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軍T65K2步槍外流?印了「5個字」 辦案人員:挖到核彈級的料

靠近高鐵預定地!工程師繼承5.8甲農地 「1坪10萬」該賣嗎?

Fed今天會不會升息?有三條路可選 卻都是「歹路」

少子化、一年兵雙重打擊 企業缺工雪上加霜

配合新制兵役,研發替代役將退場,恐衝擊半導體產業的用人需求。
配合新制兵役,研發替代役將退場,恐衝擊半導體產業的用人需求。

【文.林仕祥】

台灣少子化嚴重,加上兵役延長,已可預見未來勞動力人口大幅減少,各產業將面臨缺工衝擊,政府有解方嗎?

台灣義務役役期恢復一年,不僅涉及國防事務,也影響到社會層面。近年來,台灣少子化的後遺症日趨嚴重,產業界勞力短缺病入膏肓,如今役期延長,又將排擠到勞動人力,著實讓企業界傷透腦筋。

以2005年出生的役男為例,大學畢業後的服役時間為2027年,屆時將有六萬人延後八個月才投入勞動市場,衝擊不小。

另外,專精人力資本理論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賴偉文觀察,役男因多了服役造成的社會化空窗期,未來也得花更多時間適應、接軌職場。

此外,役期一長,難免增添役男出國逃避兵役的風氣,「有能力的人,會不會乾脆選擇離開台灣的勞動市場?」賴偉文擔憂道。

研發替代役退場,害人才外流?

特別值得擔心的,是研發替代役。

以現制來說,凡符合申請資格的企業,皆可申請研發替代役,也就是具有研發能量的役男,名為服役,實則投身在企業工作。而退伍後轉為正職,是為政府幫企業解決人力短缺,也讓年輕人才發揮最大效能的美意。幾年以來,已成為科技業招才的重要管道。

但為了配套役期延長新制,研發替代役也計畫最快在2028年退場。賴偉文分析,首當其衝的將是半導體業。以最容易招才的台積電為例,其每年新聘的工程師,研發替代役都占1/3,更遑論其他二線科技業,仰賴研發替代役的程度更大。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也以自家公司為例。他強調,能申請當研發替代役的學校及學生,都是相當頂尖的,因此企業都很勇於給薪,連帶也提升留任率。「這是很好的機制,相信台積電、台達電等企業的答案,跟我都是一樣的。」

不過,對於外界擔憂,研發替代役取消後,是否會造成台灣頂尖理工人才,尤其是半導體人才外流?賴偉文認為多慮了,去年他幫勞動部執行海外人才研究時,就發現台灣的外流人才,半導體業並非主流,反倒是台灣生技產業比不上國外,生技人才往海外發展的比例就高很多。

賴偉文進一步分析,台灣半導體業的薪資水準跟國外差不多,因此國外的吸引力並沒有比較高。

總的來看,專家認為,役期延長,就目前來看,對勞動市場的衝擊並不大,預計要到2027年第一批適用的役男正式服役後,影響才會發酵。

賴偉文推測,2027年的勞動市場,有八個月會少掉六萬人,這等於是每年勞動新鮮人的1/3。雖然,之後隨著役男退伍,會進入職場,將漸漸恢復正常人力供給量能,但短時間的人力短缺,勢必造成衝擊。

鍾文雄也附和,台灣每年大學畢業生少掉兩萬人,四年以後只剩下17、18萬人左右,光是如此,就讓企業在四年間少了八萬人的勞動力。未來再加上兵役延長造成的缺口,吃緊程度可見一斑。

推動畢業僑外生留台就業,填補缺口

他透露,為此,政府開始推動讓外籍學生、僑生大學畢業後直接留在台灣就業,輔以就業金卡政策,也許能或多或少緩解台灣勞動力窘境。

不過,役期延長對勞動市場也未必全然都是負面效應。部分勞力密集產業業者就認為,社會新鮮人有了一年的兵役訓練,有助於強化抗壓性、服從性,未來或許更能適應工作環境。

對此,賴偉文直言,自政府拍板兵役延長後,傳產或勞力密集產業業者,確實較少出現反彈聲浪,足以見得,在中低階的勞力需求者眼中,有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員工,對工作的耐受度及服從性較高。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跨海直擊一場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德國典範如何做到?

繼黃金、美元後,加密貨幣能否成為國際清算貨幣?

CES台廠進擊〉鴻海、宏達電登入,元宇宙迎來神隊友 

 

延伸閱讀

太諷刺!《D.P》男星靠演技裝癲癇 偽造體檢當「逃兵」

桃園開設「挖掘機操作專班」 培養人才解缺工

美國人介入?國防部向立委說明兵役延長決策關鍵節點

新住民學生跌破30萬人 外配難救少子化

相關新聞

企業在瘋的綠色存款是什麼?為何讓銀行承作飆百億?

綠色投資、ESG、永續、減碳,絕對是這兩年企業最夯關鍵字,而2023年更興起一股「綠色存款」浪潮。「綠色存款」是什麼?企業是看在哪一點賺更多,因此趨之若鶩?

政府一夜間急關水龍頭 中小建商快渴死?

政府連推11波打炒房政策,建商的營造成本原已倍增,土融還降至五成、甚至已借不到錢,且須在18個月內動工,否則要收回貸款;加上去年下半年起預售屋急凍,恐引發中小建商倒閉潮。

陽明經營埃及27年 憑靈活調度突破斷鏈危機

蘇伊士運河是全球交通最繁忙的水路要道之一。陽明海運看準市場潛力,早在1996年就插旗埃及,歷經茉莉花革命危機後站穩腳步,不僅業績連年成長,更練就一批國際化人才。

遠見現場直擊〉台商拓荒渡紅海 前進埃及新藍海

2023年伊始,當世界的眼球全聚焦在美國貿易、晶片及太空爭霸戰,彷彿世界都只繞著美中兩國跑時,殊不知,卻有一個地方,無畏大國間的烏煙瘴氣,在三年疫情中,默默地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雖歷經六大重擊 斷言「全球化已死」會不會太早?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動土典禮時,在美國總統拜登面前說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後,引發了外界廣泛討論。有人說全球化確實早已不存在,也有人說全球化其實是進化中,只是已非張老熟悉的「全球化」。 哪個說法正確?兩者都對。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之際,《遠見》帶領您檢視全球化的未來命運。

俄烏戰爭週年 全球化已死還是巴爾幹化?

當您閱讀到本文時,或許您正徜徉於煙花三月的櫻花林下,在落英繽紛中翛然地度過228連假。但曾有多少人還記得,在去年的2月24日,自普丁在莫斯科黎明時分,無預警地向全世界放送了一支「向烏克蘭宣戰」的直播影片,開啟了這場世紀之戰,就自此等不到狼煙撲滅的一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