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市民施克德」再登頭版廣告 批人民守法素質差:加強取締交通違規

民進黨爆性騷事件未妥善處理 前黨工還原受害始末:主管問我為何不跳車

圖解新聞/謝國樑廢前朝林右昌公文 圖解四接事件簿 三方攻防戰

獨家開箱鴻海電動車!直擊台灣隊挺進美國 重裝打造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圖/鴻海EV布局的靈魂人物、產品長蕭才祐(中)蹲點美國近兩年,成功併購Lordstown Motors整車廠。陳之俊攝
圖/鴻海EV布局的靈魂人物、產品長蕭才祐(中)蹲點美國近兩年,成功併購Lordstown Motors整車廠。陳之俊攝

【文.林鳳琪】

中美爭強,從貿易戰、科技戰,一路打到晶片戰,拜登政府強勢重返「美國製造」,台商繼西進、南向後,供應鏈再次遷徙、萬里長征。《遠見》疫後赴美,見證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的關鍵版圖,已漸次成形。這一波由鴻海領軍的電動車供應鏈大軍,在美洲大陸插旗。《遠見》團隊獨家帶著讀者,開箱鴻海電動車的關鍵拼圖!

入夜,俄亥俄州楊斯敦城染上一片墨色,80號公路疾駛車輛,劃破寂靜。車上,鴻海產品長蕭才祐甫跟董事長劉揚偉開完台北時間早上6點的線上會議;車用第三類半導體美國布局,得抓緊時間。事實上,蔣尚義接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前,蕭才祐與人在加州的蔣尚義已密切商討逾三個月。

而不久前,蕭才祐才從美國俄亥俄州直奔東京。

日本軟銀孫正義,也看好鴻海在俄亥俄州的電動車布局,加入鴻海第二波Lordstown Motors母公司1.7億美元私募股權投資。《遠見》掌握獨家消息,遠赴美國,首次曝光俄亥俄州的鴻海電動車廠,並一探台廠東進美國決心。

「去去去,去美國!」半世紀前,懷抱美國夢的台灣學子,搭上飛機,前仆後繼奔向美國。50年後,主角換成台商。

一架架班機,滿載半導體先進精密設備與台積電工程師,從台灣桃園機場起飛,落地亞利桑那州。

12月,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即將舉辦移機典禮。董事長劉德音將率供應鏈業者300多人參加。美國總統拜登將出席的消息,也讓活動成關注焦點。

台灣隊萬里長征美國 半導體、電動車群雄搶進

護國神山1萬2000公里長征,塵土飛揚的亞利桑那州,迎來資金、設備與人才。沙漠中,晶圓廠拔地而起,要在荒漠種出矽金。

同一時間,距離亞利桑那州3300公里外,俄亥俄州鴻海Lordstown電動車廠,一支來自台灣的電動車供應鏈大軍,也正整軍待發。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喊出願景宣言:2025年,鴻海毛利率要超過10%,電動車市占要達5%。達標的最關鍵布局,首次曝光!

工廠裡,來自福特、GM、特斯拉的工程師,與台灣鴻海電動車團隊,圍著一台台AGV組成的電動皮卡車產線,商討再優化。

迥異於傳統車廠軌道式產線,新車年產10萬輛才能回本。這條可半自動、模組化擴充的柔性產線,50輛的小單也能接;新創車廠打造原型車的成本,更大幅降低三成。

這裡,是鴻海布局逾兩年,轉型搶進電動車兆元商機的祕密武器。

圖/今年鴻海科技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中)與劉揚偉(左)與黃秋蓮(右)親自站台力挺。蘇義傑攝
圖/今年鴻海科技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中)與劉揚偉(左)與黃秋蓮(右)親自站台力挺。蘇義傑攝

自從鴻海拍板「3+3轉型大計」布局電動車,劉揚偉就定調電動車的兩大策略: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製造服務)與BOL(Build Operate Localize,在地營運),以及四大面向:零組件、平台、軟體、整車研發代工。

「2023至2025年,是電動車最關鍵的黃金時期,也是台灣供應鏈卡位最後的機會。」車界與科技業大老林信義、宣明智同聲疾呼。

電動車卡位戰急迫,這兩年,鴻海急行軍南征北討,戰線從中國、台灣、東南亞到歐洲、美國、中東。今年,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合資建廠,已於日前動土;與印尼能源合資造車;更結盟沙烏地阿拉伯國家主權基金、BMW平台與鴻海ICT,在沙國打造國家級電動車(表1)。

圖/林鳳琪整理。
圖/林鳳琪整理。

只是,令人好奇的是,鴻海全球布局,不乏國家級重磅合作伙伴,俄亥俄州Lordstown這個美國中西部的鐵鏽帶小鎮,為何會成為鴻海電動車戰略中,最重要的灘頭堡?

劉揚偉說,15年前,鴻海與客戶一起創新,改變人類社交、消費與學習等工作生活方式。他口中的客戶,就是蘋果,至今,鴻海已生產超過20億支智慧手機。這支手機,不僅改變了人類生活,更掀起產業巨變。

鴻海EV布局的靈魂人物、產品長蕭才祐加入鴻海前,曾是全球第一支Android手機推手。他透露,電動車鎖定美國,除了市場,也因為鴻海相信,電動車跟手機一樣,不久的將來,會出現跟蘋果一樣的King,這個King可望在美國誕生,「鴻海要當『King maker』,王者背後最關鍵的推手。」

加州矽谷固然電動車新創與新科技聚集,但鴻海想當背後關鍵的造王者。鴻海電動車開放平台聯盟MIH執行長鄭顯聰指出,百年汽車大城底特律,全球各大車廠都在這裡設據點,除了車輛設計核心,周邊從密西根到俄亥俄,圍繞五大湖區的鐵鏽帶,有煉鋼廠、橡膠中心、機械、自駕車技術,因此成了首選。

圖/拜登大力推動美國製造,讓許多企業紛紛搶進美國投資設廠,富士康領軍台灣企業東征。陳之俊攝
圖/拜登大力推動美國製造,讓許多企業紛紛搶進美國投資設廠,富士康領軍台灣企業東征。陳之俊攝

拜登力推美國製造,商機上看73兆

俄亥俄州楊斯敦城,雖是人口僅8萬人的美國中西部小鎮,但因靠近伊利湖港口,不管是鐵路、水路或公路,運輸方便。不只如此,這裡更曾是與匹茲堡齊名的美國前二大煉鋼城,是造車基礎之一。

彼時,楊斯敦城的鋼鐵,造就了福特、通用汽車王國,蓋起了紐約與芝加哥的摩天大廈,也催生工業時代下的美國富豪。

全球化浪潮下,美國製造業空洞了30年;曾經輝煌的工業重鎮鏽蝕、沒落。直至近年,美國強勢重返製造,祭出晶片法案、採購美國、降低通膨法案(表2)一連串補貼政策,商機逾2兆30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3兆。

9月,北美州最大車展、底特律車展,新冠疫情睽違三年後再登場,拜登親自出席大放利多,要從基礎建設兆元預算中,撥出9億美元資金,在全美35州,總長8萬5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沿線,興建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

誘人商機的入門條件,就是「美國製造」。

尤其,高達4370億美元(約新台幣14兆元)的降低通膨法案中,除了占電動車成本四成,最關鍵的電池零組件,被要求最遲在2029年,就必須100%美國自製之外,直接掐住業者喉嚨的,是「整車組裝」。也就是說,想在美國賣電動車,就得在美國設廠。

美國棍子與蘿蔔齊下,三星、LG、日本松下等電池大廠,不敢不來。半導體大廠英特爾加碼,要斥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400億元)在鐵鏽帶俄亥俄州大蓋晶圓廠。

日本汽車大廠本田Honda也來了!10月宣布要砸千億日圓(約新台幣220億元),要打造俄亥俄州成北美電動車核心據點,預計2025年量產。

台灣也沒缺席。從台積電、環球晶、鴻海、台達電、電子五哥,面板雙雄群創、友達,有加碼擴廠,有併購,也有買地自建,這些各霸一方的產業龍頭登高一呼,下游供應鏈不管想不想來,也得跟著東進布局。

東進布局,台灣供應鏈面對4大挑戰

這波半導體與電動車赴美投資熱潮,不只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正夯,往南,緊鄰墨西哥邊境的德州,往北靠近五大湖的密西根與百年汽車城底特律;就連東岸首都華府,也很有感。

10月上旬,台灣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帶隊,超過15家台灣電動車供應商直奔底特律,走訪龍頭車廠福特、通用、Stellantis?,以及全球第七大車輛組裝廠FORVIA的閉門採購會議。

其中不乏知名供應商,像是群創、大眾電腦、和碩、宏碁等。一位不願具名的業者說,傳統汽車供應鏈封閉保守,想接觸只能透過採購,難有機會直接接觸核心,「這次很難得,也加速台廠打進電動車供應鏈的機會。」

10月中,美國首都華府市中心,商務部對面的雷根大廈會展中心,由台灣貿協主辦,為期三天的台灣形象展,商務部副部長瑪莎(Marisa Lago)出席致詞。

台下,除了福特、通用的高層露面外,被稱為是特斯拉第二,電動車新創Rivian創辦人羅伯特.斯卡林(Robert J. Scaringe)也低調現身;另外同樣低調現身的,還有美國加油站業者,對台灣電池與充電站軟硬體系統大感興趣。

10月中下旬,《遠見》獨家直擊底特律市中心,來自福特、通用、Stellantis三大車廠高層,以及前通用汽車研發總監許俊宸、密西根州立大學智能交通中心主任彭暉教授、那斯達克上市公司Altair副總裁顏世榮、底特律汽車研究中心資深產業經濟學家陳延光等車輛產學界專家齊聚一堂,把脈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機會與挑戰。

挑戰1〉 台廠專精零組件,缺乏整車落地實戰驗證

會中專家直指,過去傳統燃油車的時代,台廠安於「隱形冠軍」,專精零組件,卻缺乏系統與軟硬體整合能力,遑論整車組裝。電動車三大關鍵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拆開來看,台灣雖然擅長,但造車牽涉人身安全,「再會造車,沒有落地驗證實績,車廠為何要給台灣代工?」

挑戰2〉 逐低成本而居,管理美國人力待驗證

一直以來,不管是西進或南向,台灣製造業已經很習慣逐「低成本」而居。但是在美國,強悍工會運作下,癱瘓產線時有所聞。如何改變管理思惟,台商必須思考。

挑戰3〉 迎戰全球競爭對手,台商必須揚棄單打獨鬥心態

台商過往非常習慣單打獨鬥,資源相對分散,常形成「台商互打」局面。在美國,競爭對手是日、韓、歐、美龍頭廠商,台廠若不能團隊作戰,贏面很低。

況且,在電動車時代,比起只會Cost down(降低成本),車廠客戶更在乎的是,能替產品創造更大價值的系統整合力與創新力。

挑戰4〉 全球一線廠商聚美國,人才戰開打,台商要懂得敦親睦鄰

派駐美國多年,熟悉美國市場與政經情勢,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姜森表示,一直以來,台灣是美國第七大出口國,尤其中西部的黃豆、玉米,例如,伊利諾州的玉米,台灣就是第二大買家,很難想像,從來買農產品到美國製造,「這次,供應鏈真的來了。」

這一波美國積極重建在地供應鏈,始於2018年中美貿易戰。姜森觀察,這趨勢短期內不會變。但美國要的產業是高科技相關,例如半導體、晶片、電池、電動車。包括歐美、日、韓等,全球一線廠商都來美國投資,「人才會是最大的挑戰,也會是未來勝出的關鍵。」

圖/台商東征美國最大挑戰就是人才,德州因有豐沛理工人才而成為設廠熱點。陳之俊攝
圖/台商東征美國最大挑戰就是人才,德州因有豐沛理工人才而成為設廠熱點。陳之俊攝

英特爾斥資200億美元投資俄亥俄州,晶圓廠才剛動土,就已經與附近12所頂尖大學簽約綁定人才,因為人才戰早已開打。他建議,與在地大學產學合作,既能敦親睦鄰,也搶先布局人才戰。

台商的另一個挑戰,是「在地化」。尤其與地方民眾、仕紳、各黨派維持良好互動,避免被貼標籤,也是前進美國必修的學分。

從華府調任芝加哥辦事處後,姜森就積極在美國中西部七個州議會成立「友台連線」。過去一年,芝加哥辦事處在台商聚集的五個州,辦了九場商業論壇,協助台灣企業跟美國當地民眾溝通、對話,積極經營台灣與台商企業的品牌形象。

台廠大遷徙拚美國製造 搶人才成為最大挑戰

鴻海的電動車布局,沒有直接蓋廠,而是選擇併購Lordstown Motors俄亥俄州工廠,為的也是人才。蕭才祐說,「蓋廠多花二年,還得自己招募、培訓人才;併購後馬上擁有400名有經驗的電動車工程師了。」

人才,是台商在美國設廠,最大的挑戰。

搶先布局人才戰,鴻海10月底已與俄亥俄州的楊斯敦州立大學(YSU)簽約,要攜手打造當地電動車人才培訓與創新中心,尤其是電動車、先進製程與能源儲存的未來人才。

過去30年,台商歷經西進、南向後,如今,又一次大舉遷徙。台商萬里長征,供應鏈東進的故事,剛揭開序曲。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台灣隊在美國2〉德利盟:鎖定中小企業,賣產品更賣服務

美國製造番外商機〉紐約二代台商 跨域搶賺全美綠能財

誠品旗艦大店消失中?社區遍地開花,攜手建商再創新曲線 

 

延伸閱讀

鴻海跨界拍科幻劇!為何劉揚偉願投資上千萬元支持? 原來背後有這考量

劉揚偉:台灣發展量子科技 需拋棄半導體優勢迷思

台積電赴美投資導致半導體去台化?郭台銘說話了

童子賢看鴻海賣紫光原因 猜與地緣政治、產業變遷有關

相關新聞

異國風╳懷舊味╳綠建築 暢遊升級版觀光工廠

每逢假日,台灣各大知名觀光工廠總是塞滿絡繹不絕的人潮,觀光工廠早已是家長心中最適合遛小孩的景點。尤其是場館內都會提供試吃以及DIY活動,不論豔陽天還是下雨天,都很適合全家大小一同造訪。

當最年輕市長遇上「老」台北 蔣萬安如何溫文治理?

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不久,即成功收復首都並打破綠軍攻下京城的美夢。然而,嚴苛的台北市民對他的表現並不滿意。在受訪《遠見》之前,他已經接受兩家媒體的滿意度調查,成績不算理想。儘管他推出敬老金和都市更新相關政策,仍未能贏得民心。不過,蔣萬安對此有話說,請見第一手專訪揭露。

「媽咪樂」龍耀宗走過一萬天!從清潔王邁向居家產業王

居家清潔業也能科技化!運輸二代起家的龍耀宗,創辦媽咪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媽咪樂),原本僅有10個客戶,公司連續虧損七年,如今竟登上創櫃板、創造年營收兩億的居家清潔帝國!如何做到?

轉危為安變商機 合勤資安轉型達陣

產品擴及全球、年營收超過台幣300億元的網通廠合勤Zyxel,如何從資安風暴裡脫身,甚至完成「資安轉型」?

防駭悍將資安長

毋庸置疑,駭客已經變成一個新興產業,無差別攻擊大小企業、政府機關、銀行、廣告看板。甚至有此一說,物聯網是駭客圈Killer App(殺手級應用),因為萬物互聯,就代表萬物可被駭。

火拷TikTok執行長周受資

3月4日,德國《明鏡》週刊封面以〈Die neue Weltmacht新世界強國〉為標,一出刊旋即成為熱議的話題。其中令人戚然有感的,並非老調重彈地兵推著大國如何崛起,而是預言隨著ChatGPT的橫空出世,AI將在全球的領導權拔得頭籌,未來恐還成為配置人類生活與資源的真強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