長孫運璿等七人齊聚台北南陽街的「小欣欣豆漿店」進行早餐會,達成開發積體電路(IC)技術的共識,而一切由預算1000萬美元的工研院為起頭……

於是,一頓400元的早餐,在當時人均GDP才400美元的台灣,以4億元的超額投資,開啟4兆產值的IC業。

然而,成事的主因,除了獨具的產業慧眼,更年當時「十步芳草」的人才策略。

唐朝初年,極度看重人才的唐太宗,吩咐右僕射封德彝推薦人才,封卻使命未達,於是太宗訓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關鍵看你能否挖掘、培育他們。」而當年有著唐太宗智慧的孫運璿,就開始一面從矽谷挖人,於是挖回了張忠謀等人,另一則分批派人到RCA學藝,後來則培育出了曹興誠、蔡明介……等人。

而在人礦原材備齊後,台灣開啟了傲視全球的科技發達之路,過程中,並非波瀾不驚,也曾歷經韓國在記憶體及面板的滅台計畫,也曾對「代工主軸」路徑,有過價值懷疑,但近半世紀以來有系統的理工人才養成下,台灣人最終以聚落群架相挺性格,以技術發展不違誠信的商譽,而成功逆轉輸了20年的台韓之爭。

優秀人礦恐崩塌,科技人才缺口為台灣隱憂

只能說,台灣的成功在人才,誠如蘇姿丰從小到大的「蘇媽養成記」所奉行的培養「奔向困難」「解決問題」能力,讓台灣在動蕩的年代,建立起泰山般的基底。但,令人擔心的,原本出產人礦的台灣,開始出現崩塌前的裂痕。據調查,去年半導體人力缺口平均每月達到3.5萬人,創下七年以來最高紀錄,在半導體需求倍增的年代,急速流瀉的的人才庫,已為台灣埋下癌細胞。

本期封面,在蘇姿丰的指名下,我們取得了雜誌媒體的獨家專訪權,儘管出刊時女王已返美,但其留下的思惟、態度、專業與前瞻,風範並未遠去。而藉由報導,我們再度盤點,即將風生水起的AI生態圈,也順而梳理出台灣該備齊的產業態度,尤其是人才底蘊。

只能說,每個產業典範的轉移,都是重回競爭起跑點的開始,在一切歸零時,台灣沒有贏的把握,更沒有輸的本錢。50年前最無助時,7位巨頭、19位菜鳥工程師,劃出了半導體這道圓弧光芒,然而在Morris Chang(張忠謀)、皮衣老黃、蘇媽之後,台灣是否有再起風雲的人才,值得關注。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親揭AI經濟圈攻略

獨家專訪1》超微CEO蘇姿丰:AI晶片組MI 300X如期第四季出貨

獨家專訪2》超微CEO蘇姿丰:我要做的是最小的大公司

延伸閱讀

蘇姿丰父親蘇春槐挺賴清德 紐約行程一路陪同

AMD財報有亮點!蘇姿丰來台大談AI 證明玩真的?

超微預定年底推出AI晶片 第4季財報料亮眼

名人養生/如同治理公司,退休生活也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5個堅持讓92歲張忠謀容光煥發

相關新聞

95家金融投資機構嚴選 2024金龍年夯股出列!

2024《遠見》投資趨勢大調查出爐,獨家掌握95家金融投資機構對總體景氣和金融市場的第一手洞見!在地緣政治紛擾、AI真假難辨的挑戰下,哪些產業能持續站上浪頭?又有哪些被洗出場?帶你一次盤點2024投資解方。

移民小女孩變美國白宮AI顧問 李飛飛奮鬥傳奇揭密

2023年9月,《時代雜誌》發布「最重要AI 100人」(TIMES AI 100),台灣人熟知的OpenAI CEO、黃仁勛、馬斯克、李開復等都上榜,眾多男性面孔中,有一位女性,她是李飛飛。成長於中國成都的李飛飛,15歲時移居美國,爸媽都不會英文,當時全家只帶了20美元赴美打拚。而今,李飛飛已成為美國三院院士,成就非凡的影響力。

迎戰AI霸權!賽門.強森:打破技術壟斷 社會才能躍進

當人類享受新科技帶來的豐碩成果時,也被迫在全新的十字路口掙扎。在科技創新突圍中,誰會成為贏家?數位革命與AI技術的演進,為人們帶來的是願景還是陷阱?《遠見》獨家專訪天下文化新書《權力與進步》共同作者賽門.強森,剖析箇中奧妙。

2024房地產趨勢/房市出現「反轉訊號」Q1房價將微降?

回顧2023房地產市況,上半年「冷颼颼」,下半年在「新青安貸款」政策刺激下,推升「低總價」物件買氣,顯見自住剛性需求仍是房市撐盤主力。然而,眺望2024年,為何專家會說房市「很無聊」呢?

2024投資趨勢/半導體、AI看俏 供應鏈布局決勝

2024最當紅的產業,非半導體和AI莫屬,只是在地緣政治、供需轉變等不確定因素下,供應鏈管理與布局將成決勝關鍵!

2024經濟預測/台灣3大首席經濟學家:逆風中見曙光 這2點最關鍵

走過升息與通膨夾擊的2023年,卻又陸續爆發地緣政治衝突,再加上科技業遭逢調整庫存的逆風,顯然2023年並不平靜。然而,三位金融業的首席經濟學家都樂觀看待2024,為什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