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20前出招!陸認定台「聚碳酸酯」存在傾銷 20日起課徵反傾銷稅

稱遭以色列「滲透」而不是攻擊 伊朗高階官員:無計畫立即展開報復

音爆!高雄螺絲工廠外籍3人傷 油料靜電集塵箱意外爆炸

回歸一年義務役 台灣戰力就能回血?

國防部有意在年底前拍板兵役恢復一年,以因應台灣日漸緊張的戰略環境。陳之俊攝
國防部有意在年底前拍板兵役恢復一年,以因應台灣日漸緊張的戰略環境。陳之俊攝

【文.林仕祥】

國際環境變化快速,導致民心思變,兵役制度更面臨重大變革。目前四個月的義務役,預料恢復為一年。但面對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國防政策應有更全面通盤的規劃與部署,才不會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少子化及兩岸情勢緊張,讓台灣的兵源需求倍增,於是,在俄烏開戰後,政府刻意掀起恢復一年義務役兵役的議題,拔草測風向。

但,現行的制度已走了快10年,後備部隊多數已進行調整,未來恢復一年役期,恐面臨量能不足的問題,新增的7萬大軍將塞在哪裡?是否有完善的配套,為台灣後備改革之路,埋下隱憂。

今年以來,國防部不斷向外拋出議題,有意在年底前將兵役恢復一年,如成真,自2013年推行的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將走入歷史。

過去這段期間,不少專家對只有四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表示擔憂,以往礙於「好男不當兵」的觀念深植民心,而民代也怕流失選票而不願將之檯面化,讓「兵役延長」成為「說不得」的議案。直到俄烏戰爭爆發,國防意識瞬間飆升,才讓議題正式浮上檯面。

長期關注國防事務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就以「破天荒」一詞,來形容民意態度的改變。而在中國8月的圍台軍演中,黑熊學院執行長何澄輝在一場該院的網路群募活動中,也深刻感受到「民心思變」。

8月4日飛彈發射當天,原本停滯在200萬左右的募資數字,突然一天暴增100多萬,「從數字可以看出在中國威脅底下,台灣人是想要做點什麼的」。

另外,隨著台灣陷入少子化陰影,僅靠募兵制來維持兵力規模,壓力將愈來愈大。過去在智庫進行戰略分析工作的何澄輝即指,一般來說,一國的潛在可徵用兵源,年紀約落在18歲至22歲,這個年齡層台灣僅約40萬人,以現有兵力約20餘萬來算,「等於每兩人要募一人當兵,可能嗎?」因此整體兵役制度勢必面臨調整。

其次,中美及兩岸關係緊張,致使美國對台灣後備改革的施壓力度加大,如美國參議院近期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條文中就明確要求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連續八年」,說明台灣政府改善後備戰力的努力,這也側面說明美國對台灣後備戰力低迷的擔憂。而美方幾近鞭策式的作法,讓中華戰略前瞻研究協會研究員揭仲都直指:「這根本不叫評估,而是考核!」

種種因素,都讓政府不得不重思後備制度的改革。

兩岸軍力失衡,台灣面臨國土防衛戰

過去,台灣假想兩岸對峙的解決方案,最好是在海空作戰階段就擋下共軍,如果無法完全擋下,就在海空作戰階段中,於灘岸作戰過程中,最大程度消滅共軍登陸部隊。然而,隨著兩岸海空戰力的失衡,台灣很可能得在陸上與共軍肉搏,這意味著台灣需要大量的地面部隊。

揭仲提及,2016年共軍一位軍官曾出過一本書提及,按傳統登陸作戰方式,台灣軍隊約需7~8萬的地面部隊,守住15%的海岸線就能成功防守;但隨共軍軍力提升,聯合登島作戰模式改變,台灣軍隊就至少需要30萬的地面部隊,守住85%的台灣才行。

目前,台灣常備的地面作戰部隊,人數約10萬人上下,遠低於30萬的基本門檻,如今又得面臨整個共軍將在2030~2035年進行大升級,更讓台灣的國防壓力加大。

但要把役期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並非一蹴可幾,畢竟國軍這幾年訓練量能,都以服務常備單位為主,未來義務役人數暴增,多出來的兵源,馬上就會面臨到幹部、營舍、訓場、靶場、庫房不足支應的問題。

訓練量能不足,「當兵浪費時間」

趙天麟舉例,過去「興安專案」改善部隊營舍環境,都是以志願役士兵做考量,突然增加一年義務役,很多新兵進來,這些人要放在哪裡?由於部隊規模不如以往,甚至許多舊有的營舍都已釋給民間了,又該如何因應?

揭仲從近期國防部編列的預算員額來看,未來如果將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改為一年義務役,國軍每年約可增加6至7萬人的兵力,按照國防部目前的規劃,這些新增兵員,一部分可去常備部隊補缺,剩下的4~5萬人,由新設立的「海岸守備旅」來接,一下子多出的5~11個海岸守備旅,馬上就面臨現有訓練場地不足的問題。

按國軍目前志願役士兵的訓練流程,新訓、專長訓、下部隊的駐地訓加起來就要8~9個月,進入「海岸守備旅」的義務役士兵,在剩下的役期內,要再訓完三個月的基地訓,時間上也相當勉強。更別提國軍現在的基地訓練場地,全台僅三個,每年只能提供60個營的訓量,量能僅剛好等同現有的常備部隊數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新增的一年義務役,幾乎不可能去接受基地訓練,承平時期又沒有這麼多的海岸陣地可守,「剩下的役期,就只能關在營區裡面,反覆做一些簡單的勤務與訓練。」屆時,過往被民眾所詬病的「當兵是浪費時間」又捲土重來。

此外,兵役延長也會衍伸社會成本。趙天麟認為,台灣缺工嚴重,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當下,台商積極回台投資,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生產力投入,如今役期四個月變一年,等於讓數萬役男多了八個月無法投入社會進行生產。且就役男本身來說,先不論增加的八個月時間成本,部隊6000元的月薪,與社會上2.6萬元的基本薪資,落差如何彌平,恐又是個課題。

不過,趙天麟認為應將上述的社會成本視為「投資」,因為增強自我防衛力量,是台灣招商引資、經濟力是否活絡的重要前提,否則國安問題未解,也會導致產業外移,流失更多的人才與資金。

德國擲彈兵為師,訓練可單一化

前國防部全動室主任韓岡明則認為,既然國防部敢喊出延長役期,就表示訓練量能應該有解套方案。

比如說,國軍因應新制教召的調整,新增五個新訓旅,預計於2024年全部到位,能一定程度提升後備部隊的訓量。

另外,目前募兵制的目標是編現比90%,剩下10%是靠編實動員,意即有10%的缺額,是緊急狀況下,從後備兵源補實,約3萬人,省去未來緊急狀況的動員時間,提升作戰速度。

如果乙、丙種後備部隊基層幹部也能獲得補足,並找到適當的營舍及訓場,約可容納4萬人義務役士兵。剩下的人就是去替代役,不會沒有地方容納這些士兵。

不過,針對訓練量能緊迫問題,韓岡明也建議政府,可調整訓練內容結構來解決。目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前5週在新訓單位,後11週在野戰部隊,但役男退伍後接受教召、動員時,卻不是回到當初的常備部隊,而是到後備部隊,任務與訓練都與之前不同。

對此,他主張「固定編組」,從下部隊、教召、動員都在同一單位,讓每個役男承接的訓練及任務,都能系統化、單一化。

譬如下部隊時抽中「縱深及城鎮守備旅」,就鎖定此一項目進行專業訓練,教召及動員時亦同,不但讓士兵能承續當兵時的訓練,也能讓其的作戰能力更專業。

揭仲也以二戰時德國的「國民擲彈兵師」為例,當時他們只受訓三個月,但由於受訓期間,只接受單一訓練,負擔有限的守備任務,部隊幹部以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士官為主。該部隊雖多是菜鳥,但在隨後於西線與盟軍交戰的表現可圈可點,並沒有出現大潰敗的情況。

揭仲進一步建議,應先根據國內的訓練量能,再來決定役期長短,接著再給予後備部隊需要擔負的任務,給予單一訓練,如此才是最有效能的作法。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獨家開箱鴻海電動車!直擊台灣隊挺進美國,重裝打造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特斯拉」公路揭祕 馬斯克青睞的奧斯汀魅力何在?

誠品旗艦大店消失中?社區遍地開花,攜手建商再創新曲線 

 

延伸閱讀

整理包/兵役延長實施細節一次看!月薪漲至26k 部隊訓練44周計畫曝光

軍方官員宣稱未來義務役也可練刺針 專家指胡扯

義務役延長為一年 蔡英文:感謝不分朝野共同支持

義務役加薪財源哪來? 國庫署長:先等主計處編列預算

相關新聞

北台灣也有黑鮪魚經濟 蘇澳年產值破兩億

說起黑鮪魚,大家都會直覺想到屏東東港。其實,北台灣的宜蘭蘇澳正在成為黑鮪魚的新據點,將是饕客的另一個新鮮選擇。

不是AI股照樣飆!王克璋帶領「寂寞股王」 重返台股千金圈

不是半導體和AI題材,製造香菸濾嘴中絲束的材料-KY,卻能與這些高科技股同列台股千金股。 究竟,這家知名度不高的「寂寞股王」,是如何煉成的?

329檔期觀察/科學園區炒熱房市 兩房小宅成撐盤主力

今年房市329檔期,推案量雖然不突出,但仍有超過7000億的總銷量,新進場個案數也大幅成長。不過這股量能持多久,仍有待觀察。

賴清德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考題!拜登、川普二度對決 誰當選對台最有利?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似曾相識,因為四年前的「川普vs.拜登」幾乎確定再度上演。無論結果跟2020年是否一樣,台灣都必須跳出框架來思考對策。

USR省思〉USR是大學的負債還是資產? 

自教育部2018年啟動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以來,歷經五年洗禮,USR早已風行草偃。只是各大學在經費及生源拮据下,除了既有的研究與教學外,還要執行USR,會不會成為學校的無形負債?

淨零願景的王牌!挖掘台灣碳金庫 搞懂藍綠黃「三色碳」關鍵字

隨著美國、日本、台灣等國,陸續宣示將「2050淨零」列入國家目標,包含蘋果、微軟等國際企業巨擘,紛紛加入環保永續陣營,「自然碳匯」儼然成了最火紅的議題。無論是陸地上的樹木(綠碳)、舉目所及的土壤(黃碳),以及河口的紅樹林與海洋中的海草床(藍碳),都是自然碳匯的寶藏;而「三色碳」,更已是你我都要認識的關鍵字。 當自然碳匯成為達成淨零願景的王牌,全球都在找尋三色碳,就看誰能取得先機、成功卡位,躋身為「碳金富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